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湖北的兩個月

在家待兩個月,父母像過節一樣

“你兒子去北京沒?”每次有人跟父親打招呼,他準保回覆:“沒呢,還在屋的做事!”

在房間辦公的我,能聽出父親話音裡帶著滿滿的自豪。同村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大多是做一天算一天錢,在家待這麼久都在擔心再沒收入要喝西北風了,而我有電腦有網絡就能把工作做了,工資全額照發,父親逢人就說我待了個好公司。

大學畢業後,第一次在家待了兩個多月,以往就算是春節、國慶長假,能在家待上一週時間就很長了,家裡的床還沒睡習慣,就不得不收拾行囊踏上返程的列車。

在BOSS直聘去年的一份《職場人春節離家心態調查》中,數據顯示:有81.4%的職場人會在正月初六離家返工,僅有12.2的幸運兒在踏入職場後還有機會和家人共度元宵。

我在湖北的兩個月

在家的這段時間,爸媽變著花樣做各種吃的,比如蒸包子、做年糕、蒸麵等,這些並不美味,但對於他們來說,這是過年過節才會做的。姐姐笑著說,你在家時,爸媽就像過節一樣。

父親見我吃飯的時候對蔥炒雞蛋比較感興趣,從那過後他幾乎每天每頓都要親自下廚做一碗蔥炒雞蛋。直到有一天我有些吃膩了,不滿地對父親說:“不能說喜歡吃就頓頓吃呀!”父親不知所措地低聲說:“我看你愛吃……那下次就不做了……”燈光下,我看到他的眼神暗淡了下去。

那一刻,我又一次覺得年紀大了的老爸老媽特別像小時候做錯事的我們,歲月催人老,他們也開始看孩子的臉色說話做事了。


但老闆眼裡,可能覺得你在摸魚

因為這次疫情,我們很多人被迫“悶”在家,能有時間多陪陪父母,不過也會遇到一種尷尬:就是明明你忙到不行,但同事和領導可能覺得你在“帶薪摸魚”。

比如,你按時完成了任務,領導可能心裡在想:“這麼快就完成了?是不是我安排的工作不夠飽和?不行,明天得多派點活給他幹!”如果沒有完成,領導可能又會在心裡想:“這一天天的都在幹啥,做點事磨磨唧唧的,肯定是在家沒人看著就去摸魚了!”

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是很多老闆都在擔心的問題。

在BOSS直聘發佈的一份《遠程辦公態度調查》中,數據顯示:遠程辦公期間,老闆們最擔心的是員工的工作效率,其次才是員工的身心健康,再次之的是公司的收入支出和未來發展方向。此外,有54.3%的老闆們認為遠程辦公期間最大的阻礙是員工缺乏自我管理意識。

我在湖北的兩個月

在家上班,雖然省去了通勤時間,但上下班的分界感並沒有像在公司那樣分明,原本的996有可能變成007,你以為的在家辦公和現實中的在家辦公,終究還是有差別的。

在家辦公的常態往往是:老闆不睡你不睡,我是熬夜小寶貝。只要領導一個消息,你就得立馬作出響應,無論你是正陪家人吃飯,還是在蹲坑刷微博。

所以,當鄰居羨慕地跟父親說“你孩子在家還能掙錢,真不錯”時,父親一方面很開心地應著,一方面又說,“哎,也都是掙點辛苦錢,常常加班到十一二點,我睡一覺醒了,他還在做事。”

我們農村有句很俗的話叫做“錢難掙,屎難吃”,話糙但理不糙,沒有一分錢是好掙的。小時候,父母忙到大半夜,掙點苦力錢,供我念書;長大後,我熬夜努力掙錢,這一次,換我來養他們。我若不努力,又能拿什麼來給他們安穩呢?


