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是哪个国家的?性能如何?

啸鹰评


Hello,大家好,我是专注于于历史领域的创作者趣史君,历史是有趣的,趣史君的就是要带你了解有趣的历史。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在头条终于有机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探讨历史。今天能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我感到很荣幸!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建造背景

  1907-1908年间,俄国海军参谋部在英国人设计建造“无敌”号战列巡洋舰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排列在战列中的装甲巡洋舰”概念。1905年的对马海战中,日本海军运用航速较高的战列舰压迫俄国战列舰,并集中火力逐次消灭了俄国排列在战列线的主力舰。俄国人认为日本海军的战术代表了未来战列舰决战模式。为此他们要求新式装甲巡洋舰能够独立作战,可以高速包抄封闭对方战列线,同时集中火力射击敌先导战列舰。这样俄国,的所谓“战列线中的装甲巡洋舰”就已经具备了战列巡洋舰的基本特征。最早设计战列巡洋舰的英国海军,规定战列巡洋舰的任务是用来对付敌人的装甲巡洋舰,因而她们航速很高,但防护性能相应低些。而俄国式的战列巡洋舰首要目的是对付敌战列舰,因此必然是航速较高,但防护也比较强的更具平衡性的军舰。英国的战列巡洋舰在福克兰群岛海战中击沉德国装甲巡洋舰可谓得心应手。不过在后来日德兰海战中遭遇德国主力舰时,英国战列巡洋舰却因为防护不足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可以认为,俄国对战列巡洋舰概念的认识要更先进些。

  艰难立项

  1910年5月28日,海军大臣沃维德斯基批准了海军参谋部的《开发新式装甲巡洋舰的基本性能要素的要求》请求。海军参谋部设想的舰显然具有过分高的速度和不那么让人放心的防御能力:最大航速28节,超速航速30节;主装甲带只有190毫米厚,水下纵隔墙和倾斜装甲板50毫米。他们希望这样的防护可以在7000-11000米距离上防御着角为30度的305海米炮弹。为了不受限制的通过苏伊士运河,军舰吃水限定在8.85米以内。应至少装备8门305或356毫米炮,24门102毫米副炮和6具水下鱼雷管。不过海军技术委员会的详细论证,他们认为参谋部的要求是很不现实。首先,船的尺寸为204×27×8.8米,这样排水量要达到28500吨。28节航速至少需要80000马力的主机功率,是英国无敌级战列巡洋舰的2倍。如果需要装备更大口径或更多数量的火炮,那么排水量和主机还要增大。很显然,参谋部必须对某些性能作出牺牲。12月23日,海军参谋部提交了修正案,但让步很少,只是把要求的续航力减少了一半,并允许把主炮仰角从35度降低到25度。

  同时,新任海军大臣И?К?格里格罗维奇于1911年5月5日向沙皇尼古拉二世提交了关于发展新型装甲巡洋舰的备忘录。沙皇同意了这个计划后,格里格诺维奇向海军参谋部和技术委员会下达正式命令,要求他们联席制订一个预备在杜马讨论的详细的方案。海军参谋部以“塞瓦斯托波尔”级和“玛利亚皇后”级战列舰为依据,认为新式战巡单价可能为4000万卢布左右。但是在杜马会议上,一些私营船厂的预算报价达5100万卢布!直到5月26日杜马会议结束后,海军也没能提供预算的大幅度增加的合理解释,杜马自然也没有批准战巡计划。格里格罗维奇写到:“由于我们自己没有与各方面(指杜马)搞好关系,使在1911年开工新式战舰的可能泡汤了”。次年3月的杜马会议上再次讨论了建造战巡的计划。为了取悦杜马,格里格诺维奇曾经于5月份保证,如果海军要求的预算获得批准,他决不会在造舰过程中再要求增加拨款。这次杜马于6月通过了1912-1916年加强海军造舰预算,经过3个月的讨价还价,杜马同意为波罗的海舰队增加1个战列巡洋舰总队,建造4艘“无畏式装甲巡洋舰”,每艘预算4550万卢布。

