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忱——我是貨真價實的影帝


李忱——我是貨真價實的影帝


公元846年的三月廿三日,大唐的第十六位皇帝李瀍因服用方士金丹,活活把自己給折騰死了。

坐了七年的龍椅也讓了出來。

窺視的人很多,據說光是皇家子孫就有上百人之多。

在眾多的人當中,誰也沒在意一個傻子。

至高無上的皇位,誰也不會讓一個傻子來當。

這是所有人的共識。

但結果卻出乎意料之外。

大唐第十七位皇帝李忱在一個午後,在群臣的擁戴下走馬上任。

據說,消息傳出來,看報紙的人都將這則消息當做一場鬧劇看。

那個傻子怎麼能當皇帝。

荒唐,荒唐。

可現實告訴你,只要演技過關,傻子還真就能當皇帝,而且還是一個好皇帝。

這樣的人有三個。

一個是司馬懿,另一個是明成祖朱棣。

和他們靠模仿,自殘的演技相比,李忱的演技要自然得多,他成功的將一個聰明絕頂的人愣生生演成了人人皆知的傻子。

堪稱教科書般的演技,足以橫掃所有電影獎項。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偉大的影帝。

公元(810年)六月二十二日,李怡(後改名李忱)生於唐長安城大明宮 ,為唐憲宗第十三子。

他的出生是憲宗不想負責任的一次衝動,他的母親,原為鎮海節度使李錡的侍妾,李錡謀反失敗後,鄭氏入宮為郭貴妃(懿安皇后)的侍女,那天陽光很好,柔和的陽光通過高高的窗戶落在了鄭氏的臉上,頓時多了幾分光彩。

這一幕恰好落在了憲宗的眼裡,那股說不出的美感,讓他忍不住湊了過去。

這一湊,就此中標,生下李怡。

在皇宮最好的通信證是血統與身份,而這兩樣李怡都沒有。

沒有就要受人欺負。

打罵是常態,白眼就不用說了,就是一個身份高貴一點的才人也就可以上前罵幾句。

過早的體驗人情冷暖,讓李怡很早就明白,在這座皇宮裡想要少點麻煩,活得自在點,安全點,只有一條,少說話,少交朋友。

一來二去,大家都認為李忱“不慧”(不聰明)。

某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裡,他見自己乘龍上天,他將此事告訴母親鄭氏,鄭氏對他說:"這個夢不應該讓旁人知道,希望你不要再說。”

母親的教誨他不敢有絲毫的忘記。

此後,他變得更加呆傻。

皇家開會,他總是坐最後一排,即使發言也是低聲下氣,顯得中氣不足。

偶爾聚餐,他多半是坐在角落裡,不叫吃飯他從不動筷子。

久而久之,大家幾乎忽略了他的存在。

一個引不起別人注意的人,就一定過得舒坦麼?

未必?

世間最好的演技,也掩蓋不了某些東西。

在人人都認為他是傻子的時候,有一個卻發現了端倪。

這個人叫李炎。

一次,文宗皇帝李昂弄了一次dinner party,席間眾人歡聲笑語,唯獨他一言不發,目光呆洩,彷彿眼前的一切都引不起他的注意一般。

和往常一樣,文宗就拿他開涮,說:“誰能讓光叔(論輩分,李忱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論年齡卻比唐敬宗和唐文宗還小一歲)開口說話,朕重重有賞!”

諸王一哄而上,對他百般戲謔。

可這個光叔始終都像一根木頭,無論大夥如何戲弄他,他就是一動不動。

傻子,傻子。

這是所有人的認知。

就連李昂也是這麼認為,可李炎卻止住了笑容。

因為他突然想通了一個問題,一個人可以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不為一切外物所動,此人不是大傻,就是大智。

李炎目光死死地看著眼前這個沒有任何表情的人。

一股直覺告訴李炎,眼前的這個人或許屬於後者。

一股強大的危險,從這天開始一直伴隨著李炎。

哪怕後來李炎登基,那股不寒而慄的感覺也沒有消失。

他不是傻子。

這是李炎的認知。

在一個春風拂面的早上,李炎決定作出行動。

於是,從這天早上開始“意外事故”就接二連三地落在了光王的身上。

今天是車禍,明天是走路被什麼東西絆倒從臺階上滾了下去……

李忱的演技很好,面對各種整人專家都能應付自如。

可越是沒有破綻,越是讓李炎不安。

終於,李炎決定不再再煞費苦心地製造什麼“意外”了,他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眼前的危險——刺殺。

某天早上,正在昏睡的光王突然被四名內侍宦官綁架,然後開始了刺殺。

這一次,他依舊成功躲過了。

不是我不想死,是實力不容許呀。

但這次刺殺讓李忱明白,皇宮他已經待不下去了。

他選擇了逃離長安,流落民間……

這一逃就是好幾年。

直到會昌六年(846年),戲劇性的一幕開始發生了。

一直記掛著叔叔安危的李炎病危,以馬元贄、仇公武為首的宦官們認為——“李忱特別好控制,好欺負,選他沒錯。”

傻子李怡意外地被人推上了龍椅,多年前的那個夢在這一刻實現了。

一個傻子怎麼能當皇帝呢?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難以置信和不可思議。

但鐵一般的事實告訴世人,這是真的。

就在所有人等著看傻子如何當皇帝的時候,傻子忽然撕毀了面具。

登基後的李忱,像換了一個人。

原本呆呆傻傻的面容全然不見,渾身散發的魅力根本沒有一點傻樣。

眾人才恍然大悟,原來他一直在裝傻。

這一刻,馬元贄、仇公武差點沒一頭撞死在皇宮的石柱上,本以為好欺負的主,卻不想換來了一個雄

主。

才幾天的功夫,李忱就著手致力於改善中唐以來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社會問題。

對內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抑制宦官勢力過分膨脹,打擊不法權貴、外戚。

曾經積壓的冤案,錯案,全部昭雪。

對外,擊敗吐蕃、回鶻、党項、奚人,收復安史之亂後被吐蕃佔領的大片失地。

內外雙修,大唐百姓日漸富裕,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

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 ,而李忱也獲得了“小太宗”之譽。

評價之高,讓多少皇帝汗顏。

一切都好到爆。

回望著自己一手打砸的江山,李忱笑了,如果不是我三十一年如一日的堅持演戲,還會有今日麼?

一個答案告訴他,一定沒有。

在龍椅上,李忱兢兢業業地幹了13年,和所有好皇帝一樣,百姓富裕了,皇帝垮了。

他患上了嚴重的職業病。

為了緩解痛苦他開始相信道士,甚至食用太醫李元伯所獻的仙丹(長年藥)。

因為服用過量而中毒,"病渴且中燥",身體狀況非常糟糕,一連一個多月都不能上朝。

大中十三年(859年),9月10日,病入膏肓的李忱駕崩,享年五十歲。

死之前,他看了一眼自己的江山,三十年的影帝生涯,換來了大唐的又一個盛世,還有什麼不夠呢?

夠了,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