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两兄弟,父母能偏心到哪个程度?

上善若水Li


就是对一个像亲生,另外一个像仇人。会在外人 面前黑那个不喜欢的孩子,把孩子黑成外人眼里不孝的渣子。外婆有家邻居就是,父母喜欢老大,所以老大做什么都是对的,老二做什么都不对。不过讽刺的是:最后真到老了才能看清儿子们的真面目,往往讨厌的那个孩子,就是因为不被父母重视和喜欢,才会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激发,会比那个父母喜欢的孩子更加的励志和坚强!

河南有句谚语:父母是条龙,向谁谁先穷。这个“向”就是喜欢的意思。就是父母喜欢和偏心的那个最终会最穷。父母偏心的孩子容易成为妈宝男,父母忽略的那个更容易取得人生的成功。


悠悠闲云


说说我的情况,我老公家就是两兄弟,家里老房翻新,后面又盖了新房,婆婆没问过我们,就说把旧的留给我们,意思是说我们以后是不回来的,新的房子给产弟弟结婚用,当初我们结婚住的是他们两老口的旧房 ,心里想想不爽,小叔子天天跟老两口要钱,老两口把家底都兜给他,轮到我们买房子,我们只是通知他们我们要买房,并没有让他们资助的意思,老两口就装聋作哑,光就这两点,已经让我内心愤愤不平了。


vane160


我家两兄弟,我大他十几岁。从出生第一天,我就发现父母偏心弟弟。别问我为什么,当事人这点敏锐度还是要有的。

弟出生后第一年是我最难过的一段时间。父母经常带着弟走亲访友,诉说着这孩子有多棒。而我,接过了透明人的角色,有时也会被当做比较对象,未尝一胜。

那年有一天,我爸在阳台上对我说:“你以后怎么样我都无所谓,反正我有你弟了。”我记得自己懵了。

当时,没人能帮我。我不断给自己灌输一个概念,我是独自来到这个世界的,无牵无挂,挺酷的。

弟出生后第二年,我想少看到父母,就去住校了。周末可回家住,当第一个周末到来时,我没回去。父母就来学校找我,我们正好错开。后来通了电话,但没有见面。

我感觉好极了。而那一次,似乎改变了父母的态度。对,我指的是面上的态度,对我好起来了!呵呵!然而还是无法和我弟相提并论。

后来有一次大学放假回家,我爸跟我说,到目前为止他们为我付出的(钱)比我弟的多。他好像表达的意思是对我更好?没亏待我?其实是对我偏心?我感觉又懵了!

到了他们认为该谈婚论嫁的年龄,说要给我买房。刚看上一套还没买,居然说给我弟也买套一样的!我没懵,是想喷血。真是时时刻刻把我弟想着啊!

后来订了套大房子给我作婚房,是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是的,不是我们之前看的。据说是要给我个惊喜,然后我爸把房间给分配了…最大最好的房间给我弟,他们住…我和我媳妇住…

说说工作。我爸希望我在家里公司帮忙做事,给工资。还要把家里事业弄成股份制,一家四口各占25%。我…懵!干个几年十几年,到头来拿到的和我弟一样多?关键我还问过爸,我弟以后要回家做事不?他的回答让我把腹肌笑出来,他说我弟以后回来干行,出去干自己喜欢的也行…哈哈哈,干不干都拿一样多,我还干什么。





红尘有爱我


对于偏心,父母可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假设父母更偏心于弟弟,则会出现这些情况:

弟弟打碎了碗,只要否认一句,哥哥就会被父母痛骂一顿。

哥哥考试考的好,父母只是淡淡的说一句知道了;而弟弟成绩进步了一点点,父母就会兴奋地抱着弟弟夸半天。

家里供不起学费,砸锅卖铁给弟弟凑学费,还冠冕堂皇地让哥哥体谅弟弟,逼迫哥哥辍学。

哥哥在饭桌上吃饭,突然打了个喷嚏,父母嫌弃他脏。而弟弟打了个喷嚏,父母就责怪哥哥在心里头骂弟弟。

……

这种偏心的地方有很多很多,而父母却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小女翠翠


这就像一块地里的两棵苗,弱的那棵自然就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孰不知没有发现弱苗的根结在哪里,结果往往堰苗助长,事与愿违!爷娘疼老崽!千年不破的主题!


新农村的践行者


这个世界上偏心是客观存在的。

要回答主持人提出的这个问题,首先应该从人的性格谈起。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明人总是喜欢跟自己观念相一致的朋友在一起,这样在沟通交流评判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对一种现象的共鸣,进而产生愉悦感。反之,话不投机半句多,双方没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往往会使的一场友情派对在面红耳赤的争执后不欢而散。

沟通与交流对朋友间友情的加深实在太重要了。推而广之,友情方面如此,亲情方面其实也一样。

一个家庭中父母跟子女的三观不一定一样,兄弟姐妹间性格脾气三观不一样的也大有人在。家庭中因为亲情这根纽带的存在,父母虽然不会抛弃某一个子女,但由于性格的因素,跟自己价值观比较接近的孩子相对来说比较会有认同感,进而产生亲和力信任感。试想,这个世界上有谁会愿意跟一个经常与自己意见不一致,每时每刻每件事会唱反调的人接触深交,除非这个人先天有自虐症。

父母是凡人,食人间烟火,有喜怒哀乐,当然也会做个人喜欢的事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子女近距离接触,经过观察后便有了内心的选择,当然也会具体表现在行动中。这时,所谓的偏心便在家庭中悄悄产生了,获得父母认可的一方或明或暗的会在财产分配上得到好处。碰到这种情况,许多自认为失去利益公平性的小辈会愤愤不平,更有甚者,闹的家庭中父子失和,兄弟绝交,鸡犬不宁。其实大可不必。我们要学会克制,要学会理解与宽容,更要做到豁达与开朗。这不是假惺惺的说教,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会碰到知己,彼此会投缘,也会碰到俗话讲的“冤家”。化解矛盾,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唯一办法,便是看待问题时要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几个假设。每个人都会为人子,也会为人父,有一天当你处在父母的位置上时,你又能怎样去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一碗水真的会端平吗?世界上有绝对的公平吗?活明白了,你便也从烦恼中跳出来了,人也轻松了。


宝钢作家尧尧


手心手背都是肉。你相信吗?

不错,其实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你仔细看看,手心的肉比手背的肉要厚的多,所以你就知道了什么是一样的。


用户7504108993206梁


看个人的吧,我爸爸就很好,能一碗水端平😁


如研宝妈


就看两兄弟勤快程度怎样。


苦难重残


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