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這個世界所表達出來的,大多都是人們所樂意看到的景象。

往往,人們所表現出來的,只有喜怒哀樂中的喜樂,只有酸甜苦辣中的一抹甜。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圖源:網絡

相對於內向而言,這個世界似乎對外向的人更加友好,所以內向的人努力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外向的自己。

相對於孤獨而言,這個世界似乎對合群的人更加友好,所以孤獨的人努力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合群的自己。

相對於悲傷而言,這個世界似乎對快樂的人更加友好,所以悲傷的人努力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快樂的自己。

快樂分享錯了人,就成了顯擺;難過分享錯了人,就成了矯情。

所以,更多時候,我們將真實的自己斂起,對這個世界懷揣著一份小心翼翼與謹慎斟酌。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圖源:網絡

01

有些人,缺的不是錢,而是體面。

之前到電影院看過一部電影---《綠皮書》,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觸特別深,因為它的現實與人性的救贖,也更是因為它的溫暖治癒與對於信仰的執著。

這部電影講訴的是一位著名的黑人鋼琴家馬赫沙拉·阿里,高薪聘用白人混混維果·莫騰森為司機,一路南下(黑人備受歧視的腹地)演出的故事。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圖源:網絡

“靠暴力你永遠都贏不了,只有保持了自尊你才能贏,自尊總能獲勝”

這是電影中總是保持著高冷矜持的馬赫沙拉·阿里的一句臺詞。

在面對白人對他的侮辱,不公和帶著偏見的冷眼時,他總是保持著翩翩風度,高冷與高傲的模樣。

而在他高冷的背後,是無人知曉的孤獨與“不白不黑”的自己而備受的煎熬。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圖源:網絡

“人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不敢邁出第一步”

這是電影中維果·莫騰森的一句臺詞。

在南下的旅途中,原本歧視黑人的維果·莫騰森,因為對馬赫沙拉·阿里的逐漸瞭解,和被他美妙的琴聲所感動,他漸漸放下了對他的偏見,甚至還一度因白人對他的歧視,而為他打抱不平。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圖源:網絡

在維果·莫騰森的幫助下,孤獨的馬赫沙拉·阿里終於得到了自我的救贖,也終於從孤獨的自我束縛中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對馬赫沙拉·阿里而言,他缺的從來就不是錢,不是地位,而是一份體面。

是一份守住自尊與底線,驕傲站在白人面前的體面。

是一份除去偏見與歧視,能被人平等對待的體面。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圖源:網絡

02

“我的人生目標是給這個冰冷的世界帶來歡笑與快樂”。

在電影《小丑》中,以為自己活在悲劇中的亞瑟,終其一生,都在努力用著自己小丑妝容上的笑容,掩飾著妝容下的悲哀人生。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圖源:網絡

“媽媽說我的存在,是給這個冰冷,黑暗的世界帶來歡樂與笑聲”,所以他一直努力快快快樂樂地給這個世界帶來歡笑,帶來喜劇。

可是,他發現一直努力快快樂樂的,對於一個活在悲劇裡的人而言,實在是太難了。

他笑了,別人以為他是快樂的,更有甚者拿他毫無理由的笑點當成一個笑話,擺放在公眾面前。

可只有他自己才明白,他並不快樂,他只是病了而已。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圖源:網絡

“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人們只願意接受這個世界上,自己所希望看到的東西,一旦遇到與自己的希望的背道而行的事物,那麼他們就會覺得那是一個“錯誤”的不該存在的存在。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圖源:網絡

從《小丑》這部電影中,其實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我們自己。

在這個時代下,大多數的我們何不曾也一直都在偽裝著呢?

偽裝著快樂,偽裝成不在乎,偽裝成合群...

真實的我們,只能活在面具下,活在黑夜中,因為不被允許接受的存在,一旦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下,得到的只有誤解與疏離。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圖源:網絡

或許,這並不能代表著全部,但它絕對是大部分無法抹去的存在。

一個人在某一方面表現得愈是出眾,那麼往往,他在這方面愈是欠缺。

當悲劇成了喜劇,它的悲傷站在絕望邊緣上的。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圖源:網絡

03

快樂分享錯了人,就成了顯擺;難過分享錯了人,就成了矯情。

這個時代裡的我們,情緒總是被壓縮在一起,直到寂靜無人的時候,才得以自我釋放,自我消化。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圖源:網絡

“我發現自己身邊不乏陪伴自己的人,可是能理解自己的卻寥寥無幾”

這是出來工作後,聽到過最多的一句話。

我們走在熱鬧的街市上,但是每一個背影卻都顯得異常地孤獨。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圖源:網絡

我是一個不喜歡聚會的人,亦或者可以正準確地說,我絕對不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人。

相對於有人作伴的熱鬧,更多時候,我更傾向於一個獨處時的寧靜。

看一場電影,如果找不到一個能與我感同身受的人,那麼我更寧願獨自去看。

看到感觸頗深的東西時,如果對方不是一個特別能夠理解的人時,我會覺得將這份東西當成一個人的秘密,比分享給一個不能理解它的人要重要得多。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圖源:網絡

“你不覺得自己一個人看電影很奇怪嗎?”

“你自己一個人?”

因為常常一個人去做喜歡的事情,一個人在外發呆,一個人去書吧熬夜,看著一座城市從黑夜中醒來的模樣,身邊常常會有朋友問我這些問題。

或許開始的時候,仍會覺得奇怪,但是逐漸地,便習以為常了。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當無法接受孤獨的時候,我們就像是一片廣闊的大海,什麼都樂於分享,什麼都樂於表達,因為我們覺得茫茫大海中,總能找到一顆能理解自己的水珠。

當接受孤獨的時候,我們就像是一個集裝箱,我們所有的情緒,所有的心事都習慣了隱藏。我們開始變得小心翼翼,在開口的每一句前,我們習慣先斟酌三分,因為我們明白了有些事不能說,也不必說。

無論是快樂還是難過,只有找對了人,一切才有意義。

《小丑》:患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別人希望你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


圖源:網絡

04

這個世界所表達出來的,大多都是人們所樂意看到的景象。

相對於內向而言,這個世界似乎對外向的人更加友好,所以內向的人努力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外向的自己。

相對於孤獨而言,這個世界似乎對合群的人更加友好,所以孤獨的人努力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合群的自己。

相對於悲傷而言,這個世界似乎對快樂的人更加友好,所以悲傷的人努力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快樂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