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龍山縣,隸屬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湘西北邊陲,地處武陵山脈腹地,連荊楚而挽巴蜀,歷史上稱之為“湘鄂川之孔道”,其境內群山聳立,峰巒起伏,酉水、澧水及其支流縱橫其間。

龍山縣總面積3131平方公里,轄21個鄉鎮(街道)、397個村(社區),總人口61萬餘人。

龍山擁有“中國土家織錦之鄉”等40多個“國字號”品牌和20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境內烏龍山大峽谷鬼斧神工,“空中草原”八面山雄偉險峻,洛塔石林神奇瑰麗,佛教聖地太平山聞名遐邇。裡耶3.7萬餘枚秦簡出土,被考古專家譽為“21世紀以來中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

199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積極落實國家扶貧攻堅計劃,決定把湘西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自此,相隔千里的兩地,以“戰勝貧困”為紐帶的跨世紀情緣就此展開。

要想富,先修路

路通路路通。

作為“老少邊窮”地區,龍山的道路交通是一塊明顯的短板。

1995年初,龍山提出“修建長沙路,開發西門壠,再造一個龍山城”口號。

為幫龍山建好長沙路,長沙市三次召開專題會議,作出了“包技術、包施工、包混凝土工程資金”的“三包”承諾,派出了國家一級企業——長沙市市政工程公司奔赴龍山擔此重任。

1996年10月,長1385米,寬34米,總投資2395萬元的長沙路剪綵通車。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長沙路通車儀式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如今的長沙路成為龍山縣城最繁華的道路之一(顏歡攝)

2005年4月,由長沙市投資1000多萬元援建的長沙大橋(南門三橋)竣工通車。該橋全長112.85米,寬25.5米,為一孔跨60米的鋼筋混凝土懸索中承式拱橋。大橋連通龍山縣城南北,加速了龍山經濟的大發展。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長沙大橋遠景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長沙深入踐行“精準扶貧”理念,幫助龍山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不僅修橋鋪路,還加大了對學校、水廠、醫院、敬老院等民生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建設力度。

長龍水廠是長沙市工商聯和金霞經濟開發區對口幫扶龍山縣茨巖塘鎮的一項重要惠民工程。水廠累計投入資金1039萬元,以1公里外的亞湖溝和4公里外的雙新水庫為水源地,向茨巖塘集鎮及坪壩區共9個村提供自來水,解決1.5萬人的用水安全問題。

茨巖塘鎮鎮長田紀奎告訴記者,除了長龍水廠,幫扶工作隊還在鎮上建設了學校、敬老院等民生工程,這些工程為助推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當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2019年9月竣工投產的長龍水廠(朱麟攝)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由芙蓉區出資改造的靛房鎮九年制學校修繕一新,學校可容納1000多名師生,實行漢語土家語“雙語教學”,傳承淵遠流長的土家文化。(顏歡攝)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全長6.4公里的裡耶後山漫步道,由湘江新區投資1200萬元建造。從漫步道遠眺裡耶古鎮,無限風光盡收眼底。(顏歡攝)

在龍山,無論是城區還是鄉鎮,“長沙印記”隨處都是,比如嶽麓大道、芙蓉大道、雨花大道、長沙路、明德思源實驗學校、第一芙蓉學校等。這些道路和基礎設施,讓龍山人的脫貧致富之路走得更踏實更順暢。

這些名字,讓龍山鄉親看到了長沙真金白銀的巨大投入,也讓他們對長沙越來越熟悉、越來越親切,“長龍一家親”絕非虛言。

產業興 脫窮根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龍山縣洗車河鎮黃桃種植園內桃花盛開。(朱麟攝)

3月25日,記者來到龍山縣洗車河鎮支家村,只見桃花朵朵,灼灼其華,辛勤的小蜜蜂在花間飛舞,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

望城區駐洗車河鎮幫扶工作隊隊長鄧望告訴記者,經過實地考察和多方認證,他們最終確定以黃桃產業帶動扶貧,發展集體經濟。工作隊出資90萬元在三個堡村建立了100畝的種植基地,成立了合作社,草果、咱木、支家三個村各佔股20%,鼓勵貧困戶以委託經營、股份合作等形式入股,以“政府引導+企業助力+合作社管理+貧困戶入股”的模式,讓貧困戶參與效益分紅,還可以通過參加務工和銷售獲得工資。如今,“龍山錦繡黃桃”品牌已經叫響,100多戶貧困戶也嚐到了甜頭,從“要我種植”轉變為“我要種植”,昔日的貧困山區變成了如今的美麗桃園。

