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的崛起,是大棒與胡蘿蔔的有效結合

一個國家要興盛,除了有完善的國家機制,一個清明的領導人外,還需要一支無往不勝的軍隊,只有擁有了武器,這個國家才能夠長久的安定下去。

羅馬的興盛就與他的軍隊建設有著莫大的關係,如果沒有這支經過鋼鐵錘煉過的軍隊,羅馬也不會持續那麼久的繁榮。

一、 “什一抽殺法”,使羅馬軍隊保持旺盛的戰鬥力

羅馬皇權之所以能夠如此強大,他的根基在於有一支戰鬥力強悍的軍隊,他們驚人的戰鬥力,對於戰爭超級迅速的反應能力,和羅馬軍隊嚴酷的軍事訓練有著不可分割的原因。

同所有召之能戰的軍事隊伍一樣,羅馬軍隊有他們自己的理念,一個軍隊必然紀律嚴明,獎罰得當,才可以打造一個鐵血的隊伍,羅馬軍隊的教官從來都不是溫情的,一個溫柔慈祥的將軍是帶不出具有狼性地隊伍的。

在軍隊裡,羅馬的教官就是所有的“王權”,他們可以鞭撻那些不聽管教的士兵,直到他死亡,假如是一整支隊伍不聽從教官的命令,那麼更加殘忍的懲罰將等待著他們。

什一抽殺法”在羅馬軍隊非常盛行,這種懲罰也是極其嚴酷的,十個士兵中有一個人將被當做犧牲品來威懾其他的人,因為這個人將被活活打死,然後當著這些士兵的面,像處理廢品一般被拖走。

羅馬帝國的崛起,是大棒與胡蘿蔔的有效結合

羅馬軍隊遵循著自然界最原始的選擇方法,在優勝劣汰的軍隊管理之中,士兵們被打造成無堅不摧的鎧甲勇士,這種“大棒”政策,使得軍隊的戰鬥力提高,而且減少了犯錯的機會。

當然僅僅依靠這樣的鐵血手腕來打造士氣,那也無異於天方夜譚,沒有一個軍隊的靈魂是通過這種方式凝聚起來的。集體的優勢在於人心所向,團結一致,一個散漫的軍隊要打勝仗,那是痴人說夢。

凝聚力都是來自積極的鼓勵,從而打造而成的,比如現在有些公司天天喊口號,你們是最棒的,也許這個團隊的業績真不是太好,但是在這樣的氛圍下,建立了自信心,那麼業績自然就上去了,然後還會把一些人分成一個小組,共同進步,共同創造業績。

羅馬軍隊也利用了這樣的激勵手段,把新來的士兵分成八人一組,這個小團體,一同訓練,一同娛樂,一同作戰。 在這種長期的訓練與生活中,集體的凝聚力就逐漸產生了,羅馬軍隊就是依靠這樣的團結力與向心力,把軍隊建設的無往不勝。

其實在世界各地,這樣的方法都是存在的,而且經久不衰,成為了致勝的不二法寶,據說在隋朝,楊素就有過類似的案例,不過更加殘忍。楊素曾經讓300個士兵衝鋒陷陣,如果士兵輸掉了戰爭,那麼就將被殺掉,而且是全部殺掉,然後又派300人去衝鋒陷陣。

羅馬軍隊的人員結構多半以青壯年為主,因為在戰爭爆發之時,這些人擁有極其旺盛的戰鬥力。在戰爭之前,這年輕人將接受過最為嚴酷的軍事訓練,25公斤重的沉重裝備,要求在5個小時內必須行軍36公里,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教官會一直告訴他們,他們是最棒的,是精銳之師,卓越無比。

羅馬帝國的崛起,是大棒與胡蘿蔔的有效結合

曾經輝煌的羅馬鬥獸場

由於這些嚴酷的懲罰機制,以及訓練方法,羅馬軍隊被打造成了一支鐵血軍團,在羅馬的崛起中,貢獻出了不可小覷的力量。

二、榮譽的認同,打造出一支軍隊的“靈魂”

羅馬軍隊的強盛,離不開魔鬼訓練的大棒,正因為長年累月的軍事訓練,打造出了一支虎狼般的隊伍。

特別是在尤里烏斯·凱撒大帝領導的時期,羅馬軍團橫掃西方各國,即使是在厄勃隆尼斯人的偷襲之下,他們都能做出最迅速的反應。當厄勃隆尼斯人在頭領薩比努斯與安畢歐瑞克的帶領下,提出要與羅馬軍隊和談時,羅馬的指揮官科塔斷然拒絕,他說羅馬人是不會與敵軍妥協的。

