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行”之大:国际视角与历史维度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北京时间3月12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Pandemic)。“传染病”在英文里有5种形容词,从轻到重分别是Sporadic(零星的)、Endemic(地方性的)、Hyperendemic(高度地方性的)、Epidemic(流行的)、Pandemic(大流行的)。换句话说,大流行(Pandemic)是用来形容波及全球、严重程度最高的传染性疾病。

“大流行”之大:国际视角与历史维度

全球“大流行”到底有多可怕?

为什么新冠疫情被判断为“大流行”?

我们曾经经历过类似的“大流行”疫情吗?

全球范围内战“疫”何时才能凯旋?

……

一、“大流行”到底在流行什么?

据说“大流行”一词源于希腊语,字面意思是所有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许多疾病的大流行一直如影随形,鼠疫、霍乱、天花、流感、艾滋病、埃博拉、新冠肺炎……近一百年来,虽然医疗技术已经获得极大提升,传染病依旧频繁出现。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新冠肺炎成为第一个被称为“大流行”的冠状病毒传染病。

二、如何界定全球“大流行”?

根据世卫组织定义,全球大流行意味着一种新疾病的全球传播,意味着这个传染病已经不是地区问题,而是全世界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大流行病的出现应符合下列条件:

  • 一种新病原体在人群中出现;
  • 致死率高:病原体易感染人,引起严重病况;
  • 世界流行:病原体易传染,特别是在人与人之间传染。

新冠肺炎之前最近一次被世卫组织官方定义为大流行的,是2009年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

三、新冠肺炎疫情为何成为“大流行”?

世卫组织在3月11日的发布会上指出,在过去的两周中,中国境外的 COVID-19 病例数量已经增加了13 倍,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数量增加了2倍。世卫组织3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已经波及全球141个国家/地区,确诊病例152,428例,死亡5,720例。虽然我国的感染人数得到了遏制,但全球其他国家相继出现聚集性感染,且越来越多地被证明与中国没有明确的联系。

“大流行”之大:国际视角与历史维度

“大流行”原本是世卫组织对流感的定级之一,当时的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流感大流行警戒分为六级,“大流行”是最高级别。作为一种主要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疾病,新冠肺炎和流感有着许多类似的地方,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大流行也是参照了流感大流行的标准。

四、中国对抗流感“大流行”的百年历史

据《中国流感大流行的百年历史》一文的统计,在过去一百年间,有明确证据的流感大流行出现过5次(WHO定义了4次),累计数亿人感染和数千万人死亡。历史文献表明,这5次流感大流行均波及中国多个地区,其中1957、1968 和1977年流感大流行被认为从我国开始爆发。

“大流行”之大:国际视角与历史维度

图片来源:《中国流感大流行的百年历史》

  • 1918年“西班牙流感”(H1N1亚型)

据记载,流感于1918年初于美国本土的军营爆发,并几乎同时在亚洲、欧洲等国家发生。此次大流行期间,我国相关的医学记录有限,仅有的流行病学文献也多由外国人撰写且主要记录上海市、广州市、香港地区等大城市的疫情。1918年,我国从南到北多个地区都暴发了疫情。5月开始,广州、上海、温州市等地暴发局部疫情。6月初,上海《申报》刊登了数份疫情报告和严重疫情警报。由于病原不明(流感病毒在1933年才被发现),患病者又普遍出现“身热咳呛”、“周身骨痛”、“足软头晕”等症状,故此次大流感在一些地方被称为“骨痛病”,在另外一些地方又因其传播速度快,被叫做“五日瘟”、“风瘟”。定海知县撰写的《救治时疫之布告》于11月初登在《申报》上,建议民众服用“银翘散”抵御感染,中药因此成为最常见的防治方法。此次流感我国的病死率要低于其他国家,但估计死亡人数仍有400万~950万。

  • 1957年“亚洲流感”(H2N2亚型)

