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美醜之辯,賈平凹的經典散文《醜石》,還帶來哪些啟發?

《醜石》是賈平凹30歲左右的一篇散文,寫於80年代初期,是賈平凹靜虛村系列散文中的名篇。有一個散文集子名就叫《醜石》。《醜石》的發表,在當時頗有影響,尤其是經過了十年曲折不久,加之作家寓言式的筆法,使得這篇1000來字的散文,煥發出較為深刻的哲理。借物喻人,託物言理,是這篇散文的主題。雖不乏一些刻意和造作的地方,總的來說,作者還是以質樸平實的文風和巧妙的構思,打動了很多人。其“以醜為美”、“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的辯證審美觀,也引起人們的思考。

作家以選材的精切和白描手法的應用,實現了乾淨清潔的敘事文風

契訶夫說:簡潔是天才的姊妹。賈平凹的這個散文,便深得簡潔之妙。1000字行如流水,不多費筆。這種簡潔,主要是通過精當的選材,以及白描手法的靈活運用實現的。

選材之精

作者因為運用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文章前半段極力鋪排醜石之醜,從成色不好、佔地不便,也沒啥用處三個方面層層渲染。以文章結構看,這是重頭伏筆,必須打好打足,否則影響後面的反襯效果,但一不留神,就容易寫亂寫雜,囉嗦又不得要領。作者在這三點的展現上,都流暢又恰到好處。


除了美醜之辯,賈平凹的經典散文《醜石》,還帶來哪些啟發?

成色不好以“黑黝黝地臥在那裡,牛似的模樣”一句帶過,佔地不便只以奶奶要攤麥子,“多礙地面喲”一句帶過,最關鍵是它毫無用處。這也是人們覺得醜石更醜的原因了。為了突出這一點,作者排比迭出,選材卻很精。

只以一句“它極不規則,沒稜角兒,也沒平面兒”,便寫出了它在世俗眼裡的不堪用。蓋房不能壘牆,鋪階又不平坦,洗磨更無質地。不能像漢白玉般雕花,不能像大青石般浣紗。於是它被徹底遺棄了,任其長苔生斑,荒草埋沒。連孩子們晚上站在上面看月亮磕了碰了,也要怪它。

這些都在寫醜石無用,方方面面雖多,卻都是一兩筆便轉換下一個,既形成藝術上的聯排效應,又簡潔利落,切中要點。正因為如此,五六百字,文章便蓄力已足。

善用白描

但凡文風簡潔,必善白描。譬如魯迅,譬如《三國演義》、《水滸》、《金瓶梅》。

所謂白描,即以洗練的筆墨,鮮明有力地突出生動的形象、場景或神態,以達到深刻刻畫的作用。少細節、少心理、少渲染。反映到賈平凹這篇散文,對話上充分白描,十分精彩。


除了美醜之辯,賈平凹的經典散文《醜石》,還帶來哪些啟發?

奶奶說:“真看不出!它那麼不一般,卻怎麼連牆也壘不成,臺階也壘不成呢?”

“它是太醜了。”天文學家說。

“真的,是太醜了。”

“可這正是它的美!”天文學家說,“它是以醜為美的。”

“以醜為美?”

“是的,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為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牆,做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些玩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

這一番100多字的對話,是全文僅有的一段對話,卻起到了畫龍點睛,昇華題旨的作用。無論審美價值還是流露出的思想內涵,都十分耐人尋味。人物的轉變、文章的深度作者幾句對話就體現出來了。

對比藝術的反覆運用,有力地突出並深化了主題思想

通讀全文,很容易就能看到這篇散文對比藝術的多重性。反覆運用對比,是文章精悍所在。


除了美醜之辯,賈平凹的經典散文《醜石》,還帶來哪些啟發?

醜石與他物對比

醜石與普通石頭對比,不能壘牆。與漢白玉相比,不能刻字雕花。與大青石相比,不能浣紗捶布。一系列對比中,突顯了醜石不僅形醜,也沒什麼用,它也就更醜了。

我和奶奶前後的態度對比

奶奶

文章開始,奶奶總是要說:這塊醜石,多礙地面喲,多時把它搬走吧。到天文學家說出真相後,奶奶又說:“真看不出!它那麼不一般,卻怎麼連牆也壘不成,臺階也壘不成呢?”最後,天文學家說出那句它是“以醜為美”後,“奶奶臉紅了”。

這是一個由覺得礙眼到發現價值,再到慚愧的過程。

文章第一句,就是——我常常遺憾我家門前的那塊醜石呢:它黑黝黝地臥在那裡,牛似的模樣;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留在這裡的,誰也不去理會它。以兒時的視角,並不以大人的功利心去判斷,還只是一種好奇的心理。


除了美醜之辯,賈平凹的經典散文《醜石》,還帶來哪些啟發?

