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氣憤中,一位父親準備拉著12歲的兒子一起跳樓。


幸好被妻子及時攔住。


凌晨,父親又帶著兒子跪倒在深圳寶安107國道上,隨後才被巡警發現帶回派出所。


差點釀成一起家庭悲劇的原因,還得說回到前一天。


妻子梁女士突然發現,銀行卡里的餘額少了14萬元。


蹊蹺的是,他們沒有收到任何消費和扣款通知。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一調查才發現,罪魁禍首竟然是他們兒子。


疫情期間,藉著上網課的名義,兒子經常拿著手機玩遊戲、看直播。


而且偷偷用父親的手機進行充值。


他先是充值了1萬多Q幣,又在直播平臺給遊戲主播打賞了12萬多元。


最瘋狂的時候,一晚上就刷出去7萬多的禮物。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類似的“敗家”事件,最近南呱幾乎每天都能看到。


近兩個月,多款遊戲的用戶量都創了歷史新高。


這些用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未成年人。


他們偷偷拿著父母的血汗錢,瘋狂充值打賞,讓原本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繞道充值、氪金套路

未成年人充值限制形同虛設


“沖沖衝,壓過去!”

“頂住頂住!還有幾秒!”

“快快快,刷刷刷!”......


時不時地,南呱就能聽到隔壁傳來小學生在遊戲裡與隊友激情互動的聲音。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敗起家來,這幫熊孩子更是毫無節制。


因為孩子玩遊戲充值打賞,江蘇宿遷的盛德一家陷入了絕望。


“房子、車子都沒了,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3月2日,盛德放在父母銀行卡里的40萬元賣房款,變成了0.2元。


那是他原本用來還債的錢,父母怕他亂花才代為保管。


卡里的錢不翼而飛,一查流水發現,大部分都花到了快手直播和QQ充值。


盛德頓時腦子一蒙,知道是家裡兩個11歲孩子揮霍的。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從1月4日起,倆孩子就開始用手機偷偷玩遊戲買“皮膚”、給主播刷禮物,還綁定了奶奶的銀行卡。


喜歡玩“農藥”和“吃雞”,為了更好的遊戲體驗,他們開始充錢。


在《王者榮耀》和“吃雞遊戲”上花了7萬多元,又給快手平臺的遊戲主播打賞了近20萬元。


在其他遊戲上,也充值了近10萬元。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每天最少有三四十筆支出,多的一天有七八十筆。”


盛強看完滿滿34頁A4大小的賬戶流水清單後總結道。


熊孩子真的是夠坑爹。


南呱不禁疑惑,現在小朋友玩遊戲、遊戲充值都這麼容易嗎?


自手遊行業爆發後,未成年人為遊戲大量氪金的行為一直屢見不鮮。


2019年11月,《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發佈。


《通知》在付費服務方面的規定非常具體。


對8週歲以下用戶,不允許提供遊戲付費服務。

8-16週歲的未成年人,單次充值最多50元,每月充值累計不超過200元。

16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單次充值最多100元,每月充值累計不超過400元。


遊戲公司也紛紛推出實名防沉迷系統,對未成年的遊戲時間和消費進行了限制。


但深圳的梁女士發現兒子的用戶登錄信息,年齡顯示為12歲。


遊戲平臺卻在允許12歲的兒子進行大量金錢充值。


南呱想問問,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意義何在?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不少遊戲雖有實名登記,但未成年人充值限制形同虛設。


甚至,可以用虛假身份證繞過實名認證,充值消費。


有記者實測了市面上多款遊戲,發現部分遊戲在進行充值時的確要求實名驗證。


比如網易熱門遊戲《貓和老鼠》。


在記者填寫未成年信息後繼續充值操作,卻並未限制金額。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在4399遊戲平臺,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平臺曾發佈規定,在校學生每週玩遊戲不超過2小時,每月在遊戲中花費不超過10元。