最後的結果是羅馬人殺死了前來和談的薩比努斯,從而激怒了厄勃隆尼斯人,當帶著復仇火焰的厄勃隆尼斯人準備血洗羅馬軍隊時,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雖然羅馬人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依然沒有投降妥協的打算,士兵們與科塔一起堅守陣地,浴血奮戰,直到犧牲也沒有說一句妥協的話語,在大量士兵戰死的情況下,仍然有殘存的士兵做最後的搏鬥,從白天到夜晚,直到無能為力,這些羅馬士兵選擇了集體死亡,以最悲情的方式告訴厄勃隆尼斯人,羅馬軍隊可以犧牲,但是不會屈服。

這是羅馬軍隊給世人留下的一貫印象,可以失敗,可以犧牲,但是在他們的字典裡,沒有投降。這是羅馬軍隊的“靈魂”所在,在這種“靈魂”的領導下,羅馬一次次從血與火中走出來,羅馬的精神與文明,在這無數次的危機中,漸漸的樹立成了一座豐碑,影響著羅馬,也影響著西方各國。

羅馬的士兵大多沒有家庭的羈絆,因為他們都沒有固定的伴侶,所以感情上對於家庭的認同感是極其薄弱的,但是他們對於軍隊的依賴與認同是極其強烈的,甚至有出乎一般人的自豪感。

羅馬帝國的崛起,是大棒與胡蘿蔔的有效結合

從羅馬士兵加入軍隊那一天開始,他們就要對著羅馬的軍旗——鷹旗宣誓,從接受訓練那一刻起,鷹旗就成為了這些士兵心裡不可侵犯的東西,這面旗幟代表著羅馬軍隊的“靈魂”,可以戰死,但是旗幟不能倒下。

在與厄勃隆尼斯人的戰鬥中,羅馬的軍團旗手盧修斯·彼特洛希狄烏斯,在自己被敵人擊倒,並且生命垂危之時,他寧願把軍旗投向通厄倫的壁壘內,也要保護軍旗不至於落入敵人之手。

這種軍隊的榮譽感與認同感,成為羅馬軍隊戰無不勝的必要因素,維持著他們無往不勝的信心,以及毫不屈服的決心。

三、 優良的技戰術,以及實用性的武器,奠定了羅馬軍團戰無不勝的基礎

一個隊伍要打勝仗,單一的靠喊口號,或者是殘酷的訓練,想在戰場上取得勝利,那是天方夜譚,而優良的武器裝備,加之狼性的訓練,以及集體的團結,才可以打造出一支鐵血之師。

羅馬軍隊秉承的是職業化的方向,軍人接受的是最專業的訓練,所以歷史上的羅馬人征服別國,並不會出動煌煌幾十萬人,他們往往秉承著精英團隊的理念。

在冷兵器時代,其實武器並不會是最大的秘密,羅馬的軍隊裝備並沒有先進到哪裡去,與周邊的部落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但是羅馬人會借鑑最為有利於自己的武器,比如凱爾特人(Celts)的盾牌。凱爾特人從大約公元前500年開始,逐漸作為一股不可小覷的軍事力量從歐洲大陸開始,一路凱歌高進,佔領了不列顛諸島,在進犯不列顛島的同時,一部分凱爾特人越過萊茵河進入法國東北部,在塞納河以北,阿登山區以西和以南的地區定居。

在鼎盛時期的凱爾特人佔據著從葡萄牙到黑海之間的大片土地,幾乎可與後來的羅馬帝國媲美,直到羅馬帝國興起之前,這股力量的強悍也是值得稱道的。凱爾特人面對羅馬軍隊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先進的技戰術,身材高大、作戰勇敢的凱爾特人也漸漸處於下風。

羅馬曾經被凱爾特人給打敗過,甚至被他們洗劫一空,這段記憶成了羅馬人的恥辱,於是尤利烏斯·愷撒大帝決定報復凱爾特人,在不斷的征服當中,愷撒大帝對高盧實行了嚴酷的打擊,致使100萬凱爾特人被斬殺,100萬淪為奴隸。隨著羅馬軍隊的四處征戰,凱爾特文化也逐漸融入了羅馬。

羅馬帝國的崛起,是大棒與胡蘿蔔的有效結合

羅馬的士兵

羅馬的軍事技戰術,是在一次次的征伐之中逐漸完善起來的,凱爾特人的盾牌在羅馬軍隊的手中發揮了更加神奇的效應,一支經過嚴格訓練,身體素質強壯,以及應變能力突出的精英部隊,把古老的盾牌運用得得心應手,使得他們在戰場發揮了極大的優勢,如虎添翼。

羅馬軍隊的教官,會逐一指點士兵們怎麼把盾牌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從而能抵擋對方瘋狂的進攻。當這些士兵用盾牌防禦敵人的進攻之時,輔助步兵身著輕便的鍊甲衫,同樣裝備著短劍與投槍,隨時等待策應,這些輔助的士兵,是在正面攻擊不下之時,從側面呼應的機動部隊。

