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我只是給自己放了六年的假


隆慶——我只是給自己放了六年的假


賢皇子裕至。仁孝天植,睿智夙成。宜上遵祖訓,下順群情,即皇帝位。勉修令德,勿遇毀傷。——《嘉靖遺詔》

上面的部分來自明世宗朱厚熜的遺詔,說是遺詔並非明世宗所寫,而是由當時最滑頭的首輔徐階和他的學生張居正密謀寫出來的,目的是給死出的皇帝挑點毛病,順便取悅新皇帝。


可以說在明朝,誰參與了老皇帝的遺詔工作,那麼在新皇帝哪兒絕對算心腹。


這一點從後來的張居正的官途一路唱高歌就可以看得出來。


遺詔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告訴天下人,老皇帝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朱載垕要做皇帝了,新皇帝為人聰穎瀟灑,孝順仁厚,是天下一等一的好男人,就他做皇帝最合適不過了。


這話兒一向本著雙龍不見的嘉靖皇帝是不會說的,先不說老皇帝硬了一輩子的性子,就說這一番不切合實際的話也不是人說的。


因為他的兒子穆宗朱載垕根本就談不上聰明瀟灑。


按照後世的評價,他只能算一個合格的老實人。


老實的程度,堪比武大郎。


自從他做了皇帝, 一向不敢對皇帝指鼻子瞪眼睛的大臣,非但捲起了袖子與皇帝吵架,還有事沒事尋皇帝的不痛快,罵罵咧咧,全沒臣子樣子。


就是本該皇帝拿主意的大事,拋頭露臉的重要時刻都被一幫無比強悍的臣子給代替了,這樣虛弱如水的男人按說是做不成什麼大事的,但歷史生動的告訴我們了許多事不是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


它還有另一面。


這個最不被看好的男人開創了大明最為燦爛的盛世。


他短短的六年皇帝,他什麼也沒做,可又什麼都做了,他本做不得明君,偏偏歷史給了他明君的帽子。——(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可稱令主矣。明史評價)


這一切的一切源於他想得開,也放得開。


世上的事往大的說不過是匆匆數十載,沒什麼看不開,沒什麼想不開,也沒什麼放不開的,他好比一個無師自通的哲學家,很早的時候就將這一切折磨人的哲學問題看得通透。


並且在自己短短的六年皇帝的生涯裡運用到了極致。


皇位本來是沒有他什麼事的,因為他既有哥哥也有弟弟,與他們相比,他就是那種放在人堆裡,也不會有人多看一眼的那種。


他很早就知道在這做皇宮裡,做什麼都比做皇帝來得舒坦。


所以他從骨子裡就沒想做皇帝。


可世間的事,總是那麼巧,你越是不想要,老天爺就越想給你,而你想要卻往往得不到。


比他聰明的,比他模樣好的哥哥弟弟不是頂不住壓力英年早逝,就是動了邪念傷了老頭子的心,最終毫不起眼的他卻一躍成了皇帝的最熱門候選人之一。


之所以說是候選人,只因為他還有一個看起來十分精明能幹的弟弟——景王


無論是老頭子還是一干見風使舵的老臣都將籌碼壓在了弟弟身上,就連他自己也暗暗買了不少銀子,期待那一天的到來,自己好中個五百萬的大獎好揮霍幾把。


命運最絕妙的地方在於,你毫不在意的時候,它卻將最好的禮物送到了你的面前。

如春雨潤物細無聲。

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九日(1565年2月9日),朱載圳莫名其妙的死在了家裡,他最後的對手就此消失的乾乾淨淨。


他開始被群臣當做寶貝看待,生怕他有個三長兩短,投資的銀子血本無歸。


很慶幸,他熬過來了。


世間所有做大事的人,命似乎都特別的長,可見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多麼的重要。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嘉靖帝駕崩,等了十幾年的他順利的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這把椅子很寬,很華麗,就是不牢固。


想要坐穩這把椅子,就必須要不斷的加固它,直到它牢不可破。


他不聰明,但實在,十幾年的藩王生涯讓他看了老爹看不到的東西,比如明王朝的各種矛盾和危機,嚴嵩專政、朝綱頹廢、官吏腐敗、"南倭北虜"之患、民不聊生之苦,內憂外患等等。


這一切的一切,他都看得一清二楚。


他決定做點什麼?


