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情,口罩有情”从本次疫情的口罩话题看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从近代以来就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是一个会引起无数争论的话题。中日关系源远流长,从秦代徐福求仙药到鉴真东渡,从明代万历援朝到抗日战争,两个国家一衣带水却也互相竞争,有过蜜月时期也有过血泪纵横。对于日本这样一个邻居,我们是既爱又恨:日本的商品充斥着我们的身边各个角落,大到楼宇建筑汽车,小到电器手办模型,日本的商品在我们心中代表了质量和匠心精神;然而一次次的右翼言论和参拜靖国神社,又深深刺痛我们历史上的伤疤。“小日本”也成了我们口中常常提起的带着一丝贬义的称呼。

“疫情无情,口罩有情”从本次疫情的口罩话题看中日关系

但是这次突然爆发的疫情,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传统印象中不一样的日本。在疫情最初的那段日子,来自日本政府以及民间各个层面的援助让我们看到了一幕幕温馨的场景,网络上也随处可见关于日本援助的报道。那一只只、一箱箱运入海关的口罩代表着美好的祝愿和发自内心的祝福。“山川异域,风月同辉”,最难的时候,来自日本的援助和支持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从1月28日首趟包机飞抵武汉开始,来自日本的援助物资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援助方涵盖日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以及企业、民间团体和个人。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日本“以举国之力向中国提供支援”。


“疫情无情,口罩有情”从本次疫情的口罩话题看中日关系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全程参与了首趟包机的物资采购和协调工作。JICA中国事务所副所长糟谷良久在采访时说道:本来JICA的储备仓只有帐篷、毛毯这类应急救援物资,而武汉急需的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都是临时协调、紧急采购来的。

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在近日发表的一篇随笔中写道:“在自身也面临新冠肺炎防控压力的情况下,日方能够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向中方雪中送炭⋯⋯这种跨越国界的情谊难能可贵,也得到了中国民众的诚挚感谢。”

2月10日,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宣布,自民党将向中国提供支援资金,将从包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内的每一位自民党国会议员3月经费中,先行扣除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318元),向中国捐款。


“疫情无情,口罩有情”从本次疫情的口罩话题看中日关系


“疫情无情,口罩有情”从本次疫情的口罩话题看中日关系


“疫情无情,口罩有情”从本次疫情的口罩话题看中日关系

中国遇到重大灾情,日方全力提供援助,这并不是第一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因中国发生重大灾害,日本政府向中国提供近20次物资等方面的大规模援助,包括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但与以往的援助相比,日本这次自上而下总动员式的援助,还是有不少特殊性。除了自民党国会议员扣除经费用以向中国捐款外,一些日本地方政府还动用了救灾应急物资。

日本茨城县中部的水户市,只有27万常住人口,救灾应急储备中有15万只口罩,拿出5万只捐赠给了重庆市;名古屋市救灾应急储备中共有36万个口罩,向友好城市南京市捐赠了10万个;常住人口约17万的日立市只储备了两万零几千个口罩,拿出两万个作为支援物资,几乎倾囊而出。此外,东京、大分、熊本、长崎、宫崎等日本地方政府都不惜动用救灾应急储备援助中国。

由于日本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自然灾害较多,日本各地政府都有救灾物资储备。这种救灾应急物资,是在灾害发生时用来保障当地灾民生活必需应急用的,动用救灾应急储备去援助其他国家非常罕见。


“疫情无情,口罩有情”从本次疫情的口罩话题看中日关系


确实,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带给我们沉重的灾难,军国主义思想带来的是血与火的摧残。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们也庆祝了抗战胜利70周年。这份胜利来之不易,革命先烈的付出我们也不能忘却。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理性的认识到,仇恨是不能一直持续存在的负面情绪,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应该也不是为了再次经历被破坏。我们用我们的实力捍卫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时也保证不破坏这份宁静。

2020庚子年的这个开年,让身边太多人经历了一次巨变。数个全球性的黑天鹅事件短时间内的集中叠加,让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历史。疫情还远未结束,祖国大地的防控工作已经收获效果,然后世界各地却进入了疫情爆发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在稳定了国内局势后,我们祖国已经开始援助其他国家。

在这个见证历史的时刻,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上唯一的不变就是不停改变,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也催生我们不停的改变进步,经过近两个月的居家思考,想通过头条这个平台作出自己的改变。接下来会通过中日这个话题,把自己读到的、了解到的一些内容整理出来,让我们能够通过多角度看待历史,不断进步。


“疫情无情,口罩有情”从本次疫情的口罩话题看中日关系

和平才是发展的基础


(本人创作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本期部分内容引用【中国新闻周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