但當站到上面看月亮摔了後,“我們這些做孩子的,也討厭起它來,曾合夥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雖時時咒罵它,嫌棄它,也無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裡去了”。這些都很符合孩子的心理。

同奶奶一樣,到天文學家說出真相後,說出那句它是“以醜為美”的,“我也臉紅了”。甚至

“我感到自己的可恥,也感到了醜石的偉大;我甚至怨恨它這麼多年竟會默默地忍受著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於誤解的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這是一個由好奇到咒罵,再到驚喜地發現,慚愧,最後肅然起敬的過程。

我、奶奶、眾人前後態度的對比

這最直接地反應在文中兩段話裡。

天文學家來之前:人都罵它是醜石,它真是醜得不能再醜的醜石了。

天文學家說醜石是隕石後:這使我們都很驚奇!這又怪又醜的石頭,原來是天上的呢!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我們的先祖或許仰望過它,它給了他們光明,嚮往,憧憬;而它落下來了,在汙土裡,荒草裡,一躺就是幾百年了?!


除了美醜之辯,賈平凹的經典散文《醜石》,還帶來哪些啟發?

這樣的對比,強烈地突出了醜石以醜之皮護美之質的本質。也說明了美需要發現的眼睛。

我、奶奶、眾人和天文學家的對比

所有人都覺得它醜,小孩的我咒罵它,伯父瞧不上它,奶奶嫌它佔地,石匠不多看一眼,總之,醜石沒有誰理會它。“荒草便繁衍出來,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鏽上了綠苔、黑斑”。所有人都看不出什麼。

但天文學家一見,“眼光立即就拉直了”,“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於是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

眼光不同,美的定義便不同。在眾人那裡是沒用的醜石,在天文學家眼裡,就是珍寶。

作者以一系列對比,透視人們對醜石的態度變化,於反差之中生出極大的感染力。美醜思辯的主題得到大大的強化。

除了美醜之辯,文章還帶來哪些啟發

散文蘊含著豐富的寓意。作品不單單是對清代文藝評論家劉熙載“(怪石)以醜為美,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藝概》,這一文藝理論的現身說法,作品有更多的現實意義。

只說“醜石”與“眾人”,該如何看待他們?

1

對於醜石,其美在科研價值,但因外表醜陋,質地一般,為人誤解,飽受屈辱,默默承受消化了兩三百年固然可貴,直到天文學家發現了它,如果天文學家沒有來呢?就要永久埋沒了嗎?


除了美醜之辯,賈平凹的經典散文《醜石》,還帶來哪些啟發?

所以,我們要善於並勇於主動推銷自己。年輕的我們可能都是醜石,有才華、有能力、有內涵,但我們可能長得不盡人意,或出身低微,又或者不善談吐,等等,在別人看來,很平凡甚至平庸,沒有誰會多看一眼,甚至有些先天缺陷在周圍人眼裡是嘲諷的材料,我們在一邊保持醜石般堅持自我的同時,必須踴躍展示自己的才華、能力,讓更多人看到,才有可能更多地被能賞識自己的人看到。而不是等著某個能賞識自己的人來找你。

推銷自己吧,包括思想和行為。這方面周星馳先生是一個經典例子。長達七年的龍套生涯,哪怕在83《射鵰》中演一個一掌被拍死的小兵,也會跟導演提意見,怎麼死好,能不能有臺詞,最後我們聽到了“啊”的一聲。

2

對於眾人,法國雕塑家羅丹那句名言足以引發告誡:“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為什麼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還是因為我們一葉障目,不知深淺。北島《青燈》說:“一個人的行走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人常常受制於個人經驗、觀念、智識水平,以狹隘之見度人觀物,如井底之蛙而不自知。我們也因此極易成為一個淺薄的人。開闊眼界,提高認知,對萬物保持謙卑的姿態,豐盈自己的同時包容世界,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我們可能是醜石的同時,也是評判別人的“眾人”,我們不能那麼武斷地下結論,否則就流於文中奶奶、伯父以及石匠一樣的偏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