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套镇陈屯村:立足多元发展 壮大集体经济

萧县刘套镇陈屯村位于刘套镇东南,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收入无稳定来源、基础设施老旧、村容村貌差,是刘套镇3个贫困村之一。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陈屯村干部群众砥砺奋进,乘着政策东风,立足多元发展,把村各项工作发展送上快车道。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目前每年稳定收入达到18.8万元。累计带动贫困户365户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6.65%下降到如今的0.093%,村出列户脱贫的美好愿望已基本实现。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集体经济发展有活力。要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必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陈屯村两委干部坚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率先垂范,努力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驻村工作队每月坚持集中学习研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刻领会并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坚持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吃透实情,依靠群众的智慧,力求实事求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扬人民民主,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决做到党员月例会与党群议事会讨论,坚决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几年来,陈屯村总支多次获得了“六考双评”先锋村、多年被评为五星级村党组织,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从而更好的带领党员群众发展。

二、充分吸收群众智慧,富民强村有路子。在扶贫工作开展初期,陈屯村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差、到处都是泥土路,一到下雨天积水好几天都下不去,村民嘴上不说,但心中多少有些怨气,村干部虽然有心改善,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被动的等待上级安排项目。单纯的等待上级安排项目,并不能完全解决村里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想更好的发展,还是要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此,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邀请村里的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和他们商议如何更好的发展村集体经济。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结合陈屯村的实际情况,立足多元发展,形成以“特色种养基地+扶贫工厂+光伏电站”为主的发展路线,对可利用资源进行整合,最大限度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三、号召乡村能人参与,抱团发展有底气。有人有钱有资源,如何更好的把资源变现,最大可能的降低资金运营风险,又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逐户走访村里的企业和合作社,现场查看他们的规模和发展状况,和企业法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发展意愿和发展规划,最后经过党员大会研究,确定了彤琦面粉厂、陈屯浅水藕基地等三家实力强、有社会责任感、带贫减贫效益好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村两委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资金使用、带贫机制、降低风险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明确,按照政策要求严格签订了扶贫项目协议书,明确了责任和义务。

四、坚持因人因户施策,带贫效益全覆盖。按照贫困户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村两委详细制定了“一人一措施、一户一方案”台账,把贫困户细分为产业带动类、务工增收类、项目分红类、兜底保障类。对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对达到一定产业规模的按照上级规定进行奖补,并提供一定的农资支持。对有就业意愿且不能外出务工的,就近安排到村内企业或者合作社务工,按照企业发展灵活设计长期工和小时工,通过务工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对部分丧失或缺少劳动能力的,通过光伏补助、产业分红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对有特殊困难的贫困户,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公式无异议的,进行兜底保障。

五、用活项目收益资金,发展成果人人享。为了更好的把项目收益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村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走访问需群众,了解到群众心中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建立需求清单,然后实地测量需要维修管护的现场,完善施工清单,最后经过会议研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资金使用方案。近年来,陈屯村充分利用集体经济收益资金,扶贫工厂在带动120余人就业的同时,资产收益带动171户贫困户。光伏发电在长期帮扶58户的基础上,又开发环境治理临时岗位300余人次、禁烧岗位7个、公益性岗位8个,直接帮扶特殊困难群众3人,清理沟渠3000多米,平整路面1000多平方,并购置了除草机和喷涂机等设备用于改善村内环境。

下一步,陈屯村将继续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下功夫,一是深挖浅水藕种植的技术优势,扩大合作社规模,带动更多本地农户进行产业转型,改变本村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本地浅水藕品牌,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二是持续扩大扶贫工厂规模,从目前家庭小作坊式的工厂向规模化企业进行发展,加强对本地劳动人口的培训,实现由体力型向技术型的转变。三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主动吸引在外创业有成的乡村人才返乡创业,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李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