  1911年7月1日,海军部通过了参谋部的新舰指标要求,各项性能平衡程度比较好。航速26.5节,考虑到英国人开始建造343毫米主炮舰,日本和美国也订购了装备356毫米炮的主力舰,而且德国“国王”级战列舰也预计安装356炮,俄国战列巡洋舰也应该装备9门356毫米主炮。副炮加强为24门130炮,同时装备4门63毫米“防气球和飞机速射炮”。而且参谋部要求新舰应装备开式U形减摇水舱,因为根据某些情报,德国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准备安装类似系统。锅炉应布置在4个独立的水密隔舱内,同时保证每座锅炉可以对任一蒸汽轮机供汽。四分之一的锅炉过载燃烧时,最大航速26.5节。军舰的初稳性高1.7-2.1米。9月8日,海军部将上述技术要求发给6家国内企业和17家外国船厂,征求详细设计,设计期限6个星期。由于西方船厂无暇他顾。即使俄海军部将来稿最后期限从10月23日延迟到11月23日,还是只有4家外国船厂和3家本国船厂提交了三十多个初步设计。其中英国的约翰-布朗提交了3个方案,维克斯和比尔德摩尔公司各一个,德国伏尔坚船厂2个方案。波罗的海厂做出了6套计划,海军船厂的比它多一个。从来没有建造过大型军舰的私有企业普梯洛夫斯基公司在德国布隆-福斯船厂指导下完成了12个不同设计。很显然,外国大公司已经基本放弃了。

新成立的造船部和参谋部一起审核了这些方案,英国人的设计首先被放弃。约翰-布朗的设计是3座双联装加1座三联装主炮布局,与要求的3座三联装相抵触,他们还试图按照英国战巡的性能,削薄具有俄国特色“无畏式装甲巡洋舰”的主装甲带。维克斯的540号方案排水量达35750吨,派生型,小些的539、549、553和556号设计也先后出局。剩下的一些不是305主炮就是双联装炮塔,还有一些采用背负式炮塔的设计亦被淘汰。到此为止,俄国海军已经认准了单一平面布置三联装炮塔的路子。

  结果最后海军船厂6号方案被认定为最优设计:

  排水量29820吨

  主尺度204X27X8.8米

  武器3座三联装356炮,24门130炮和4门63毫米防空炮

  动力12座混燃式和14座燃油锅炉,克里蒂斯-伏尔坚蒸汽轮机,过载功率86000马力

  航速26.5节,最大过载航速28节

  同时造船部下属的炮术委员会提出新舰应安装4座主炮塔,以增加火力发射密度。但是为了防止计划超支,格里格罗维奇开始并不同意进行类似的改进。不过炮兵技术官解释说必须安装12门主炮才能适应未来的作战环境后,格里格罗维奇最终同意可以进行4炮塔设计。1912年5月起,首轮设计竞争的胜出者们开始设计4炮塔布局军舰。普梯洛夫斯基公司船厂的707-ⅩⅦ号方案打动了海军参谋部和炮术委员会。但是总造船部却因船体结构和动力装置于已有俄国军舰相差太大而否决。5月25日,造船部技术处经过反复甄别采纳了海军船厂的改进6号设计。他们在原3炮塔舰的后锅炉舱和轮机舱间增加了一段舰体。以容纳第4座炮塔。

  由于私企仍然坚持比较高的报价,海军部不得不把任务交给本来船台就很紧张的官办船厂,即彼得堡的波罗的海厂和海军船厂。由于增加的1座炮塔大大增加了预算,设计人员不得不通过降低其他性能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如减少1节航速、将主装甲带削薄到242毫米。尽管如此,4艘4炮塔舰总价还是比3炮塔舰贵了280万卢布。格里格罗维奇不得不另想办法:他命令将“斯维特兰娜”级轻巡洋舰的设计航速降低到29.5节,省下来的钱全部划拨战列巡洋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轻巡洋舰身上抠的每一分钱都要必须用于装甲巡洋舰”。

  1912年8月17日,格里格罗维奇命令两家船厂以海军船厂设计为基础开始战巡的工程设计。9月18日,造船部在设计还在进行的情况下,就向每家船厂订购了2艘舰。工期限制为头两艘1916年7月14日试航,剩下的姊妹花应于2个月后进行试航。

新成立的造船部和参谋部一起审核了这些方案,英国人的设计首先被放弃。约翰-布朗的设计是3座双联装加1座三联装主炮布局,与要求的3座三联装相抵触,他们还试图按照英国战巡的性能,削薄具有俄国特色“无畏式装甲巡洋舰”的主装甲带。维克斯的540号方案排水量达35750吨,派生型,小些的539、549、553和556号设计也先后出局。剩下的一些不是305主炮就是双联装炮塔,还有一些采用背负式炮塔的设计亦被淘汰。到此为止,俄国海军已经认准了单一平面布置三联装炮塔的路子。

  结果最后海军船厂6号方案被认定为最优设计:

