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结果

传播的结果不是事实的本身,而取决于受众的认知程度。


上个礼拜在班群里面轻轻的一个建议,立即被另外一个成员抛出“对与错”的评定,旋即引起被建议人的情绪飙升,声明决定掉剑不干!

七嘴八舌,一边倒劝其继续担责;我,成了衰人。上个月13日,同样的建议,一样的性质,回答是:“我尽量试试”。再上溯到上学期,众人同时一模一样的操作,互相提意见,是意见,不是建议,也是无事发生,大家情绪平稳。

事后回想,都是技术操作,本身不会引起情绪不好的,后果只会是用与不用和掌握不掌握。一但引进“对错”,必然招徕物议,有物议就有是非。

脆弱的舆论环境也是中国特色之一,不论是管理者好,还是处理事情,处世好,都得小心谨慎。一着不慎,局面难控。收口,成为不得以而为之的公开手段。

还是在2002年,在一个沙龙上受邀嘉宾(前海尔公司广告总监)说:“传播的结果不是事实的本身,而取决于授众的认知程度。”当时全场一片静默,良久,主持人孙玉红说:“那,是不是谬论重复千遍就成为真理?”其略略一笑:操作实践的确如此。

这是2018年的朋友圈旧作,以此公开发表,有感于时下武汉,湖北的前线人员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回一句的闲工夫都无,却凭空听太多太多的对与错的评定。

也想起实践中的一些场景,干活的人大多被不干活的人指指点点,这个时候,一句:“唔啱呀?你来!”

传播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