農村老話:“清明颳起墳頭土,農夫一年白受苦”說的準確嗎?

春分節氣後就是清明節了,春分過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農諺/,還沒幾天就是清明瞭,我們來說說清明相關的農村諺語。

農村老話:“清明颳起墳頭土,農夫一年白受苦”說的準確嗎?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

關於起清明的諺語很多,其中就包括“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是老一輩經驗的總結。

春分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時間是在每年公曆3月20日左右,這一天是平分一年中寒暑和一天中白夜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白晝漸漸變得更長,日照時間逐漸增加,天氣越來越暖和。

清明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也是緊隨春分之後的一個節氣,時間大致時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和春分捱得很近,今年年春風在3月20日,清明在4月4日。

如果春分這一天要是下雨的話,那麼整個節氣之間直到下一個節氣都會出現陰雨的現象,類似還有“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這樣的說法。

俗話講:“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後忙耕田。春季大忙季節就要開始了,春管、春耕、春種即將進入繁忙階段。春分過後,越冬作物進入生長階段,要加強田間管理。

俗語:“清明颳起墳頭土,農夫一年白受苦”,說的準確嗎?

清明節對於農村人來說十分重要,不僅僅是上墳祭祖祈求平安,更加重要的是清明節的天氣對於農民們來說也十分重要,它甚至關係到了農民的收成,這樣說你會認為有些誇張,那麼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句關於天氣的俗語,讓大家來評判一下他們說的到底準不準。

農村老話:“清明颳起墳頭土,農夫一年白受苦”說的準確嗎?

一、清明颳起墳頭土,農夫一年白受苦

這句俗語的意思非常的簡單,意思就是說如果清明節的時候風非常大,將墳頭的土刮起來的話那麼農民這一年的收成都會比較差,的確大風天氣的話,會對農民的莊稼地造成一些影響,當然我們也不可以全部聽而信之。

二、喜鵲搭窩高,今年雨水澇

喜鵲被很多人認為是一種象徵著吉祥的動物,那麼喜鵲,作為一種鳥類它也會搭窩的,在農村看來,如果喜鵲將自己的窩搭得非常高的話,那麼今年的雨水就會比較多,當然這句話有一些迷信的成分,我們還是不要選擇相信也好。

三、風靜天熱人又悶,有風有雨不用說

這句俗語也是關於天氣的,如果不颳風並且天氣十分的悶熱的話,那麼就意味著要下大雨了,這就是大雨要來臨的前兆,這句俗語還是有著一定的道理的,農村的老人們也會經常根據這個現象來判斷天氣。

農村老話:“清明颳起墳頭土,農夫一年白受苦”說的準確嗎?

四、清明下雨無路行

4月份的時候,陸地上的冷空氣經常交匯,所以非常容易下雨,這也就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說法,那麼這兩個時節都有雨,肯定會導致道路非常泥濘,人們無法出行了,這也算是一種比雨的說法。

這是我瞭解的我們這裡有關清明的諺語和習俗,你們,哪裡關於清明還有不同的諺語和習俗嗎?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