  排水量29820吨

  主尺度204X27X8.8米

  武器3座三联装356炮,24门130炮和4门63毫米防空炮

  动力12座混燃式和14座燃油锅炉,克里蒂斯-伏尔坚蒸汽轮机,过载功率86000马力

  航速26.5节,最大过载航速28节

  同时造船部下属的炮术委员会提出新舰应安装4座主炮塔,以增加火力发射密度。但是为了防止计划超支,格里格罗维奇开始并不同意进行类似的改进。不过炮兵技术官解释说必须安装12门主炮才能适应未来的作战环境后,格里格罗维奇最终同意可以进行4炮塔设计。1912年5月起,首轮设计竞争的胜出者们开始设计4炮塔布局军舰。普梯洛夫斯基公司船厂的707-ⅩⅦ号方案打动了海军参谋部和炮术委员会。但是总造船部却因船体结构和动力装置于已有俄国军舰相差太大而否决。5月25日,造船部技术处经过反复甄别采纳了海军船厂的改进6号设计。他们在原3炮塔舰的后锅炉舱和轮机舱间增加了一段舰体。以容纳第4座炮塔。

  由于私企仍然坚持比较高的报价,海军部不得不把任务交给本来船台就很紧张的官办船厂,即彼得堡的波罗的海厂和海军船厂。由于增加的1座炮塔大大增加了预算,设计人员不得不通过降低其他性能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如减少1节航速、将主装甲带削薄到242毫米。尽管如此,4艘4炮塔舰总价还是比3炮塔舰贵了280万卢布。格里格罗维奇不得不另想办法:他命令将“斯维特兰娜”级轻巡洋舰的设计航速降低到29.5节,省下来的钱全部划拨战列巡洋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轻巡洋舰身上抠的每一分钱都要必须用于装甲巡洋舰”。

  1912年8月17日,格里格罗维奇命令两家船厂以海军船厂设计为基础开始战巡的工程设计。9月18日,造船部在设计还在进行的情况下,就向每家船厂订购了2艘舰。工期限制为头两艘1916年7月14日试航,剩下的姊妹花应于2个月后进行试航。

新成立的造船部和参谋部一起审核了这些方案,英国人的设计首先被放弃。约翰-布朗的设计是3座双联装加1座三联装主炮布局,与要求的3座三联装相抵触,他们还试图按照英国战巡的性能,削薄具有俄国特色“无畏式装甲巡洋舰”的主装甲带。维克斯的540号方案排水量达35750吨,派生型,小些的539、549、553和556号设计也先后出局。剩下的一些不是305主炮就是双联装炮塔,还有一些采用背负式炮塔的设计亦被淘汰。到此为止,俄国海军已经认准了单一平面布置三联装炮塔的路子。

  结果最后海军船厂6号方案被认定为最优设计:

  排水量29820吨

  主尺度204X27X8.8米

  武器3座三联装356炮,24门130炮和4门63毫米防空炮

  动力12座混燃式和14座燃油锅炉,克里蒂斯-伏尔坚蒸汽轮机,过载功率86000马力

  航速26.5节,最大过载航速28节

  同时造船部下属的炮术委员会提出新舰应安装4座主炮塔,以增加火力发射密度。但是为了防止计划超支,格里格罗维奇开始并不同意进行类似的改进。不过炮兵技术官解释说必须安装12门主炮才能适应未来的作战环境后,格里格罗维奇最终同意可以进行4炮塔设计。1912年5月起,首轮设计竞争的胜出者们开始设计4炮塔布局军舰。普梯洛夫斯基公司船厂的707-ⅩⅦ号方案打动了海军参谋部和炮术委员会。但是总造船部却因船体结构和动力装置于已有俄国军舰相差太大而否决。5月25日,造船部技术处经过反复甄别采纳了海军船厂的改进6号设计。他们在原3炮塔舰的后锅炉舱和轮机舱间增加了一段舰体。以容纳第4座炮塔。

  由于私企仍然坚持比较高的报价,海军部不得不把任务交给本来船台就很紧张的官办船厂,即彼得堡的波罗的海厂和海军船厂。由于增加的1座炮塔大大增加了预算,设计人员不得不通过降低其他性能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如减少1节航速、将主装甲带削薄到242毫米。尽管如此,4艘4炮塔舰总价还是比3炮塔舰贵了280万卢布。格里格罗维奇不得不另想办法:他命令将“斯维特兰娜”级轻巡洋舰的设计航速降低到29.5节,省下来的钱全部划拨战列巡洋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轻巡洋舰身上抠的每一分钱都要必须用于装甲巡洋舰”。

  1912年8月17日,格里格罗维奇命令两家船厂以海军船厂设计为基础开始战巡的工程设计。9月18日,造船部在设计还在进行的情况下,就向每家船厂订购了2艘舰。工期限制为头两艘1916年7月14日试航,剩下的姊妹花应于2个月后进行试航。

“伊兹梅尔”、“博罗季诺”、“金布恩”、“纳瓦里诺”

  开工典礼1912.12.9.

  工程实际

  开始日期1913.4.14.、1913.3.、1913.3.、1913.3.

