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戰袍”是“奶爸”,這位淳安“80後”男護士在武漢戰鬥54天后回來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一凡 通訊員 汪蘇潔 方俊勇

“蘋果,讀作apple,開頭字母是A,和我家安安的‘安’字開頭字母一樣哦,讓我們再來讀一遍……”

3月29日,杭州淳安縣千島湖鎮豐家山小區的一套房裡,一場手機視頻連線“雲教學”正在進行。手機這頭,是已讀幼兒園小班的“安安”,手機的另一頭,是他的爸爸——圓滿完成支援武漢戰“疫”任務並在外地療養的淳安縣第一人民醫院護士強健。

兩個月前,強健作為淳安首位馳援武漢的白衣天使去了武漢。

脱下“战袍”是“奶爸”,这位淳安“80后”男护士在武汉战斗54天后回来了

兩個月後,支援武漢54天的強健凱旋。脫下“白色戰袍”的他,儘管還在隔離休養,卻馬上變身“雲奶爸”。

1】

除夕夜,淳安縣接杭州市通知——淳安需派一名擁有呼吸、感染、重症崗位經驗的護理人員支援武漢。

當相關信息在重症醫學科護士微信群裡發出時,31歲的強健第一時間報了名。

“醫護人員的職責就是和病魔鬥爭,如果我們不去,那誰去呢?”這是正月初三,強健出征前說的話。強健和妻子滕甜甜都是縣一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平常工作都忙,今年領導特意給他倆調班,沒想到他還是最早交了請願書。

1月28日,強健到達武漢市肺科醫院後,被安排在重症監護室工作。

從他正式進入重症區到增援結束,這個重症室一共收治了56名重症、危重症患者。

“我所在的科室,有10張病床,因為人手緊張,每次值班個人要應對2到3個病人,這是我們平時工作量的2倍。”強健說,陌生的環境,相關制度、流程甚至醫療設備操作方式都不同,加上接觸到的都是重症患者,一下子讓他處於緊張狀態。

沒有時間去適應,便在戰鬥中熟悉情況。一週後,強健就適應了武漢市肺科醫院工作。

2】

重症室的護理工作遠比想象中要精細。每隔30分鐘,強健需要測量並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徵,觀察患者的身體狀態,按需為患者吸痰、翻身、化藥、上液、更換各類引流裝置。

作為一名重症監護室護師,儘管見慣了生離死別、生命的脆弱與無奈,但強健依然深深體會到了這座與病魔賽跑城市背後的傷痛。

脱下“战袍”是“奶爸”,这位淳安“80后”男护士在武汉战斗54天后回来了

“從接收患者到搶救重症病人,往往需要三頭六臂才能解決問題,雖然有一種無能為力之感,但是我們依然要全力以赴。”強健說。

大多數患者進入重症室時都是處於昏迷狀態,並插管使用了呼吸機,所以強健幾乎沒有機會和病人交流,但他還是相信這些患者能感知周圍,一直在努力求生。護理救治過程中,強健會嘗試跟他們說話,給他們鼓勁。

前一段時間,一個危重患者經過11天精心護理後突然醒來,生命體徵暫時穩定下來。強健發現情況後,把撥通的手機放在他耳邊:電話那頭,隱約可以聽見患者家屬喜極而泣的呼喚,以及對醫護人員深深的感謝。

“每遇到一個漸漸好轉的病人,對我們醫護人員來說都是一劑強心針!我們不但要喚起他們信心,也要堅定自己的信心。”強健說。

3】

身處異鄉連續54天,家人的支持永遠是他的力量源泉。每天在值班任務結束後,妻子和兒子都會通過視頻給強健鼓勁。

強健習慣用“微信朋友圈日記”來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平時工作比較忙,也沒有精力和心思想家人,有次聽到有人提起跟孩子的日常互動,然後就會特別想回家抱孩子。”2月17日,他在朋友圈發了唯一一張全家福。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3月21日,強健接到了返杭通知。

“從逆行那一刻開始,我就抱著戰鬥到底的決心。近2個月一直奮戰在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監護室,從最初不適應,到習慣武漢緊張繁重的工作和單一的生活,和當地醫護人員建立了感情,學習了很多新知識。”強健說,不斷更的“微信朋友圈日記”記錄下了自己在武漢的記憶,這會是一筆沉甸甸的精神財富。

來時,不懼危難;走時,春暖花開。

相信多年以後,強健依然會記得3月22日從武漢返杭的這一天,在武漢市肺科醫院住院部門口,那一棵棵櫻花樹正迎風盛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