“以前在外四處打工,沒有固定的收入,自從望城區對口幫扶工作隊在支家村辦起‘四季果園’基地以後,回到家鄉來到園區內務工,每月最高收入可達5000多元,一年下來可收入5萬多元,現在有了穩定的收入,家裡的老人和孩子也得到了照顧。”洗車河鎮支家村村民向邦雲說。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洗車河鎮“龍山錦繡黃桃”豐收,村民喜笑顏開。

記者在洗車河鎮賞花的時候,附近的洛塔鎮來了一群長沙的“稀客”,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袁德義和他的同事帶了100多本《錐慄優質豐產栽培技術手冊》和錐慄種植方法教學視頻資料給當地的鄉親們做現場技術指導。

錐慄是洛塔鄉等高寒山區特有的慄木品種,具備耐寒、抗旱、果實營養成分豐富等特點。天心區駐洛塔鎮幫扶隊員王振說,錐慄種植是他們規劃的重點產業,除了銷售收入,貧困戶種植錐慄每年每畝還可獲得3000元的補貼。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3月25日,袁德義教授現場講解錐慄種植技術。(顏歡攝)

只有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龍山的貧困戶才能在家門口脫貧。如今,因為資金、技術、市場等全方位幫扶,龍山的扶貧產業呈現“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喜人局面,除了黃桃和錐慄,還有洗洛鎮的百合、內溪鄉的中藥材、咱果鄉的鄉村旅遊、紅巖溪鎮的油茶產業……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咱果鄉桐花寨鄉村旅遊節現場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洛塔鄉300KW光伏發電站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3月25日,嶽麓區駐洗洛鎮幫扶工作隊員李治國與當地百合種植戶姚金蓮交談。百合產業是龍山縣最重要的富農產業之一,種植面積10多萬畝,年產值超過8億元。

點對點 效果顯

從2017年開始,長沙提出,對口幫扶龍山,既要整體推進,又要點對點。

為了精準到村到人,由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寧鄉經開區、瀏陽經開區、望城經開區、長沙學院和雨花經開區、市工商聯和金霞經開區、 9個區縣 (市)派駐17支工作隊,對口幫扶龍山縣17個鄉鎮51個村(社區)。

說起長沙來的幫扶隊員,龍山縣委書記劉冬生不禁連連豎起大拇指,他對瀏陽市幫扶隊員徐浩帶著妻兒來扶貧的故事更是印象深刻。

徐浩是瀏陽洞陽鎮黨政辦副主任,是長沙市2017年選派到龍山縣茅坪鄉對口扶貧的幹部。為了能安心扶貧,他請示領導同意後,把妻子蔡陽和兩歲的兒子接了過來。

“既然下定了決心過來扶貧,就要義無反顧,但為了做到工作、家庭兩不誤,只有將他們娘倆帶在身邊,我才會安心,我也才能踏實、心無旁騖地開展幫扶工作。”

面對來訪的記者,徐浩實話實說。

一天忙碌下來,徐浩抱起兒子,走在田間的小路上,這一家子已儼然成為了“龍山人”。這般夫唱婦隨的溫馨畫面,讓龍山人對徐浩和他妻子心生敬佩和感激,也能夠清晰地感受他,扶真貧、真扶貧的決心。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徐浩和妻兒在龍山縣茅坪鄉

這幾年,到龍山對口幫扶的女幹部並不多,30出頭的中科院博士朱麗算一個。

朱麗是芙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幹部,2019年3月,她來到龍山靛房鎮,成為芙蓉區的第二批對口幫扶隊員。

“來這裡,她開始還是不適應。”劉化祥隊長介紹,在靛房鎮3餐變成2餐,早上吃的是米飯,“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同時鎮上的老百姓大多說土家語,朱麗也聽得一知半解,對方語速快了就完全聽不懂。

慢慢地,朱麗基本適應了那裡的生活,每天2餐,也開始會說起土家語,“我說得不標準,算是‘土家普通話’吧。”朱麗笑著說。

“將自己所學所得傾注在這裡,腳沾泥土,才能增加生命歷程的厚重感。”這個農學專業畢業的女博士這樣描述自己的動機。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朱麗走訪靛房鎮貧困戶