羅馬士兵用方盾來擋劍,用短劍(羅馬士兵特有的劍)猛地刺向敵人的身體,正面軍隊的犀利進攻可能已經使得敵人措手不及,那麼側翼援護,更加具有快速穿插、奇襲敵側的作用了,這樣的輔兵打法,能在戰場上為正面部隊爭取更多的時間,戰場上的時間就是生命,在快速反應,機動策應這方面來說,羅馬軍隊具有精英化的部隊理念。曾經歐羅巴蠻族認知到了這種機動打法的優良性,也曾經想效仿過來,可是實力卻遠遠比不過羅馬軍隊。

羅馬軍隊的防護盔甲也是極其實用的,戰場上的規則很簡單,特別是冷兵器時代,好看在戰場上就是“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羅馬軍隊的鎖子甲輕便靈活,實用於戰場上的快速反應,戰場上的時間與反應,就是和死神賽跑,羅馬士兵很清楚這一點。盔甲的作用主要是在移動與作戰中防範敵方的流矢傷害,所以這種防範性武器,也是必須擁有的。

羅馬帝國的崛起,是大棒與胡蘿蔔的有效結合


因為有這些先進的理念與武器,在屢次的戰役之中,愷撒大帝的羅馬軍團總能以少勝多,即使是被厄勃隆尼斯人圍困,羅馬軍隊也能保持清醒的應對,以及快速的反擊。安畢歐瑞克命令士兵對陷入谷底的羅馬軍隊進行了長達8個小時的矢石攻擊,在如此高密度的攻擊之下,羅馬軍隊的人數銳減,此時的厄勃隆尼斯人才衝入谷底去和羅馬軍隊正面衝突。羅馬軍隊在陷入這樣的絕境之中,都沒有被敵人打垮,只是因為戰略位置處於劣勢,從而沒有成功突圍,這樣靈活的戰場反應,無怪乎羅馬能橫掃西方,建立了輝煌的羅馬文明。

羅馬軍隊不但能在戰場上取得不錯的戰績,而你不知道的是,他們在攻城略地上,更是極其拿手,戰場上的各種不定性因數,會讓軍隊處於劣勢,而羅馬軍隊的建設能力也是一流的,比如修築道路、築防和建造攻城裝備等等。在戰場上,羅馬軍隊幾次利用自己的防禦工事和戰術理念大敗襲擊者,在隨後的撤退中沒有受到任何騷擾。

可以說羅馬軍隊的出現,就像是一個“大棒”時時刻刻在敲擊著敵人的心臟,他們優良的技戰術,快速的戰場反應,像一把懸在西方各國頭上的利劍,隨時都可以落在他們的頭上。羅馬的領土在一次次的征戰中漸漸擴大,當然也為自己帶來了很多煩惱。

四、“大棒”政策下的溫柔外交,是一根甜蜜的“胡蘿蔔”,安撫不穩定的因素

羅馬軍隊戰無不勝,為羅馬帝國贏得了尊崇的地位,但是一個國家僅靠武力,也是不能讓人臣服的,於是羅馬對外展開了定向外交,這樣可以給自己爭取更多的盟友,不至於在崛起中太過孤立。

這也是很多強盛的國家所經歷的路線,如果沒有這種溫柔的外交,再強盛的國家也只是武力的代名詞,並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

愷撒大帝對待高盧戰俘就採取了這種溫柔的“胡蘿蔔”政策,他認為遣返戰俘對兩國是有利的,至少會讓別的國家感受到羅馬其實也不是那麼不近人情。

在對於臣服國的政策上,羅馬帝國採用了“懷柔”政策,不會對他們提出過分的要求,因為征服了這些國家就大肆的洗劫他們的財富,羅馬帝國在這一點上,保持著良好的品德,只是向他們徵集輔助部隊和糧草,用於軍隊的補給而已,並不會趁機敲詐勒索。

羅馬帝國的崛起,是大棒與胡蘿蔔的有效結合

而且羅馬帝國對於臣服的國家,實行了保護政策,如果有人企圖侵略這個國家,羅馬帝國會和這個同盟國站在一條戰線之上。

因為羅馬的“胡蘿蔔”政策,高盧部落認識到這種合作帶來的利益共享,使得更多的部落願意臣服於羅馬,羅馬帝國在“大棒”政策與“胡蘿蔔”政策中,相互對應,使得他終於締造了一個輝煌的羅馬盛世。

羅馬帝國的興起,並非偶然,羅馬軍隊的戰鬥力,就像一個“大棒”時刻敲擊著周邊各國的心臟,因為這支精英的軍隊,羅馬帝國才能所向無敵,但是一個帝國的建立,不能僅僅依靠武力打擊,定向的溫柔外交,猶如一根誘人的“胡蘿蔔”懸掛在兔子的頭頂,使得周邊各國,在利益的驅使下,與羅馬帝國達成了同盟意識。這種“大棒”加“胡蘿蔔”的政策,不但激勵著羅馬軍隊戰無不勝,也使得羅馬帝國在這樣的雙重效應下,締造了一個輝煌的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