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的這個辯論火了:不陪孩子的爸爸,應該被剝奪爸爸稱號嗎?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如果爸爸一週陪孩子少於12小時,將被剝奪爸爸稱號,你支持嗎?"

奇葩說的這個辯論火了:不陪孩子的爸爸,應該被剝奪爸爸稱號嗎?

絕對舉雙手雙腳支持。

套用正方辯手傅首爾的話:

"一週12小時,一天一個多小時,你連這點陪孩子的時間都沒有,還有時間陪老婆麼?

剝奪你爸爸的稱號怎麼了?沒有取消你做人的稱號就不錯了。"

不及格的爸爸,就應該被取消爸爸稱號!

奇葩說的這個辯論火了:不陪孩子的爸爸,應該被剝奪爸爸稱號嗎?

我怕爸爸做不到,我就沒有爸爸了……

奇葩說曾採訪過很多孩子,就取消爸爸稱號的辯題,詢問孩子們的意見。

他們的答案異常一致:"不願意。"

給出的理由五花八門:

因為他是我的爸爸呀。

奇葩說的這個辯論火了:不陪孩子的爸爸,應該被剝奪爸爸稱號嗎?

爸爸工作辛苦,太不容易了。

聽到孩子們這樣回答,爸爸們都溼了眼眶。

但,扎心的是,有評論說到:"這些爸爸估計就難過一下,很快就忘記了吧。"

美國某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父母陪伴孩子的有效時間,每週28.1小時以上的是智慧父母,及格線是21.2小時,而多數父母的陪伴時間是17.6小時。

每週12個小時其實是遠遠低於及格線的。

奇葩說的這個辯論火了:不陪孩子的爸爸,應該被剝奪爸爸稱號嗎?

奇葩星球為什麼制定這麼一條規定?

不過是為了應對這世上一些奇葩的爸爸,總有些爸爸連每週平均12個小時的陪伴都做不到。

一是爸爸們忙,承擔著賺錢養家的重擔!養孩子是女人的事,大男人們實在沒時間心思花在孩子身上。

二是爸爸們不知道怎麼陪伴。《爸爸去哪兒》曾有一期專門讓爸爸和孩子單獨相處,其中,只有小公主夏天和爸爸愉快的渡過了獨處時間。

其餘幾對,不是孩子自己玩爸爸玩手機,就是爸爸看著孩子,表情不知所措,神態度秒如年。

傅首爾的兒子也反對這條規定,問到原因,他說:"我怕爸爸做不到,我就沒有爸爸了……"

奇葩說的這個辯論火了:不陪孩子的爸爸,應該被剝奪爸爸稱號嗎?

一個小孩子,患得患失反過來擔心爸爸做不到?!

一個爸爸,作為成人,是否想過,如果自己做不到,失去的會是什麼?

奇葩說的這個辯論火了:不陪孩子的爸爸,應該被剝奪爸爸稱號嗎?

平均每週12小時的陪伴都做不到的爸爸,就該被取消爸爸稱號

正方辯手顏如晶說:

"孩子的人生是一部連續劇,從第一集到第20集,他會慢慢地變。如果你1到20歲你不看,你就永遠都看不了了。"

奇葩說的這個辯論火了:不陪孩子的爸爸,應該被剝奪爸爸稱號嗎?

可惜很多人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他們總覺得,只要我生了你,不管我做了什麼,你就是我兒子,我就是你老子;

兒子就該天生順服老子,我沒空時你不要過來煩我,我準備哄你時,你就需要表現好讓我高興;

我向你表達愛時,你要屁顛屁顛過來接著;

我要發號施令時,你要乖巧懂事受著;

父愛是需要培養的?屁,老子坐在那兒,就是一座父愛如山,沒有什麼道理可言。

這世上,哪有什麼是天生就會有的,就算有血緣牽絆,感情也依舊是需要培養的。

奇葩說的這個辯論火了:不陪孩子的爸爸,應該被剝奪爸爸稱號嗎?

多年前,我一位親戚的兒子,突然毫無預兆的離家出走。

兩天後,才被爺爺發現,孩子不見了,於是慌里慌張報了警。

孩子為什麼離家出走?在學校表現怎麼樣?有什麼好朋友?離家前情緒有什麼異常?

爸爸完全懵逼,一問全不知,他才意識到,自己對十幾歲的兒子,一無所知。

平時爸爸媽媽管得少,孩子平時總愛到爺爺奶奶家住,打架了,考差了,學校叫家長,開家長會,都是爺爺奶奶出面。

爸爸不知道兒子經歷了什麼,思想又經過怎樣的掙扎,最終做出離家出走這一步決定?

爸爸很自責,以前總想著賺更多的錢,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

可現在回憶起來,他在家的時間很少,陪伴孩子的時間更是屈指可數。

大部分時候,他扮演著嚴父的角色,用成績衡量孩子的一切,孩子成績差,每次不是批評就是怒罵,有時候心情不好,隨時隨地還會招來一場毒打。

現在想想,沒了孩子,賺再多的錢也沒了意義。

奇葩說的這個辯論火了:不陪孩子的爸爸,應該被剝奪爸爸稱號嗎?

