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在德中國留學生:不想回國“避難”,那樣會把未知風險帶給家人和國家

“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只有比較安全的保護措施。”黃霓諾(化名)以超出年齡的冷靜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說,“雖然希望這個假期和家人一起度過,但如果我現在回國,一路上充滿各種未知因素,或許在途中被感染,我不想把這種風險帶給我的家人和我的國家。”

黃霓諾於2018年來到德國留學,現就讀於德國不來梅藝術大學研究生二年級。

就目前數據來看,德國是中國境外確診新冠感染病例數第四高的國家。

截至北京時間3月29日17時,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實時統計數據顯示,德國累計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病例57695例,死亡398例,康復8481例。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記者在這位20歲出頭的姑娘身上感受不到一絲恐慌或不安。

记者观察|在德中国留学生:不想回国“避难”,那样会把未知风险带给家人和国家

不來梅市中心街道上幾乎無行人

1 不回國的兩個原因

當海外疫情日趨嚴重,關於海外華人是否需要回國的問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網絡上充斥著留學生輾轉多國機場“教科書式回國”的報道。

但黃霓諾選擇留在德國。

“我留在德國有兩個原因:一是不想耽誤學業,二是我住在單人宿舍,只要我不出門就不會與外人接觸,可以‘宅’家裡保護自己。”

“回國是肯定想的,但絕對不是以一種‘避難’的方式。我希望假期和家人一起度過,但我也不確定是否回國路上就會遇到感染者,我不想把這種風險帶給我的家人和我的國家。”黃霓諾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強調。

黃霓諾對記者說到,她身邊很多同學都選擇不在這個特殊時期回國,原因基本與她相同。

在德國拿留學簽證的學生,如果在半年內沒回到德國繼續學習,留學簽證會被自動取消,同時帶來的還有其他一系列問題。而簽證即將過期的同學如果這時候回國,需要重新在國內辦理簽證再回到德國完成學業,這將耗費大量時間。“簽證方面的風險,讓很多學生選擇不回國。”黃霓諾說。

在黃霓諾所接觸範圍內,因疫情原因回國的華人大部分是因為和其他人合租,他們可以保證自己不主動和外人密切接觸,但無法要求他們的室友和他們一樣。黃霓諾表示,“因假期原因,當地有不少年輕人不在意疫情,homeparty和各種聚會不斷,這導致我的一些同學回國。”

2 “接觸禁令”

當地時間3月22日下午,德國總理默克爾宣佈,聯邦與各州就全國範圍內採取統一出行限制達成共識,將進一步收緊社會活動,並要求:

  • 民眾與除家庭成員及室友外的人員接觸需限制人數。

  • 公共場合的社交距離至少保持1.5米。

  • 公共場合只允許單獨或與除家庭成員及室友外的一名人員一同停留。

  • 包括上班、緊急護理、採購、就醫、開會、無法推遲的會面與考試、幫助他人、單獨運動、戶外活動等在內的必要行為可繼續維持。

  • 公共場合、私人機構或住所內聚眾集會鑑於眼下嚴峻的疫情形勢需一律叫停。有關當局及警方將密切關注社交限制令的執行,如果不遵守將按違法行為進行懲戒。

  • 將關閉所有餐廳,但可外送及自取餐食。

  • 美容、美髮、按摩、紋身等肢體接觸相關的服務店面將一律關閉,但醫療行業不包含在內。

  • 所有繼續運作的機構及公共交通需嚴格遵守衛生條款、採取防護措施,保證員工及用戶的健康安全。

  • 上述規定暫時推行兩週。

记者观察|在德中国留学生:不想回国“避难”,那样会把未知风险带给家人和国家

為了保持乘客和司機的距離,公交車前門被關閉,上下車乘客均使用後門

黃霓諾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接觸禁令”發佈後,超市內貼上了提醒“大家間隔1.5m以上購物或買單”的標識;為了保護收銀員,收銀臺邊也用塑料罩圍起來;走在路上,可以看見除了亞裔面孔以外的人也開始戴口罩。

正如新聞中所見,歐洲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居民出現了囤貨行為,物品多為廁紙、紙巾一類生活用品,德國也一樣。但黃霓諾在超市發現,賣得最快的其實是麵粉。

记者观察|在德中国留学生:不想回国“避难”,那样会把未知风险带给家人和国家

超市的麵粉被賣光

不過,德國當地居民大多就有周四、週五大采購的習慣,所以現在買得多一些也談不上“搶購”。而華人留學生大部分在當地亞洲超市採購物資。

黃霓諾表示,“我住所附近的超市情況比較穩定,最近去過幾次,感覺物資都充沛。”

记者观察|在德中国留学生:不想回国“避难”,那样会把未知风险带给家人和国家

超市顧客的購物車

3 學業影響較大

雖然生活上所受影響不算大,但學生學業普遍受到較大影響。

黃霓諾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德國現在有幾千名學生和教授聯名發佈公開信,希望取消夏季學期。

她的同學分為了意見相左的兩部分:一部分希望取消夏季學期,這部分人認為,特殊時期為了安全,應該減少外出;而另外一部分不贊成取消,希望早點完成學業,擔心計劃被打亂。

黃霓諾認為,導致分歧的原因和不同專業的學習方式有關。有些專業的課程是以小項目或者長期團隊項目為主,網上教學完全沒有辦法滿足,這些專業的學生基本是不願意學業被耽誤的。

黃霓諾目前留在德國,沒有外出打算。一邊居家抗疫,一邊繼續學業。她說:“我感覺德國民眾現在已經開始警惕這個病毒了,政府陸續發佈了相關的措施,我感覺還是比較安心的。“

但黃霓諾也提到,自2月開始,德國當地有不少從意大利來度假的遊客,恰逢各種狂歡節遊行。那時候,她很擔心,因為當時德國政府對於新冠病毒的宣傳不到位,很多民眾不警惕,這也給現在的暴發埋下了隱患。

记者观察|在德中国留学生:不想回国“避难”,那样会把未知风险带给家人和国家

不來梅市政廳

4 積極轉變

“我的幾個同學現在戴口罩出門,都會被當地人問‘在哪裡可以買到口罩’,這是當地人對防疫態度的積極轉變,同時也能看出,買不到口罩是他們不戴口罩的原因之一。“黃霓諾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記者瞭解到,因為德國有“禁蒙面法”,除非生病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是不允許把臉遮起來的。“這是他們的一個大的文化背景,看到戴口罩的人會先入為主覺得你是得病的人,然後會有各種負面的想法。”黃霓諾說,“我之前就看到一個德國人戴了口罩,又用圍巾裹住半張臉,大概是擔心被人看見自己戴了口罩,對他們而言,戴口罩出門也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現在大部分德國人都能接受戴口罩,但他們不戴口罩不單單是因為他們的文化背景,其實最重要的是現在買不到口罩。”

记者观察|在德中国留学生:不想回国“避难”,那样会把未知风险带给家人和国家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近日也公開表示,“戴不戴口罩取決於各國的文化習慣和防護效率,口罩的事情,我個人覺得你不得不站在當地風俗習慣的角度想,不要為了戴不戴口罩就大動肝火,每個國家的情況都不一樣。”

此外,黃霓諾透露,她就讀的德國不來梅藝術大學在1月份的時候還專門開設了一個針對因疫情而遭歧視的小組會,來保護德國以外國家的學生,給外國學生支持和幫助。但她目前還沒有遇到過針對華人的歧視行為。

(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 吳斯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