  下水1915年6月22日、1915.7.2、1915.10.30、1916.11.9

  承包商

  波罗的海厂、海军船厂、波罗的海厂、海军船厂

  工程设计开始后,海军部多次强调严格控制成本。但是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又让计划拖1长了几个月,还差点增加了建造成本。1912年中,旧战列舰“切斯马”号被改装为靶舰,她的55-71号龙骨间舰体安装了包括水平装甲在内的“塞”级舰整套侧防御装甲,还安装了1个和“塞”舰完全一样⒁?令塔和2个炮廓。随后,黑海舰队的“伊凡_兹拉托乌斯特”号用40倍径305毫米主炮,203毫米二级主炮和152毫米副炮对于进行了试射。结果是喜优参半的:经过折算,М-11型305毫米穿甲弹可以在12000米距离上击穿“塞”舰的主装甲带,但是装甲带内侧的装甲纵隔墙和倾斜装甲隔板却有效地挡住了炮弹爆炸后的破片。不过司令塔和炮塔内部并没有防破片隔板,一旦被大口径弹命中,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远射程弹的垂直侵彻威力明显加强,试验证明炮弹被上层甲板引爆后,相当数量的大质量高速破片可以击穿中甲板。1913年8-9月间,海军将正式试验报告整理出来,并要求立即据此修正在建和设计中的重装甲舰。前面已经讲到,对“玛利亚”级进行了修改,而“塞瓦斯托波尔”却因为即将完工无法再进行大的改动告罢。

  “伊兹梅尔”的施工方案还没有完成,有充分的时间对原设计进行修改。波罗的海厂设计处迅速拟订了一个改进型,将主装甲带加厚到305毫米。这样排水量会增加大约2500吨,舰体也要分别加长加宽10米和1.3米;同时还要削弱艏艉一些不太重要部位的装甲,将省下来的重量分配给水平防护。当时格里格罗维奇不在彼得堡,他的副手М_В_布布诺夫自作主张,决定采纳波罗的海厂的改进型。后来他将该方案电告尚在克里木的海军大臣格里格罗维奇,“根据‘切斯马’试验结果的改进型已经完成。排水量35800吨,修改设计不会影响工程进度,动力装置不更换,因此航速将降低0.5节,每条舰造价预计增加300万卢布左右。”

  格里格罗维奇训斥布布诺夫不该不经过自己同意,就擅自做出如此大的决定。格里格罗维奇还担心一再增加的预算会招致杜马的怀疑,他下令立即终止任何改进设计。不过这个设想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国无畏舰的发展。1914年7月9日,新上任的海军参谋长А_И_鲁辛中将就明确要求,为黑海舰队建造一个总队的主力舰,舰型基础为“伊兹梅尔”级,但必须使用改进了的装甲。

1913年12月11日,格里格罗维奇还是同意在小范围内增加“伊兹梅尔”级的防护:

  前司令塔侧装甲从300毫米增加到400毫米,顶部装甲也响应由125毫米增加为250毫米

  中甲板从20毫米增加到20+40毫米

  装甲带内侧倾斜装甲隔板从50毫米增加到50+25毫米

  炮塔顶部装甲加厚到150毫米

  为了平衡所增加的重量,“伊兹梅尔”级的后司令塔被取消了,主装甲板从242毫米减为237.5毫米。同时大厚度装甲板改为榫槽接合,以分散单块装甲板承受的炮弹冲击力。

  总体布置

  “伊兹梅尔”级设计排水量32500吨,满载排水量37000吨;全长223.85米,水线长222.4米,宽30.5米,吃水8.81米;设计干舷高8.89、6.24、6.49米(艏/舯/艉)。舰体是“塞瓦斯托波尔”的改进型,加装了首楼甲板以提高恶劣天气下的适航性能。“伊兹梅尔”级的舰体主要结构由屈服极限为500兆帕的高强度钢制成,为了降低成本,一些非主承力部件运用了低碳钢。舰体每侧有9道纵墙隔开,其中第1、5和9道为水密墙,龙骨间距1.2米。舰首为破冰型,而过去的一些西方资料记述为球鼻首。引起这种偏差的原因是“博罗季诺”和“纳瓦里诺”号的造舰官涅维辛曾经系统地研究了球鼻首的优缺点,并建议在“伊兹梅尔”级上使用,当然这个建议没有被接受。不过涅维辛后来移居国外,他设计的球鼻首也最终安装到了法国“诺曼底”级战列舰上。舰体52-60、78-87和110-120号龙骨侧舷装有U型减摇水舱,水舱通过三重底内的水管连接在一起,在舰艇横摇时可以增加摇摆阻尼以控制摆幅。俄国造船部自1912年开始研究这种装置,1913年装备减摇水舱的“流星”号蒸汽船专门在北大西洋进行了恶劣海情的实际减摇试验。“伊兹梅尔”级有幸成为第1艘装备减摇水舱的俄国主力舰,设计人员希望它能把军舰的摆幅减少1/3,由于“伊兹梅尔”没有进行过适航,其实际作用不得而知。1915年5月21日,造船部命令将前烟囱生高2米,以防止排烟倒灌影响舰桥工作。“伊兹梅尔”准备安装8具探照灯,其中前炮塔上的1具是伸缩式的。舰员包括43名军官,32名候补生和1100名水兵。

