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縣三交鎮東王家溝村李愛則老兩口——靠著烏雞蛋過上幸福新生活

臨縣三交鎮東王家溝村李愛則老兩口——靠著烏雞蛋過上幸福新生活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吳麗娜)3月25日,剛進入農曆三月。72歲的李愛則坐著板凳,拿著小碗,正給烏雞餵食。通體黝黑的小烏雞仔們你擠我碰地湊到食槽前,埋頭啄食。暮光的斜照,給這個小小的院壩增添了不少暖意,構成了一幅農家春樂圖。

聽說記者要採訪,她立即拿出一籃昨天剛拾回來的烏雞蛋跟記者“炫耀”。“我這雞蛋可不同別的蛋,一斤至少賣20塊錢哩!”她一邊說,一邊在電子秤上一稱,“瞧,像這樣一籃雞蛋,去掉籃子的斤稱,還有4斤三兩,算下來市場價有86塊,利潤高得很!”

李愛則是臨縣三交鎮東王家溝村的貧困戶,長期患有腦梗、帕金森、胃炎等多種慢性病,她的老伴王文德也因年紀大,身子骨不大利索。老兩口多年靠著幾畝薄田和每月兩百多塊的養老金為生。本以為日子就這樣緊巴巴地過著,2018年6月的一件事改變了老兩口的生活。

東王家溝村位於臨縣三交鎮東南3公里處,地處黃河流域丘陵溝壑地帶。全村有貧困戶217戶545人,大多為65歲以上的老人。走不出大山,喪失勞動能力,這些貧困戶的生計問題一直成為東王家溝村脫貧路上的“老大難”。為此,東王家溝村“兩委”班子積極與關心家鄉發展的民營企業家王三國溝通合作,開闢出一條烏雞養殖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路子。

臨縣三交鎮東王家溝村李愛則老兩口——靠著烏雞蛋過上幸福新生活

該路子採取“公司+農戶”模式,由企業家出資購買雞苗,並自賃場地、僱人將雞苗養到2個多月。等雞苗容易成活後,再免費提供給貧困戶餵養,並提供用於搭建雞舍的護欄網、石棉瓦。雞下蛋後,按高於市場價回收烏雞蛋和成年烏雞。這種“你養我的雞,我收你的蛋”的幫扶模式,極大地激發了貧困戶的積極性。

做總比不做強。李愛則老兩口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最先領養了30只烏雞雛仔。到九月份,烏雞開始陸陸續續下蛋。每次湊夠幾斤,李愛則就拿出去賣,換成日常生活所用的鹽、油錢等。一年下來,李愛利算了一筆帳,靠賣烏雞蛋,毛收入共計4897元,月均收入408元。

養殖成本低,烏雞蛋營養價值高,價錢一般在20—26元之間,小試牛刀後的李愛則越發對烏雞蛋的前景看好,對烏雞的飼養更加上心。“烏雞產業正適合我們這些老年人,不需要太多成本和勞力。村裡免費提供了雞苗,解決了銷路,不用操心,坐在家裡就能賺錢!”李愛則說。

就這樣,這座圈養烏雞的雞舍成為了李愛則“生財窩”。之後她又分三次將烏雞規模擴大到100多隻。“現在雞舍裡有30只蛋雞,每天能下一斤多,其他的是小雞仔,趕5月份全部都能下蛋。”李愛則扒拉著指頭,計算著未來的收入,“到時候,每月能進賬近2000元。”

除了烏雞蛋,李愛則還有一筆“意外之財”。王三國的一個親戚生了娃要進補,為了感謝王三國對村裡所做的貢獻,李愛則主動送去幾隻烏雞,結果收到一臺大彩電。現在老兩口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視,打發閒暇時間。烏雞不僅讓李愛則脫了貧,還間接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

臨縣三交鎮東王家溝村李愛則老兩口——靠著烏雞蛋過上幸福新生活

像李愛則老兩口從事烏雞養殖的貧困戶,全村還有70餘戶,規模達到2400餘隻。這些曾經的貧困戶因為烏雞蛋鼓起了錢包,吃上了“致富飯”。東王家溝村也因此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上演著一段段脫貧新故事。

讓李愛則老人連連誇獎的不僅有烏雞養殖產業,還有村裡的新變化。一條條寬闊的馬路、一盞盞明亮的太陽能路燈、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有序的生態治理……東王家溝村沒有停下奮鬥的腳步。

“接下來,東王家溝村將按照‘一主三副、多線組合、改善環境、佈局產業、教科康旅、全面發展’的戰略,大力發展以酒類產品為主的種加銷一二三產融合,建設黃土酒鄉記憶館、鄉村休閒讀者書店、鄉村度假民宿客棧等六大鄉村旅遊要素,進軍康養事業等,通過建築、酒業、旅遊康養三次轉型,讓村民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寬廣。”東王家溝村村支書王鑫介紹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