慶幸的是,孩子終於找到,被警察送回來的那天,全家人跪在地上朝警察磕頭,淚流滿面的抱著失而復得的孩子哀嚎。

孩子為什麼離家出走呢?

他把學費丟了,怕爸爸打他,想到反正爸媽也不怎麼管他,乾脆外出打工養活自己好了。

原因讓人啼笑皆非,仔細一想,卻讓為人父母者心生悲涼。

孩子是找回來了,但爸爸錯過的,孩子的十幾年成長時光卻很難補回來了。

春晚曾有首唱給爸爸媽媽的歌謠,孩子們奶聲奶氣唱著:愛我你就抱抱我,愛我你就親親我。

你不抱我不親我,不把時間給我,我怎麼知道你愛我?

愛我,就把你的時間給我。

在這些時間裡,我們聊天,我們玩耍,我們一起走過春夏秋冬,一起見證雨露風霜,你知道我的夢想和追求,我知道你的支持和關愛,這樣才叫做父子(女)情深。

孩子3歲前,是建立親子關係的最好時間段。

孩子12歲前,是彌補親子關係的最好時間段。

孩子成人前,是緩和親子關係的最好時間段。

等孩子20歲以後,就如顏如晶所說:

"電視劇錯過了還能補,孩子的人生錯過了就再也補不回來。"

奇葩說的這個辯論火了:不陪孩子的爸爸,應該被剝奪爸爸稱號嗎?

不然你以為,孩子是突然之間長大20歲,瞬間就能承擔起養老送終的責任嗎?

奇葩說的這個辯論火了:不陪孩子的爸爸,應該被剝奪爸爸稱號嗎?

比取消爸爸稱號更可怕的是,爸爸成為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父愛如山不是一蹴而就的,父子情深也不是突然送點禮物就能有的,感情需要足夠的陪伴來培養。

常人都以為陪伴是為了孩子,陪伴是為了孩子,但更是為了救爸爸。

從小沒有得到過父親陪伴和愛護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有能力反饋給父親正能量。

明星陳學冬自曝,他幼時反對過父親再婚,不過沒成功,父親偷偷再婚,陳學冬跟著親戚長大。

他在節目裡隔空喊話,質問父親:

"你從小沒有管過我,現在為什麼管我?"

"你也沒有養過我,現在為什麼讓我養你?"

他們是從小父子分離,從未在彼此的人生中溫暖半分,如今再想緩和,實在艱難。

奇葩說的這個辯論火了:不陪孩子的爸爸,應該被剝奪爸爸稱號嗎?

TvB明星葉璇,父女關係也很淡薄。

她自曝,在10歲以前,她和爸爸見面不到十次,10歲以後,她就再也沒有和爸爸一起生活過。

13歲時,她去美國讀書,住在黑人區,爸爸和繼母同在美國,住在另一個區。

她找到房子後,和爸爸聯繫,想告訴爸爸自己的聯繫方式,爸爸不要,他說:"我不需要,你有什麼事打電話給我就好。"

她問爸爸:"我才13歲,你不擔心我麼?"

爸爸說:"我自己也是13歲就出去闖的。"

談到家庭,葉璇自曝自己是零生家庭,有人生沒人管,爸媽離婚,爸爸從小不管她。

現在,她和爸爸的關係像朋友,從來不談朋友的事,只是談工作。

爸爸的生意做得很成功,有時候她有些工作上的大事,比如說要不要入股,她會問問爸爸,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家長裡短。

葉璇塑造過無數經典角色,但在愛情上,她的舉動實在讓人匪夷所思,讓人直呼被下了降頭。

尤其這幾年,網上的風評很差,據說,爸爸已經完全放棄她。

其實,媒體這話說得不負責任。

爸爸不是因為葉璇這幾年風評差而放棄她。

而是因為爸爸早年的放棄,導致葉璇的缺愛,導致她在愛情裡的迷茫無助與無奈!

在葉璇的心裡,"爸爸"早就不存在。

父女一場,本該被爸爸抱在懷裡的小棉襖,疏離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當葉璇爸爸逐漸老去,需要女兒溫情照顧時,不知道他會不會後悔當初自己對女兒的忽視?!

可惜,陪伴這種事,一旦錯過就再也不在。

奇葩說的這個辯論火了:不陪孩子的爸爸,應該被剝奪爸爸稱號嗎?

今天,孩子們對爸爸的愛柔軟又堅定,積極幫著爸爸擁護好"爸爸"的稱號。

為爸爸找遍理由,替爸爸考慮萬千,為爸爸鋪平父子(女)之路。

只是,期待久了,失望太多了,當爸爸成為那個最熟悉的陌生人,取不取消爸爸稱號又有何意義?

一天一個多小時,平均每週十二小時的陪伴都做不到的爸爸,又何必在意"爸爸"稱號被取消呢?

就如傅首爾所說:"既然你做不到,那我給孩子換個爸爸,換個比較好的原生家庭,你覺得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