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的地主是真的好吗?

在近几年的文章中,俨然出现了为旧社会地主洗白的文章。说什么旧社会地主大部分是好人,大部分还是有着忧国忧民的内心云云。

如果我们要搞清楚地主的好坏,我们就要搞清楚什么是地主。

旧社会的地主是真的好吗?


地主,是属于地主阶级的。而什么是地主阶级?现代对地主阶级的解释是指封建社会地主制经济下,统治阶级剥夺人民的土地所有权,主要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者。

在旧社会地主制经济下,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基本上都为地主所有。真正拥有土地的农民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且每逢灾荒之年,有地的农民大部分都会把自己的土地卖给地主,来换取灾荒之年所必须的口粮。
这就导致了农民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了,地主的土地越来越多,富者愈富,贫者欲贫。人一旦有了一定基数的财富,就会想着如何在这个基数的财富中更上一层楼,也就更会绞尽脑汁的增加自己的财富。这个心理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地主恰恰是这个心理的最好表现者。

旧社会的地主是真的好吗?


因此,地主在有了一批土地以后,就会想着如何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土地,增加自己的财富。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这些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地主们就会不择手段。

地主土地扩张的手段合法和不合法的手段就有很多种:

合法的手段有利用本身为特权阶级,根据封建制度规定是可以免徭役的特权,荫庇亲属以及佃客的土地赋税。那些在封建官僚阶级的统治下活不下去的自耕农就会把土地投献给地主,来避免官僚阶级的敲诈勒索。而地主也往往对这种增加自己土地基数的方式表示欢迎,这就导致了“百家合户,千丁共籍”的现象。

不合法的手段就多了,最出名的方式就是凭借自身或者家族的权势,占有或强占强买中下层农民土地;或者隐瞒田产,少纳田赋,或用飞洒、诡寄、虚悬等办法,把田赋负担转嫁给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使得他们纷纷破产,这样自己就能堂而皇之的买下这些破产农民的土地了。

有了大量土地的地主,为了避免在富者愈富,贫者欲贫的条件下激怒那些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往往会采取采取垦荒、兴修水利、仓储、赈恤、蠲免等小恩小惠的措施来缓解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但是我们要认清楚的是,地主与农民是属于对抗阶级,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是不可化解的。地主阶级在经济上通过赋税和徭役剥削农民,在政治上通过自己的话语权来通过剥削农民,有利于地主的政策通过。

不过好在我们生存的年代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已经没有地主了。我们在政治,经济上是人人平等的。虽然这个社会确实还有很多不足,但是像旧社会那样“吃人”的社会现象是不会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大众社会中。

了解了地主,就是了解了旧社会苦难血泪史中的一部分,不是吗?

旧社会的地主是真的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