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指尖訴訟 法官掌上辦案 —— 探索“移動微法院”打通司法服務“最後一公里”

當事人遠在千里之外,無法到庭參與訴訟,法院該如何開庭判案?

今年以來,安順市兩級法院創新服務理念,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破解難題,積極探索打造以微信為支點,集普法、辦案、辦公為一體的多元化“移動微法院”,運用科技手段服務群眾、服務當事人、服務法官,開創了司法便民服務新途徑,打通了司法便民服務“最後一公里探索”。1月至今,已通過“移動微法院”立案852起,開庭、調解204起。

當事人指尖訴訟 法官掌上辦案 —— 探索“移動微法院”打通司法服務“最後一公里”

(安順中院結合工作實際分別製作了針對不同適用人群的操作手冊)

立案“足不出戶”

“現在真的太方便了,只需要有智能手機提起立案申請就行,連門都不用出。”近日,因民間借貸糾紛需要調解的王某在通過“移動微法院”立案成功後,忍不住發出了感嘆。

如何實現指尖立案?據瞭解,當事人只需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貴州移動微法院”,點擊進入後根據步驟完成認證。隨後在首頁點擊“我要立案”按鈕,可選擇審判立案或執行立案進入相應功能模塊。並根據提示提交立案申請,選擇立案法院並添加立案材料、當事人信息、訴訟請求等。提交成功後,當事人首頁會跳轉至立案界面,如若立案成功,案件狀態則會顯示為“立案”,反之不予立案的界面將會顯示為“退回”,只需輕輕一點,即可隨時查詢立案狀態。

與傳統立案必須到現場諮詢、現場遞交材料、7天審核等待相比,“移動微法院”實現了遠程立案,當事人無需到現場,既節約了訴訟的時間成本,也節約了訴訟經濟成本,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實現群眾少跑路、數據多跑腿。同時,各方當事人還可以查看上傳的相關證件及視頻圖像,為當事人提供訴訟便利,避免了傳統證據交換需要複印、掃描以及不能及時查看對方證據的問題,有利於提高審判效率,還降低了司法成本。

當事人指尖訴訟 法官掌上辦案 —— 探索“移動微法院”打通司法服務“最後一公里”

(安順中院“線上開庭”常態化)

庭審“觸手可及”

“設備是否正常?雙方當事人是否進入庭審間?網絡信號及庭審間視頻、音效是否清晰?”“現在開始開庭”......

近日,西秀區法院第四人民法庭通過“移動微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受害責任糾紛案,由於雙方當事人遠在四川和江西,整個審判法庭裡,只有承辦法官和書記員兩人。

在這起案件中,原告姚某某起訴被告江西某建築工程公司並要求獲取賠償。因該案涉及農民工提供勞務受到損害,在該案立案受理後,西秀區法院承辦法官高度重視其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性,力爭在合理、合法處理案件的同時,增強雙方當事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將矛盾化解。第一次庭審結束後,根據案件查實的需要,承辦法官要求雙方當事人補強部分證據,決定再次開庭。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雙方當事人均不在本地,承辦法官根據案情,分別對雙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進行溝通,邀請雙方當事人通過“移動微法院”進行視頻庭審,最終在法官的主持下,原被告雙方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

西秀區法院第四人民法庭庭長王紅琴十分認可“線上審理”的方式,“在移動微法院中,法官可隨時查看案件的審限、進程、以及雙方當事人、代理人的聯繫方式,以便溝通案件進展。視頻庭審結束後,還可下載庭審錄像存檔。這大大的節約了司法資源,降低了訴訟成本,減少了當事人訴累,還改變了當事人面對面“對簿公堂”的緊張氣氛,有效避免當面矛盾激化,提高調解率。”

當事人指尖訴訟 法官掌上辦案 —— 探索“移動微法院”打通司法服務“最後一公里”

(多家媒體就安順兩級法院運用“移動微法院”情況進行報道)

便民服務“零距離”

“以往當事人想要查詢相關資料必須分別查看的庭審公開網、裁判文書公開網、執行信息公開網等信息查詢網站,而移動微法院的搭建則把所有信息一鍵整合,公眾僅需要通過微信即可查看信息發佈、瞭解法律解讀、觀看庭審直播,讓法院的審判信息透明化、可視化、便捷化,使司法公正不僅能實現,而且看得見。”安順中院技術室主任王丹介紹道。

與此同時,裁判文書“送達難”,一直是困擾基層法院法官的一大難題。為此“移動微法院”平臺將內外網數據聯通,實現一鍵化文書送達模式,整個過程系統自動留痕,使送達流程清晰明瞭,各個節點規範有序,當事人在只需在小程序中點擊“我的文書”即可一鍵領取法律文書,再也不用親自到法院現場領取,文書送達後,還有相應提醒,可隨時隨地輕鬆查看,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與費用。

除此之外,移動微法院還利用微信操作簡便、使用成本低、傳播屬性強等特點,增加了“智能問答”、“法規查詢”等功能,依託前沿人工智能技術為老百姓提供法規查詢、訴訟引導及實體問題解答的專業法律諮詢服務。為方便法官與當事人更好的運用“移動微法院”,我市兩級法院創新制作了《微法院使用手冊》,並加以普及宣傳,最大限度發揮其效力,實現便民服務“零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