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研究|“青藤白陽”,為何四百年成為絕唱?


“揚州八怪”裡的鄭板橋,曾自稱“青藤門下走狗”。而順著這根“青藤”,我們能夠探尋到許多明清之際不羈人物的身影。

除了鄭板橋,還有那個讓人搞不清到底是八個人還是一個人的八大山人、貴為皇室血統卻出家為僧的大滌子(石濤)……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畫作青史留名,但人生卻一塌糊塗。

這群怪才卻有個共同的師傅——徐渭,自號青藤道人。

中國畫研究|“青藤白陽”,為何四百年成為絕唱?


明 徐渭 漁婦圖軸 紙本墨筆 26cm×116cm 上海博物館藏

世人所熟知的不止是徐渭的畫,還有他那悲劇式的一生。徐渭的一生經歷了太多戲劇式的矛盾衝突與跌宕起伏。上天給了他曠世的天賦與才華,卻又十分吝嗇給他更多的安寧與幸福。他八歲能文,有神童之譽,卻八次應試不中;他胸有大志,自視高遠,無奈宦海浮沉,以至精神失常,九死九生,殺妻墮獄,出獄後生活清苦,售書販畫,卻知者了了,於貧病中終老一生。

中國畫研究|“青藤白陽”,為何四百年成為絕唱?


中國畫研究|“青藤白陽”,為何四百年成為絕唱?


中國畫研究|“青藤白陽”,為何四百年成為絕唱?


中國畫研究|“青藤白陽”,為何四百年成為絕唱?


中國畫研究|“青藤白陽”,為何四百年成為絕唱?


中國畫研究|“青藤白陽”,為何四百年成為絕唱?


明 徐渭 雜花圖卷 紙本墨筆 1049cm×37cm 南京博物院藏

坎坷的生活閱歷造就了他狂放肆意的性格,也形成了他寫意奇峭的畫風。從此次展出的徐渭《雜花圖》便可一覽其繪畫風格,畫家以水墨畫出一系列的花果、芭蕉及樹木,其中有些以局部特寫而充溢了整個畫面,整幅作品以牡丹起卷,之後跟著是其他徐渭所喜愛的題材——石榴、蓮花、闊葉樹、菊花以及甜瓜的藤蔓與葉片。

這幅手卷在描繪葡萄藤的一大段落時,達到了高潮,畫家以半乾的筆,用書法中的“飛白”畫了兩枝不整齊的長藤蔓,蜿蜒越過佈滿濃蔭的畫面,而濃蔭正是以濃烈的大塊墨跡鋪陳其上的。手卷中的葡萄藤段落裡,徐渭以筆在紙上所作的憤怒戳剌,筆墨縱橫馳騁,墨色淋漓,以濃破淡,蒼潤相間,顯露了畫家幾近亢奮錯亂的心靈狀態。正如高居翰所講的,畫家(徐渭)把創作當作是排除心中苦惱的渠道,因此繪畫對他而言,乃是治療而非病兆的象徵。觀者凝神重覽畫中所記錄的律動,心中所得到的反應,應是解放而非不快之感。

中國畫研究|“青藤白陽”,為何四百年成為絕唱?


中國畫研究|“青藤白陽”,為何四百年成為絕唱?


中國畫研究|“青藤白陽”,為何四百年成為絕唱?


中國畫研究|“青藤白陽”,為何四百年成為絕唱?


中國畫研究|“青藤白陽”,為何四百年成為絕唱?


明 陳淳 罨畫山圖卷(局部)紙本墨筆 498.5cm×55cm 1544年 天津博物館藏

相較癲狂的“青藤”徐渭,“白陽”陳淳的一生則是隨心隨性,筆下的藝術也是流淌自由。他出生於官僚世家,衣食無憂,畏於仕進而優遊林泉、流連詩酒;他是文徵明嫡傳弟子,卻不拘於師法另闢蹊徑與文氏畫風“禮貌”地保持著距離,若即若離,遊離於吳門主體畫風的約束之外,“另類”地延續著吳門畫派,在花鳥畫方面的聲譽甚至超過老師。陳淳的作品自成風格,喜用淡墨,開創了由小寫意向大寫意轉變的畫風,他的筆法在後期逐漸由整飭轉向率略,運筆在柔婉中又不失方勁,呈現清剛勁爽之氣,擺脫了文徵明的秀婉和沈周的渾樸。此次展出的《罨畫山圖》創作於其生命最後一年的9月,在近7米的長卷上,陳道複用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開創的雲山畫法,以迅疾暢快的運筆,淋漓恣肆的水墨,將江南秋山之煙雨空濛、變幻莫測的景象融化在筆端紙上,該作盡顯其“疏斜歷亂,淡墨欹豪”風格。

中國畫研究|“青藤白陽”,為何四百年成為絕唱?


明 陳淳 石壁雲生圖 扇頁 水墨金箋 51.5×24.5 1528年 上海博物館藏

陳淳、徐渭的書畫藝術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對後世中國花鳥畫、甚至是整個中國畫的發展產生了深刻、持久的影響,於是後人合譽其為“青藤白陽”,成了傳誦四百餘年的佳話絕唱。自明代中後期直至今日,中國寫意花鳥畫始終沿著他們的足跡發展前行。“青藤白陽”的傳世作品數量不多,一向被視為民族瑰寶,藝術經典。此次特展讓觀者不僅可以直面書畫珍品並從中體會中國傳統文人的傲氣傲骨和憂國憂民,還能讓其深刻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根源。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