武备

  “伊兹梅尔”级准备安装4座356毫米三联装主炮塔、24门130毫米副炮、4门64毫米高射炮和6具450毫米水下鱼雷管。主炮弹药基数每管60发(满载80发),副炮和高射炮每管200发,鱼雷18条。

  356毫米口径炮是彼得堡的奥布霍夫斯基工厂设计的,全重83.33吨,全长18491.2毫米/52倍径,身管长17927.3毫米/50.41倍径,设计参数相当高。俄国资料声称发射747.6公斤穿甲弹时的初速可达823米/秒,同期美国356毫米/L45炮发射680公斤穿甲弹初速为792米每秒,日本的41年式356/L45炮发射673.5公斤炮弹时初速仅为775米/秒。炮身为筒紧式,内膛身管外包覆了4层加强层和被筒。从纸面数据上看,新型356炮基本达到了381毫米炮的威力。可实际情况却不尽然,据说在这型炮的16次试射中,曾经发生过7次炸膛。356炮只有1层全长增强层,不仅如此,这个增强层还是分成3段套在内膛身管上的。这样在增强层接口处出出现残余应力不均现象,极有可能诱发膛炸。

  按照计划,除了装备“伊兹梅尔”外,俄国芬兰湾岸防炮兵也需要这种炮。因此总的订货数量为76门,其中40门预定在奥布霍夫斯基工厂生产。维克斯在察里津筹建的炮厂负责剩下的36门。结果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察里津炮厂还没有建成,奥布霍夫斯基工厂却已经被陆军越来越多的订货压的喘不过气来。而且制造炮身所需要的高级炮钢也很难迅速的生产出来,于是沙俄把所有的生产任务全部转包给维克斯。维克斯公司按照俄国设计完成了1门样炮,但是他们认为炮身强度不足,只敢使用减装药试炮,初速为731.5米/秒。这也从一个方面映证了俄国356炮确实存在着严重的设计失误。1916年9月-1917年5月间,维克斯总共向俄国出口了11门炮,其中1门因货船被击沉损失掉了。奥布霍夫斯基工厂与1912年生产出了1门样炮,不过由于战争的影响,直到1917年才进行试射。炮塔由彼得堡钢铁厂组装生产全电驱动,+4度实施装填,射速预计可达3发/分。火炮高低射界-5-+25度,最大射程30000米。1号和4号炮塔尾舱装有1具6米体视式测距仪,指挥塔顶部有1具5米测距仪。可能使用英国制造的坡伦式弹道解算器或本国研制的艾克森解算器。

  副炮仍然为炮廓式,但布局独具特色。一般认为敌轻型舰艇主要从军舰两舷发起鱼雷攻击,为此“伊兹梅尔”级在舰首集中布置了副炮,首楼处炮位看上去象是风帆战舰的双层火炮甲板。

动力装置

  “伊兹梅尔”级准备安装4台高低压蒸汽轮机,工作压力17个大气压。16座燃油燃煤混合锅炉和9座燃油锅炉。1、2号炮塔间的3个锅炉舱内分别布置3座燃油锅炉,2、3号炮塔间船体内是4个锅炉舱,各容纳4座混燃锅炉。外侧螺旋桨由冲动-反动高压机组驱动,内侧螺旋桨由反动低压机组驱动。主机功率66000马力时,螺旋桨转速290转/分,最大航速26.5节。俄国资料称,当主机过载航速竟然可以达到28.5节。

  关于轮机的产地存在争论,俄国资料认为海军船厂2舰的主机是从尼古拉耶夫造船联合体订购的,而波罗的海厂生产了自己需要的蒸汽轮机。一些西方资料指出,“纳瓦里诺”导琢喧是准备从德国什切青的伏尔坚船厂购买的。战争爆发后,德国将没有交货的轮机用在了“土蜂”号和“牛虻”号布雷巡洋舰上。

  燃料舱一共可以贮存1904吨煤和1974吨重油,最大航速时的续航力为2280海里,比过去的俄国军舰有很大提高。如此大大续航力也是维持高速战列巡洋舰战斗性能的重要保证。