做什麼好呢,總不能打造一個麗春院吧,得是一點正經事。


他思索了一晚上,最終決定了釋放大臣。


在他之前得罪老爹的大臣,無論是對與錯,他全放了,已經死的大臣撫卹並錄用其後,方士全部付有司論罪,以前的道教儀式全部停止,免除次年一半田賦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賦。


對了,老爹爭論了一輩子的大禮爭,他也一票否決了。


這絕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他甚至已經做好了被滿朝文武百官讚揚的架勢。


但他很快發現自己錯了,這幫人典型的吃裡扒外,他們絲毫沒有念他的好,還處處針對他挑毛病。


他無非是喜歡溫柔鄉而已,又不是幹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可這幫就是不依不饒。


他開始思索該如何做這個皇帝。


老爹做皇帝太神秘,大小事都需要問上蒼,看似是不錯,可到頭還是被嚴嵩糊弄了二十年,一世英名也付之東流落下一個昏君的罵名。


在往上一點正德皇帝,這位老兄倒是個實在人,該吃的吃,該玩的玩,什麼都不管,什麼都參與,可結果也沒落下什麼好,死後被這幫臣子釘在了荒唐二字上下不來。


太神秘不行,太荒唐也不行,太嚴自己又受不了,既如此,那就索性放開吧。


我做我的君,你做你的臣,大家和平共處豈不是更好。


經過了三天三夜的不眠不休,他終於得出了這個結論。


殊不知這個結論徹底成全了他,也成全了奄奄一息的大明帝國。


他開始配合大臣們的要求,自己絕對不去幹預那些大臣們做事情,通過觀察他明白,這幫通過八股文走到北京的臣子,沒有一個是善茬。


他們的能力比自己強得太多,就算自己去爭那些看上去十分美好的光環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何必把自己的弄得那麼辛苦。


看明白了這一點,他開始放手讓他們去幹。


政治上他將帝國的一切全都交給了徐階、高拱、張居正、練兵那是武將乾的事,戚繼光就不錯,俞大猷也挺好,李成梁也不差,他們喜歡就讓他們去幹吧。


就是從這天的早上起,他將自己擺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不該管的他從來不會去管,要他管的他也不會像他老爹那樣弄得那麼神秘。


雖說只是試一試。


但效果卻是出奇的好。


那幫大臣開始認真幹活,大事上他們問他,小事上尋他做主,短短几年的功夫,形勢卻是一片大好。


1567年(隆慶元年)---朝廷宣佈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


1567年(隆慶元年)---寧夏總兵官雷龍出塞攔擊河套諸部,大敗河套各部。


1568年(隆慶二年)--內閣首輔徐階致仕,權利順利得到了交接。


1569年(隆慶三年)--高拱授文淵閣大學士兼掌吏部尚書,高拱正式控制內閣開始他的隆慶改革。

1571年(隆慶五年)--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同年開放通貢互市。從此基本結束了明朝與蒙古韃靼各部近二百年兵戈相加的局面。

大明一片祥和,國庫的銀子年年增加,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超越了老爹。

軍事上的實力蒙古人都不敢來。

商業上一直髮展不起來的大商家一家接著一家開始出現,徽商、粵商、浙商、晉商等各地商幫的形成與發展,中國已成了這個世界的貿易中心。

這種局面充分說明朝廷的事務在沒有皇帝的干預下似乎也能維持,甚至在某些時候或許能做得更好。

既然內閣和各部院可以把事情做的很好,沒了他朱載垕也能照常運轉。那自己就徹底消失吧,反正功勞簿上也少不了自己的一份。

抱著這個心態,他徹底放手了政務。這一放就是六年。

六年裡,他樂得在後宮喝茶,看書,陪著全國各地的妃子說說冷笑話,偶爾為大明帝國的人口添磚加瓦。

六年裡,他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老天爺倒也沒虧待他,歷史給他的評價也不錯:"上(穆宗)即位,承之以寬厚,躬修玄默,不降階序而運天下,務在屬任大臣,引大體,不煩苛,無為自化,好靜自正,故六年之間,海內翕然,稱太平天子云。"


一句話,隆慶是個好皇帝。


這可是許多帝王窮其一生,勞碌一生都得不到的榮譽,他輕輕鬆鬆就得到了。


許多時候,放手也許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