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父母,對這三件事越“捨得”孩子的成就越大

教授李玫瑾,她主要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她的家庭教育講座往往能一針見血,指出孩子教養問題的根源所在,對青少年兒童心理問題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父母,對這三件事越“捨得”孩子的成就越大

所謂望子成龍,是每個家庭家長所希望看到的,特別是有男孩子的家庭。養兒防老,但並不是每個男孩子都會在今後在社會,事業上有所成就,我們做家長的就會,培養孩子各種能力,希望孩子在今後對社會,家庭有所作為。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父母,對這三件事越“捨得”孩子的成就越大

教授經常說道,孩子要想有出息,有3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要捨得。不能慣孩子,溺愛孩子。大家都知道“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可事實做起來卻不盡然。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父母,對這三件事越“捨得”孩子的成就越大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父母,對這三件事越“捨得”孩子的成就越大

李玫瑾教授:兒子要有本事,在社會上有出息,有3件事要捨得

1.“犯錯誤”要捨得讓孩子犯錯誤

吃一塹長一智,家長們對孩子的關心,愛護,對自己孩子抱有的遠大理想,對孩子今後的計劃,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什麼年齡做什麼年齡的事情,計劃的無微不至。但這樣做真的是最自己的孩子好嗎。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要是一切都按父母去安排的進行,那不就是為了父母而活著。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父母,對這三件事越“捨得”孩子的成就越大

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做家長的千萬不要怕孩子走錯路,辦錯事。父母也許覺得我走的路比孩子吃的鹽都多,我說的肯定沒錯。但反之,有些事情不讓孩子去做,去嘗試,到長大了自己碰到了並失敗,有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響,就像我們常說的吃虧是福嘛。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父母,對這三件事越“捨得”孩子的成就越大

2.“花錢”要捨得給孩子花錢

“窮養兒富養女”,這是老一輩的說法,現在的這個社會,孩子相信是家長們最重要的事情,苦啥也不能苦孩子,男孩女孩都一樣,記得有過這樣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我們為孩子花的錢,也全是為了自己。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父母,對這三件事越“捨得”孩子的成就越大

3.“放手”要捨得對孩子放手

大部分孩子的第一導師就是父母,孩子的做事,也都會隨著父母。隨著現在的社會對孩子的愈加溺愛,什麼事情都幫孩子辦好,但這都是反其道而行之,一味地溺愛孩子,只會讓孩子在今後的社會中,自理,獨立,心理產生影響。也是大家經常遇到的,一個成年人還是孩子的心智,做事也不成熟。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父母,對這三件事越“捨得”孩子的成就越大

家長們都錯了,都以為孩子,心靈幼小,經不起挫折,但實際孩子的要比家長們想的堅強許多,所以我要捨得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一些自己能所做的事情,相信將來,孩子們的抗壓能力,為人處事也會大有成就的。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父母,對這三件事越“捨得”孩子的成就越大

當孩子有利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懂得理解孩子的家長,相信每一位家長的孩子都會健康茁壯的成長。要捨得對孩子放手,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獨自的處理好一件事。不僅僅是對孩子的表明影響,對於孩子的情商也有極大的提升。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父母,對這三件事越“捨得”孩子的成就越大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父母,對這三件事越“捨得”孩子的成就越大

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給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我為大家推薦一套此類的繪本,能夠對寶寶進行思維鍛鍊啟蒙認知從而開發寶寶的腦域智力,讓寶寶在書中學會自我認知,潛移默化的開發寶寶邏輯思維能力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父母,對這三件事越“捨得”孩子的成就越大

這30冊繪本分別從安全、情商、行為三個大方向重要介紹,孩子可以藉由繪本可以進入自身的內心世界。繪本作為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它的生動趣味滿足了孩子好奇的天性,為孩子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父母,對這三件事越“捨得”孩子的成就越大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階段。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父母,對這三件事越“捨得”孩子的成就越大

未來決定孩子的不只是學習成績,要想孩子“贏在未來”,父母要重視孩子性格的培養。並且要能夠在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健全的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給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