  辅机是6台汽轮和2台柴油发电机组,单台功率均为320千瓦,分别布置在首尾平台甲板位置上的独立发电机舱内。

  防护性能

  “伊兹梅尔”级的主装甲带厚237.5毫米,另有1层80毫米木制缓冲背板,全长151.2米,布置在舰体两侧35-161号龙骨间。装甲列板全高5.015米,其中3.375米位于设计水线以上。艏艉列板厚125毫米,木制缓冲板50毫米。28-157号龙骨间布置了薄一些的上层装甲板,100毫米厚2.89米高。侧舷倾斜防破片装甲有1层50毫米克虏伯渗碳钢装甲加1层25毫米镍合金装甲组成。水平防御为多层甲板复合式,上甲板厚37.5毫米,中甲板为主装甲甲板,40毫米克虏伯渗碳钢装甲加25毫米镍合金装甲。中甲板从侧舷向内延伸的船侧板宽1.5米,为25毫米镍合金装甲。炮塔侧装甲厚300毫米。顶部150毫米,基座247.5毫米,射击孔处有1道50毫米厚的防破片护板。司令塔侧面厚400毫米,升降围阱厚300毫米,上甲板以上的烟囱上升烟道围有1层50毫米装甲。

  “伊兹梅尔”的水下防御系统比“塞”级舰有很大提高:舰体内有25道横向防水隔壁隔开,轮机舱内布置有1道纵向水密隔板。双重船底,间距1275毫米,弹药库和动力舱下船底另有1层间隔875毫米的的三重结构。主排水系统有16台水泵,总排量500立方米/时,另有2台排量230立方/时的消防水泵和11台单台排量75立方的活塞式抽水唧筒。

  尽管如此,“伊兹梅尔”的水下防护性能还是遭到许多人的怀疑:她的内侧防水隔板只有10毫米厚,而且呈倾斜状态,这样它更容易被鱼雷爆炸冲击波或破片击穿;副炮弹药库布置在主纵向隔舱以内距356毫米弹药库很近,一旦被命中爆炸,造成的严重破坏根本无法控制。不过“伊兹梅尔”级比较强大的注排水能力却是当时西方战列舰所不具备的。

如果能够如期建成,“伊兹梅尔”将成为当时最具威力的战列巡洋舰,她完全可以和任何一型德国主力舰抗衡。可惜的是俄国人并没有独立完成她的能力。2家船厂还在忙于“塞瓦斯托波尔”级的舾装工程,原料的缺乏已经初见端倪。根据如此糟糕的形势,俄国海军不得不于1914年春重新评价了“伊兹梅尔”的建造计划。结果是无论做如何的乐观估计,头2艘舰的下水期限不得不从4月放宽到10月份。战争爆发时,进度最快的“伊兹梅尔”号才完成了43%的船体工程。由于同盟国控制了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入海口,俄国和英国的海运联系暂时全面中断。不过“伊兹梅尔”、“博罗季诺”和“金布恩”号还是赶在1915年下水,但是到年底,战前从德国订购的主炮塔圈座滚珠直径203毫米的大型轴承只有少量交货。生产356毫米炮塔的彼得堡钢铁厂希望从英国或瑞士公司购买类似的轴承,但他们既没有能力也不愿意生产这种东西。结果整个造舰工程就在这十几具轴承上搁浅了。由于完全没有能力自行生产轴承,造船部不得不将“伊兹梅尔”级踢入二类造舰计划,宣告了工程结束。“纳瓦里诺”号1916年11月6日的下水决不是意味着情况的转机:她在船台上的木制支撑结构已经开始腐烂了,为了防止舰体在船台上倾覆,“纳瓦里诺”这才下水。

  一些不甘寂寞的人们仍然试图改进“伊兹梅尔”级。1917年初,参谋部和造船部试图将主炮改为任意角装填式。工程人员想提高主机的推进效率,于是有人提出改为电动式,还有人大胆放弃了齿轮减速机,将传动改为弗廷格液力变矩器!

  1917年的二月革命几乎彻底中断了“伊兹梅尔”级建造计划,4月28日各舰工程进度如下

  舰体、装甲、主机、锅炉

  “伊兹梅尔”65.0%、36.0%、66.0%、66.0%

  “博罗季诺”57.0%、13.0%、40.0%、38.4%

  “金布恩”52.0%、5.0%、22.0%、7.2%

  “纳瓦里诺”50.0%、2.0%、26.5%、12.5%

  由于缺乏粗钢原料,装甲板的供应特别糟糕。“伊兹梅尔”号的炮塔预期在1919年造好,其他各舰恐怕要拖到1920年了。1917年夏,波罗的海厂工会于厂方达成协议,同意在继续支付工资的条件下,继续建造“伊兹梅尔”号。1917年10月24日,临时政府正式命令立即停建“博罗季诺”、“金布恩”和“纳瓦里诺”号。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共成立的海军人民委员会命令停止“伊兹梅尔”号的工程。到此为止,“伊兹梅尔”级工程正式终结。