但在該平臺的充值中心,卻並未設置未成年人充值提醒。


從幾十元到幾千元,均可充值。


這種打“擦邊球”的遊戲平臺不在少數。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雖然多數遊戲對未實名認證用戶設置了“壁壘”,但玩家總能繞開各種限制給遊戲公司送錢。


正在讀五年級的小施深諳此道。


“如果拿不到父母、長輩的信息,就去網上搜,各種社群裡也有,這不難。”


他說,只需要用假名字和假身份證號碼就可順利實名,自由充值。


相對於買假身份證,很多未成年玩家會直接買賬戶。


在淘寶搜索“遊戲賬號”,就有數千條信息彈出。


租號、賬號轉移、代練等關鍵詞充斥其中,最高的月銷量過萬。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而此類交易,不需要提供任何個人信息。


至於背後是不是未成年,根本無從知道。


甚至連防沉迷系統破解教程、攻略,網上都應有盡有。


你很難說是玩家琢磨出的方法,還是遊戲公司開放的“後門”。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花錢容易,維權難

要對孩子負責的不只是遊戲商

今年1月以來,關於未成年遊戲充值的投訴量節節攀升。


在黑貓投訴平臺,未成年人遊戲充值的投訴就達1000多條。


光是涉及騰訊遊戲、OPPO遊戲和小米遊戲的投訴,就佔到大半。


大多數沒有得到解決,投訴石沉大海。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張麗家是貧困戶,孩子父親還癱瘓在床,家裡本就債臺高築。


從1月19日開始,12歲的兒子在OPPO推出的遊戲《龍之怒吼》、《荒野行動》《生死狙擊》和《我的世界》中多次充值。


總花費高達17169元,張麗收到信用卡還款賬單才發現。


她立馬跟OPPO客服反映情況,客服卻告訴她,一旦支付成功無法退款。


雙方多次溝通至今仍無處理結果。


揚州的顧女士以為孩子在專心上網課,沒想到背地裡在OPPO遊戲充值了近11萬元。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為了挽回損失,顧女士撥打了遊戲平臺的電話。


但客服回覆,關於是不是未成年充值操作平臺無法得到核實。


除非家長能提供,孩子在無家長監管下進行充值的錄像,他們才能退款。


這種要求不是扯犢子嗎?


3月18日,OPPO才宣佈上線未成年人防沉迷遊戲系統。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讓不少家長詬病的,還有小米遊戲。


2月16日,一位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小米遊戲《萌龍大亂鬥》充值了2000元。


家長在投訴平臺說,聯繫了小米遊戲客服,對方卻一直搪塞不退款。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連幼兒園小朋友都收割,你們良心不會痛嗎?


小米遊戲所屬的運營商就曾因誘導未成年充值,有過多次行政處罰。


不知道是不是相關部門的處罰太輕了,還不夠疼。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一些遊戲平臺就算退了款,他們依然沒有任何反省之意。


輿論之後,繼續收割下一個,繼續高高興興賺錢。


靠資本的良知是遠遠不夠的,家長們必須重視。


周先生的小兒子最近老是用上網課的手機玩遊戲。


周先生知道,但他覺得孩子玩個遊戲也沒什麼。


直到他發現支付寶的餘額只剩下幾塊錢。


南呱想問家長,是太沒把孩子當回事,還是沒把錢當回事?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未成年心智不成熟,缺乏判斷力,對錢沒什麼概念。


能第一時間監督引導和保護他們的,只有家長。


比如家長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賬號信息和支付密碼。


給孩子沒有綁定賬號的手機,將手機設置遊戲時間和充值限制。


告訴孩子哪些錢該花,哪些不該花,在支付前要和父母商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等之類的。


這些並不難。


家長也得以身作則,不能自己面對手機都控制不住,那就別指望能教育孩子了。


現在你對孩子沒耐心,將來孩子就會來扎你的心。


上“網課”嗎?2個月氪金40萬那種


如果孩子沉迷玩遊戲你怎麼做?

你怎麼看未成年遊戲氪金的現象?

歡迎在留言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