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在一线,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抗疫日志 | 奔波在一线,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在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一支环保监测铁军,正英勇逆行,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为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一室主任李元豪带领技术人员,跑遍了武汉各饮用水水源地,采集样品,并利用监测车现场分析,第一时间掌握水质状况。武汉饮用水水源地分布分散,加上“封城”、交通管制等因素的影响,工作开展难度很大。

抗疫日志 | 奔波在一线,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时间紧、任务重,李元豪与同事们必须一大早从单位出发。寒风凛冽,为保护人身安全,每个人都穿着严密的防护装备。每一次水边采样,他们的心一次次悬起,看到每天的数据正常后才又放下。

团队还需要时刻关注全市其他区域的水质安全,需要在各点位现场查看,手工比对。白天的工作结束后,晚上要在第一时间整理数据,形成报告,每天按时报送疫情防控指挥部。

疫情期间,原本一月一次的水源地监测不断增加频次。人员短缺不能满足加密监测要求,李元豪紧急联系运维单位,请各地同行带人带车,紧急援驰武汉。他说“患难见真情,同行们纷纷伸出援手,我们有强大的支持,一定能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抗疫日志 | 奔波在一线,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火神山在线比对


抗疫日志 | 奔波在一线,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江夏区环境监测站与市监测中心朱汉昌,姚智兵等在雷神山医院对在线监测设备开展现场比对监测分析

随着疫情发展,武汉启动火神山医院建设。来自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二室副主任张智源,现场协调指导火神山医院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顺利安装。

抗疫日志 | 奔波在一线,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10天建成的火神山医院,虽然建设任务紧急,但在设计之初,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已被列入方案,同步考虑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以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抗疫日志 | 奔波在一线,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为了在线设施顺利进场,张智源每天在各个施工队中不断协调。由于赶进度、抢工期,各部门施工进度非常快,仪器设备必须精准卡点才能得以安装。今天紧盯施工现场的进度,明天协调仪器厂商,后天协调落实关于环境管理的政策及运行条件。他充当现场“技术员”,为工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抗疫日志 | 奔波在一线,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硚口区,请尽快报送余氯监测结果……”在全市各区监测站站长的工作群里,发言率最高的非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二室主任姚智兵莫属。平时言辞不多的他,在抗疫的网络办公战场上,俨然成了各区站眼中全天候在线的“网红”。

抗疫日志 | 奔波在一线,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2月16日下午,硚口区监测站会同区水务局对同普医院、君尚宾馆、城市便捷酒店等3个隔离点和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开展废水排放监测,现场向水务局讲解相关标准和要求,并指导其开展消杀工作。

随着定点医院的不断增加、方舱医院的陆续建设、隔离点的不断扩容,医疗废水排放问题成为关注重点。为及时掌握废水排放情况,他为各区站发放多个技术文件,加强统筹协调,发动各方力量筹措推动在线监控设备建设。针对各区余氯快速测定试纸全面短缺的情况,他及时反映情况,积极联系采购,到货后迅速指导各区投入使用。

抗疫日志 | 奔波在一线,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火神山手工监测数据正在校对在线。


他们是一个个环保战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挺身在前,英勇逆行,守护环境安全。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 李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