 1921年俄共获得国内战争胜利后,开始系统地清点沙俄海军的遗产。海军人民委员会认为1艘“伊兹梅尔”号要顶得上2艘“塞瓦斯托波尔”号的战斗力。而且就“伊兹梅尔”号的情况来看,确实有希望把它建成。当时“伊兹梅尔”号已经装上了全部主机和17座锅炉,大部分副炮也已经安装就位。对炮塔的要求是最迫切的,彼得堡钢铁厂已经基本完成了第1座356毫米炮塔,第2座炮塔完成了90%,剩下2座炮塔的完工率分别为75%和65%。海军委员会希望能够立即召集足够的工人和原料,以求在3个月内恢复工厂的正常生产。这样第1座炮塔可望于10个月后完工,其余3座炮塔的预定工期分别为15、20和24个月。不过由于缺乏滚珠轴承,新炮塔将改用传统的滑动轴承,这样将会部分增加炮塔旋转的摩擦力,近而降低炮塔回旋速度。同时设计师们希望把火炮仰角提升到30度,以增加约2600米的射程,将炮塔前装甲加厚到406毫米。此前维克斯公司已经为俄国生产了24门356炮,苏俄希望在于英国关系得到缓解后,将剩下的十余门买回来装到“伊兹梅尔”号上。原设计炮塔采用三相交流电机驱动,现在看来这套装置太复杂,有必要进行简化,预定工期20个月。为了尽快完工,海军委员会要求尽可能的沿用“伊兹梅尔”号的原有设计。

  结局

  1923年5月,苏联海军决定出售4艘“伊兹梅尔”废舰壳。1923年8月21日,德国的阿尔伏雷德-库巴仑买下了“博罗季诺”、“金布恩”和“纳瓦里诺”号。“博罗季诺”号被拖到不来梅后解体,“金布恩”号和“纳瓦里诺”号则分别在基尔和汉堡拆毁。

  苏联海军1925年想把“伊兹梅尔”号改建成航空母舰,主要技术性能:排水量20000-22000吨,全长223.9米;8门183毫米炮,和8门102-127毫米高射炮,4座4联20-40毫米机关炮;侧舷装甲76毫米,飞行甲板51-64毫米,航速27节。载机12架鱼雷机,27架战斗机,6架侦察机和5架校射机。

  1925年7月6日,陆海军人民委员李可夫批准了改装计划,海军特别技术委员会估计到1928年可以完工。但1926年3月,根据陆军的强烈要求,航空母舰计划被取消。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伊兹梅尔”号最终于30年代初拆毁解体。

  为“伊兹梅尔”级准备的356毫米炮被改装成М-1-14型列车炮。卫国战争期间,3门М-1-14型铁道炮编成了红旗波罗地海舰队特别岸炮连,打击了围困列宁格勒的德军。


趣史君


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简介:

1907-1908年间,俄国海军参谋部在英国人设计建造“无敌”号战列巡洋舰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排列在战列中的装甲巡洋舰”概念。1905年的对马海战中,日本海军运用航速较高的战列舰压迫俄国战列舰,并集中火力逐次消灭了俄国排列在战列线的主力舰。俄国人认为日本海军的战术代表了未来战列舰决战模式。为此他们要求新式装甲巡洋舰能够独立作战,可以高速包抄封闭对方战列线,同时集中火力射击敌先导战列舰。这样俄国,的所谓“战列线中的装甲巡洋舰”就已经具备了战列巡洋舰的基本特征。最早设计战列巡洋舰的英国海军,规定战列巡洋舰的任务是用来对付敌人的装甲巡洋舰,因而她们航速很高,但防护性能相应低些。而俄国式的战列巡洋舰首要目的是对付敌战列舰,因此必然是航速较高,但防护也比较强的更具平衡性的军舰。英国的战列巡洋舰在福克兰群岛海战中击沉德国装甲巡洋舰可谓得心应手。不过在后来日德兰海战中遭遇德国主力舰时,英国战列巡洋舰却因为防护不足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可以认为,俄国对战列巡洋舰概念的认识要更先进些。

总体布置:

“伊兹梅尔”级设计排水量32500吨,满载排水量37000吨;全长223.85米,水线长222.4米,宽30.5米,吃水8.81米;设计干舷高8.89、6.24、6.49米(艏/舯/艉)。舰体是“塞瓦斯托波尔”的改进型,加装了首楼甲板以提高恶劣天气下的适航性能。“伊兹梅尔”级的舰体主要结构由屈服极限为500兆帕的高强度钢制成,为了降低成本,一些非主承力部件运用了低碳钢。舰体每侧有9道纵墙隔开,其中第1、5和9道为水密墙,龙骨间距1.2米。舰首为破冰型,而过去的一些西方资料记述为球鼻首。引起这种偏差的原因是“博罗季诺”和“纳瓦里诺”号的造舰官涅维辛曾经系统地研究了球鼻首的优缺点,并建议在“伊兹梅尔”级上使用,当然这个建议没有被接受。不过涅维辛后来移居国外,他设计的球鼻首也最终安装到了法国“诺曼底”级战列舰上。舰体52-60、78-87和110-120号龙骨侧舷装有U型减摇水舱,水舱通过三重底内的水管连接在一起,在舰艇横摇时可以增加摇摆阻尼以控制摆幅。俄国造船部自1912年开始研究这种装置,1913年装备减摇水舱的“流星”号蒸汽船专门在北大西洋进行了恶劣海情的实际减摇试验。“伊兹梅尔”级有幸成为第1艘装备减摇水舱的俄国主力舰,设计人员希望它能把军舰的摆幅减少1/3,由于“伊兹梅尔”没有进行过适航,其实际作用不得而知。1915年5月21日,造船部命令将前烟囱生高2米,以防止排烟倒灌影响舰桥工作。“伊兹梅尔”准备安装8具探照灯,其中前炮塔上的1具是伸缩式的。舰员包括43名军官,32名候补生和1100名水兵。

后续情况:

如果能够如期建成,“伊兹梅尔”将成为当时最具威力的战列巡洋舰,她完全可以和任何一型德国主力舰抗衡。可惜的是俄国人并没有独立完成她的能力。后面由于缺乏粗钢原料,装甲板的供应特别糟糕。“伊兹梅尔”号的炮塔预期在1919年造好,其他各舰恐怕要拖到1920年了。1917年夏,波罗的海厂工会于厂方达成协议,同意在继续支付工资的条件下,继续建造“伊兹梅尔”号。1917年10月24日,临时政府正式命令立即停建“博罗季诺”、“金布恩”和“纳瓦里诺”号。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共成立的海军人民委员会命令停止“伊兹梅尔”号的工程。到此为止,“伊兹梅尔”级工程正式终结。

结局:

1923年5月,苏联海军决定出售4艘“伊兹梅尔”废舰壳。1923年8月21日,德国的阿尔伏雷德-库巴仑买下了“博罗季诺”、“金布恩”和“纳瓦里诺”号。“博罗季诺”号被拖到不来梅后解体,“金布恩”号和“纳瓦里诺”号则分别在基尔和汉堡拆毁。

苏联海军1925年想把“伊兹梅尔”号改建成航空母舰,主要技术性能:排水量20000-22000吨,全长223.9米;8门183毫米炮,和8门102-127毫米高射炮,4座4联20-40毫米机关炮;侧舷装甲76毫米,飞行甲板51-64毫米,航速27节。载机12架鱼雷机,27架战斗机,6架侦察机和5架校射机。

1925年7月6日,陆海军人民委员李可夫批准了改装计划,海军特别技术委员会估计到1928年可以完工。但1926年3月,根据陆军的强烈要求,航空母舰计划被取消。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伊兹梅尔”号最终于30年代初拆毁解体。

为“伊兹梅尔”级准备的356毫米炮被改装成М-1-14型列车炮。卫国战争期间,3门М-1-14型铁道炮编成了红旗波罗地海舰队特别岸炮连,打击了围困列宁格勒的德军。


邓雯珏


中文名

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

时间 1913-1917年间

国家 俄国

建造 俄国 武备 伊兹梅尔级准备安装4座356毫米三联装主炮塔、24门130毫米副炮、4门64毫米高射炮和6具450毫米水下鱼雷管。主炮弹药基数每管60发(满载80发),副炮和高射炮每管200发,鱼雷18条。 如果能够如期建成,“伊兹梅尔”将成为当时最具威力的战列巡洋舰,她完全可以和任何一型德国主力舰抗衡。可惜的是俄国人并没有独立完成她的能力。

1917年的二月革命几乎彻底中断了“伊兹梅尔”级建造计划,4月28日各舰工程进度如下

舰体、装甲、主机、锅炉

“伊兹梅尔”65.0%、36.0%、66.0%、66.0%

“博罗季诺”57.0%、13.0%、40.0%、38.4%

“金布恩”52.0%、5.0%、22.0%、7.2%

“纳瓦里诺”50.0%、2.0%、26.5%、12.5%

由于缺乏粗钢原料,装甲板的供应特别糟糕。“伊兹梅尔”号的炮塔预期在1919年造好,其他各舰恐怕要拖到1920年了。1917年夏,波罗的海厂工会于厂方达成协议,同意在继续支付工资的条件下,继续建造“伊兹梅尔”号。1917年10月24日,临时政府正式命令立即停建“博罗季诺”、“金布恩”和“纳瓦里诺”号。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共成立的海军人民委员会命令停止“伊兹梅尔”号的工程。到此为止,“伊兹梅尔”级工程正式终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