1957年2月我国贵州省出现流感暴发,3月传播至内地其他省份,4月蔓延到香港地区,随后经东南亚各国和日本传播到其他国家,被称为“亚洲流感”,在全球造成100万~400万人死亡。在物质匮乏、缺医少药的年代,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流感疫情,卫生部门仅能依靠报纸和广播介绍流感常识和应对办法。在一些疫情严重地区,人流密集的电影院和剧场被强制歇业,个别学校出现了学生集体患病导致停课的情况。1957年底,第2波疫情在北方部分省份蔓延。这次大流行之后,我国建立了国家流感中心。此次大流行是WHO于1952年建立全球流感监测网络后监测到的第一次流感大流行。在1957年5月确认是新型流感病毒后,WHO向各国发出流感大流行预警。

  • 1968年“香港流感”(H3N2亚型)

1968年7月,香港地区暴发流感疫情,约15%的当地居民被感染,8—9月逐步传人新加坡、泰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同年底到达北美洲地区。这次大流行被称为“香港流感”,导致全球100万~400万人死亡。我国大陆地区出现了2波疫情,1968年7—9月从南方开始向全国扩散,1970年6—12月间的夏季南方流行和冬季北方流行。

  • 1977年“俄罗斯流感”(H1N1亚型)

1977年 11月,“俄罗斯流感”在前苏联远东地区暴发,并蔓延至欧洲、亚洲、美洲乃至大洋洲地区。这是一次“有年龄区别的”大流行疫情,主要感染者为出生于1950年以后的青少年。成年人群由于发病率没有显著增高,也没有出现超额死亡率显著上升。因此,WHO未将此次疫情定义为“大流行”。研究人员发现早在1977年5月下旬,我国天津市、辽宁及吉林省等地区已经发生了同一亚型流感疫情,随后该病毒由北向南在我国多个城市传播,因此,一些专家认为“俄罗斯流感”的地理起源也应该在中国。

  • 2009年甲型H1N1流感(pHlNl亚型)

2009年 4月25日,WHO宣布在墨西哥和美国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甲流)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原卫生部牵头、33个部门参与的应对甲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疫情控制措施,对可能出现的输入型病例进行严防严控。2009年6月开始启动并迅速完成了疫苗研发,于当年年底前完成了近5 000万例的甲流疫苗接种。该次甲流大流行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数十万人的死亡,我国约有3万例。

流感大流行促使我国设立公共卫生机构和流感专业部门,并在科学研究与疫情防控上加大投入。

五、新冠疫情真的会在夏天消失吗?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表示,不能指望新冠病毒会像流感病毒一样在夏天自行消失。流行病学专家曾光认为,无论是当前对抗疫情所取得的成绩,还是17年前SARS时期成功控制疫情,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力的防控措施,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大。

以往的大流行,更多的还是靠疾病自己进入“大流行后期”(post pandemic)得到缓解的,不是人类控制住的,但这次,希望各国采取的严格防疫措施,能让疾病更快地被控制住。

六、全球战“疫”何时才能凯旋?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目前仍处于全球疫情的早期阶段。复旦大学卫生经济学教授胡善联指出:从疫情来讲,病毒的传播是没有国界的。现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防疫措施做得并不完善。我们还要有一个长期战斗的思想准备,不要由于现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就麻痹大意。现在很多地区出现的是国外输入的病例,只要有国外输入病例,那我们的防疫措施、社区的措施,都不能解除。新冠肺炎到现在为止没有一种特效药。一般讲,疫苗从研制出来,到人体接种,至少需要半年。也许,我们现在所做的准备不一定是为了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而是为了未来类似疾病暴发流行时,可以更好地进行预防。

七、没有疫苗,我们该如何应对大流行?

应对大流行病不仅需要公共卫生机构的努力,更需要各个国家政府、相关机构、企业的通力协作。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最新判断,总体上,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新增发病数在持续下降。但是作为普通的民众,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大家还是不能掉以轻心。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作风教授在接受丁香园采访时提出“从民众角度来讲,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改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重要的应对措施,包括经常洗手,洗澡,使用口罩, 加强营养,公筷分餐, 避免聚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