在家待得越久,越有失業焦慮感

前段時間,政府組織除四類和返京人員有序外出復工,鎮上的領導專門來家裡安撫,讓我不要回北京,並表示每週都會有村幹部來我家走訪下,後來真的有村幹來家瞭解動態,並且拍了一張我在家門口的照片。

看著親戚朋友陸陸續續復工迴歸,我覺得自己快要被工作拋棄了。

我在朋友圈發起過一個小調查:在家待得越久,會不會越有一種失業的焦慮感?參與回答的50多好友中有超過80%的人表示深有同感,原來並不止我一個人有這種焦慮感。

在家待得越久,就覺得頭頂上的失業烏雲聚集得越厚,特別是公司同事也分批次去辦公室上班,那種潛意識裡的焦慮感就油然而生,總覺得自己哪天會不會像段子裡說的,收到“不用去上班”的通知。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焦慮感?我總結了幾個原因:

1、進取欲下降,鬥志被消磨殆盡

據BOSS直聘的“冷淡態度調查報告”數據顯示:近六成職場人表示在家待的時間過長,一時不知如何進取,進取欲下降最明顯,受消極情緒的影響,導致焦慮感也隨之加深。

我在湖北的兩個月

2、工資是大部分人唯一經濟來源

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工資是唯一的經濟來源,每月按時發下的那串數字,哪怕只是從銀行卡里劃過,但這也是職場人最大的安全感。一旦失業,失去唯一經濟來源,上有老下有小,外加身上揹負的房貸車貸等各種還款壓力,就會像大山一樣壓得人踹不過氣來。

3、大環境不好,重新找工作更難

受疫情影響,老闆們也挺難的,我們只需為一兩個家庭負責,而他們背後是幾十幾百,甚至成千上萬個家庭都等著生活,一些企業為了生存,採取優化措施,招人需求下降,招人要求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失業再重新迴歸求職市場,必然會比往常更難一些。


如何緩解焦慮感?給你幾個建議

克爾凱郭爾認為:“焦慮是我們人生的學府,焦慮在說明我們有實現某種可能性的機會,但也有可能無法實現某種可能性,焦慮讓我們學會了信仰。”

有焦慮感不一定就是壞事,但要看如何對待,有人在焦慮中就此沉淪,自暴自棄,有人則被焦慮感激發,暗暗決定“悄悄拔尖,然後驚豔所有人”,並將其付諸行動。

結合我自己在家辦公的兩個月經歷,這裡有幾個建議,或許能夠幫你緩解焦慮感:

1、好好工作,好好產出

前面提到,即使你再忙,老闆也覺得你在摸魚,很多時候是因為產出不夠明顯,或者說不夠亮眼,所以在老闆眼裡,你的存在感不強,這時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工作,好好產出”,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越是在焦慮的時候,業績就是最好的安全感,有了安全感,還會焦慮嗎?

2、工作之餘,考慮副業

好好工作,達到優質產出之外,有餘力可發展一份副業,副業收入能很好補充收入,因為當風險來臨時,只有一份收入的人,往往最先崩潰。

在《我做著月薪5k的主業,幹著月入過萬的副業》一文中,作者介紹了一些可做的副業,什麼樣的人適合做副業,以及如何做好一份靠譜的副業,也就是主業和副業要有所鏈接,並注意副業的積累性和連續性,具體可參考該文。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主業都自顧不暇,那還是先別考慮副業了,否則就得不償失了。

3、學會理財,有米不慌

學會理財,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自覺,特別是在這個透支消費成風的時代,花錢一時爽,還錢火葬場,錢到用時方恨少。手裡有活錢,當突發情況發生時,就不至於為錢過於擔心。

建議你平時就要注意理財,養成定期攢錢的好習慣,如果有能力可做些靠譜投資。比如我自己除了每月還房貸和首付借款外,會拿出一部分工資存在一個固定賬戶裡,這樣時間長了,固定賬戶裡也能有些資金應急用。

————

春天來了,樹發芽了,花兒開了,疫情的陰霾正在逐漸散去,被按下暫停鍵的城市也在逐漸復甦,一切都在朝著希望的方向發展。

再過幾天,我也能回到北京,迴歸久違的工作崗位。

狄更斯說:“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適度焦慮可以激發你的潛能,過度焦慮就讓你變成焦驢了。

與其焦慮不確定的未來,不如把握好已知的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