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學有什麼用,出來還不是一樣打工”,這樣的說法令人寒心!

現如今人們都追求高物質的生活水平,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大學生的數量每年都在增長,就大學生畢業之後的就業情況而言,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於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有人竟說出了“讀書有什麼用,出來還不是一樣打工”的言論,這樣的說法真的是令人太心寒了。

有人竟然把不讀書當成一種驕傲,只看到自己眼前所謂的“成功”,就覺得高人一等,開始看不起那些剛剛畢業出來的大學生,殊不知並不是不是每一個不接受教育者都能成功,但往往那些成功人士中,接受高等教育比重很大。

教育是讓學生有勇氣和信心的直接途徑

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關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能夠挖掘自己的優勢和長處,鍛鍊自己的才能。社會需要的是實用型人才,學生在學校提前接受了理論知識,步入社會之後在工作中實踐就擁有了勇氣和信心。

知識改變命運,對於一些偏遠山區的學生來說,接受教育是讓他們走出大山的一次機會。對於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來說,接受教育也是他們改變命運的鑰匙。

曾經網上也有關於是否念大學的話題,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以下是某位網友發表的看法:

“念大學有什麼用,出來還不是一樣打工”,這樣的說法令人寒心!

當今社會,都需求高素質人才,以至於各個企業對文憑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很多人為了能夠有更多的選擇,去接受更高的知識教育。

不重視教育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民族

舊時周總理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志向,如今大學生依然也是為社會做貢獻而讀書。不重視教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和未來的,科教興國一直以來都貫穿著國家發展的整個過程,國家重視教育,為偏遠地區的學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機會。我們都應該以學習為自豪,而不是以高姿態審視接受教育的人。

經驗是不斷積累的過程

每年都有大批的畢業生就業,大部分大學生的工作經驗幾乎為零,這也是人之常情,誰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網上曾有這樣的言論:“大學生出來還不是一樣給我這個沒有念過大學的人打工。”

下面有網友評論說:“這就是目光短淺的人才會發出的觀點,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不會說出這樣的言語。”

也有網友評論說;“給我一樣的工作年齡,你敢保證你做的一定比我好嗎?”

現實中這樣的情況確實存在,因為工作經驗不足,很多大學生剛步入社會都是從基層做起,這就出現了高學歷給較低學歷的人打工。但人總是在不斷學習和探討中積累經驗,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能力的積累,是為成功奠定基礎的過程。所以,即使目前還沒成功,也不要輕易氣餒放棄。

美聯儲層經調查發佈了這樣一組數據,有大學文憑的人的收入淨值中位數,是沒有大學文憑者的四倍,是高中畢業者的四倍多。可見,大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所以,請不要看不起大學生,做一個善良的人。

結語:生而為人,工作是常態。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老闆,但可以成為一個有能力的員工。夏蟲不可以語冰,所有努力向上的大學生都未來可期!


著作權歸辦學參謀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