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电子游戏,到底图个啥,看完你就知道了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显示,

76.3%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

现代互联网的发达,孩子不接触电子游戏是不可能的,但接触和沉迷概念是不同的,沉迷是上瘾,需要花很大的心思才能戒掉。

很多家长吐槽“真不理解,究竟这游戏有什么魔力,让孩子这么着迷”。

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的原因,你还真得了解一下。

孩子沉迷电子游戏,到底图个啥,看完你就知道了

完成目标,带来的成就感

孩子也是渴望能够独自完成一件事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比较难做到,所以就转向了游戏。

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比如过关成功,系统就会及时发出“你真棒!”的鼓励,随之便有升级或者打赏的奖励。如果失败了,系统会说:“没关系,再来一次!”

而且电子游戏有一个设置,那就是你玩几把,一定会赢一把;就是为了让你下次再玩。

而现实世界里,考个好成绩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得到爸妈的夸奖又难,所以造成反差。

虚拟世界的成功,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虚荣心,他获得了成就感,自然就沉迷了。

正如弗洛伊德认为:游戏过程可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发泄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逃避现实的强制和约束。

因为缺失,所以渴求!

现实的压力,靠虚拟世界来消除

现在孩子的压力并不小,比如升学考试,成绩,爸妈的比较,所以电子游戏就成了孩子的一个宣泄出口。

调查显示,74.5%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能缓解压力。这种减压的效果,正是由于游戏能为孩子带来快乐感。

虚拟世界里的奖赏设置,当达到目标时,大脑会产生快乐激素;而这种激素又让孩子产生“愉悦回路”,促使孩子又重复做一件事。

现实中的压力既然无法消除,那就是逃避,去虚拟世界寻找快乐。

这种感觉就像吸毒,不断地让孩子上瘾;压力越大,越上瘾。

孩子沉迷电子游戏,到底图个啥,看完你就知道了

亲子关系差,导致孩子内心孤独

调查还发现,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也密切相关。亲子关系越差,越易导致孩子形成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

反之,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越高,越关爱孩子,孩子越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

亲子关系差大多是由于陪伴过少造成的,缺乏沟通,就不了解孩子心理在想什么。

就像《小欢喜》中的季杨杨,跟爸爸关系差时,几乎整天待在赛车场,关系好了之后,逐渐回到家里,对学习上心。

孩子在现实中满足不了的愿望,都会在虚拟世界中去寻找,爸妈的陪伴少,那就去游戏中找陪伴。

很可能到了后面,他们觉得有游戏陪伴就好了,你们不用管我了。

孩子沉迷电子游戏,到底图个啥,看完你就知道了

朋友少,去游戏中找同伴

往往孤僻的孩子比较容易沉迷于电子游戏,因为现实世界得到的关心少,所以去虚拟世界寻找。

就像爸妈陪伴少,靠电子游戏来弥补空虚一样。

因为缺失,所以渴求。

在电子游戏中,互相不知道身份,这就利于孩子在虚拟世界交朋友,什么都可以聊,还不用怕对方知道真实的情况。

在现实中难交到朋友,就去虚拟世界找,花费的精力少,付出的成本也低,孩子何乐不为?

每个孩子都是有需求的,当满足不了时,要么是找替代品,要么去虚拟世界找,所以这是孩子容易沉迷电子游戏的原因。

其实,电子游戏不是毒瘤,不要一看到孩子玩电子游戏,就如临大敌,围追堵截,反而把孩子推向对立面。

电子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当面对它时,不要反应过激,冷静处理才是正解。

给孩子足够的陪伴

亲子关系越好的家庭,孩子沉迷游戏的概率越低。

因为他在现实世界里得到了关爱和满足,自然就不会去虚拟世界寻找;即使刚开始沉迷,后面也会逐渐地退出来。

爱其实是化解一切矛盾的良药

就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即使是魔童的种子,最后是爸妈的爱融化了哪吒,使他逆天改命。

孩子沉迷电子游戏,到底图个啥,看完你就知道了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当孩子承受不了压力时,他就会找一个出口来发泄,电子游戏就成了首选。

不要老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更不要经常打击孩子,使他获取不了成就感。

当你令孩子不断地遭受挫败时,他要么是破罐子破摔,要么是灰心丧志。

不把游戏当“禁果”

有时你越是阻止孩子玩,他越是上瘾,这是“禁果效应”,最好的方法是让他觉得电子游戏也没什么神秘的。

当孩子玩电子游戏时,你可以陪着他玩,跟他研究套路,他后面就更能听进去你的意见;或者规定每天玩多久时间,约定好规则。

很多孩子突然接触到好玩的电子游戏就上瘾,更多原因是以前爸妈的严防死守。

什么都让孩子尝试一下,他就不会容易沉迷。

所以,当孩子沉迷电子游戏时,不仅要对症下药,更要爸妈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