現在,朱麗和她的同事們在靛房鎮發展了羊肚菌產業,種起了迷迭香,朱麗因為包攬了羊肚菌的推銷和發貨等工作,被鄉親們戲稱為“賣蘑菇的女博士”。

記者瞭解到,對口鄉鎮的扶貧工作隊兩年一屆,今年已經是第二屆了,但是,有的扶貧隊員硬是從第一屆幹到了第二屆,可謂“不破樓蘭終不還”。這些可愛的幫扶隊員,為龍山脫貧攻堅流下了汗水,付出了犧牲,做出了貢獻,為他們點個贊先。

扶貧先扶智。

2019年7月,《長沙市與龍山縣開展學校結對幫扶推進教育扶貧實施方案》正式實施,長沙45所各級各類學校結對幫扶龍山45所學校,19名優秀教師掛職被幫扶學校的副校長,點對點、一對一開展教育扶貧。

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與龍山一中建立對口幫扶關係以來,開展了名校送教、聯校支教、交流培訓、專題講座、資源共享等活動,還在龍山一中設立了“麓山獎教助學金”,獎勵學校優秀教師與貧困學生。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向龍山一中捐款10萬元。

一對一教育扶貧方案實施以來,龍山教育在人力物力財力教育質量等方面都得到明顯改觀,龍山的貧困學子也許再也不用擔心學費的問題了。

一幫一、點對點、行業對行業,這就是精準扶貧,這就是脫貧攻堅中的釘釘子精神,這就是龍山能夠順利脫貧摘帽的重要原因。

策略強 奔小康

2017年1月,《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精準脫貧攻堅專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出臺之時,龍山還有227個貧困村未退出、尚有10萬人未脫貧,脫貧攻堅正處在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時期。

如何啃下硬骨頭?如何提升工作效能?這是長沙對口扶貧龍山前線指揮部負責人賀代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2015年初,賀代貴以長沙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的身份掛職龍山縣委副書記,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口扶貧。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2016年4月,賀代貴(右一)在龍山水田壩鎮中灣村調研。

經過大量走訪調研和多方徵求意見,賀代貴撰寫了一份17頁紙的調研報告。以調研報告中的建議為基礎內容,《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精準脫貧攻堅專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迅速制定出臺。

這份行動計劃,明確要實施“七大工程”: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一、實施產業幫扶工程

支持全域旅遊。

支持工業園區。

支持農業升級。

二、實施勞務協作工程

每年轉移勞動力就業500人左右;

每年免費培訓技能人才500人左右;

三、實施智力人才幫扶工程

每年培訓龍山黨政人才、村(社區)主幹和民營企業家100人;

每年培訓龍山教師、醫務人員100人;

在商貿旅遊、招商引資、金融、投資、園區建設、教育衛生、規劃建設等領域互派幹部交流掛職。

四、實施民生改善工程

五、實施基礎設施幫扶工程

六、實施農產品市場對接工程

七、實施招商引資幫扶工程

這份行動計劃的關鍵之處,一是明確了在市級層面整體幫扶龍山縣的基礎上,構建湘江新區、國家級園區、部分省級園區和區縣(市)等相關單位與重點鄉鎮、村結對幫扶脫貧新模式。二是規定在專項行動計劃實施階段(2017-2020年),幫扶單位對每個幫扶的鄉鎮投入幫扶資金總額不低於4000萬元;4年合計投入幫扶資金總額不低於6.8億元。

這份行動計劃,一言以概之,就是給人給錢給市場給智慧,開創結對幫扶脫貧新模式。

在這樣空前的力度和衝刺之下,龍山脫貧摘帽難道還有懸念?

數說

2014年底,龍山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1540人,貧困發生率29.73%。

2019年底,龍山預計未脫貧人口1605戶3999人,貧困發生率0.78%。

結束語

有志者事竟成。

26年矢志不移,

26年綿綿用力,

26年久久為功!

脫貧摘帽並不是結束,

萬里長征,前路迢迢。

風捲紅旗如畫,

百戰歸來再出發!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脫貧攻堅26年調查

總策劃 | 潘開政

策劃 | 謝鴻鶴 歐陽平章 伍立新 文 琳

內容 | 郭建球 朱 麟 鄧 博 謝鴻鶴 曾立琛 顏 歡

製作 | 陳梓欣 曹 芹

出品 | 曾 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