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块发布会爆火背后: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的传奇创业故事!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肥西老母鸡汤。 ”近日老乡鸡又火出了圈,200块发布会视频一经发布, 仅10分钟,阅读量就达到了10w+。视频中,一位年龄偏长的60后企业家至少使用了16个网络热门梗,拉近了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并且通过展示优质食材、卫生的经营思维,以及对疫情过后市场复苏的信心, 体现一个企业的良心和责任感,满满诚意赢得无数粉丝好感。

200块发布会爆火背后: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的传奇创业故事!

老乡鸡发布会

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述老乡鸡董事长的创业长跑故事,看他如何经过30多年磨练和坚持,打造出了达到800家全国直营店的老乡鸡品牌。


诚信养土鸡 :从1000只养到1000万只


束从轩曾说:“我作为一个养鸡人,我是跟鸡吃在一起、睡在一起,所以对鸡的很多习性特性了解要深入一点。比如说你把我的眼睛给蒙起来,我从这个鸡舍里面走一趟,我就大致能够分辨出这个鸡它有多重,它是热了还是冷了,是饱了还是饿了,因为它声音是不一样的。”


200块发布会爆火背后: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的传奇创业故事!

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

1978 年开始包产到户,己1982 年束从轩开始养鸡。那会儿包产到户以后,家家大丰收,粮食多了,卖粮却变的困难了,也挣不到什么钱,粮食浪费了也可惜,于是就开始了养鸡。用剩余的粮食养鸡,鸡品质好,而且卖了鸡还能有些钱。于是,1982年,第一批1000只鸡正式开养。


从1982年开始,整整16年,束从轩说自己只休息过13天。


200块发布会爆火背后: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的传奇创业故事!

老乡鸡线下门店

束从轩说,一开始并不成功,一边养鸡一边搞了一个小型的孵化厂,把别人的鸭蛋孵坏了,把家里所有积蓄大概五六千块钱都赔给了对方。当时非常狼狈,连周边的人都看不起我,但是我这个时候信念非常坚定,就是从哪跌倒从哪爬起,于是我就去种庄稼,把庄稼卖了以后再拿钱买鸡苗再弄。到目前为止呢,我们老乡鸡养鸡量一年大概在 1000 万只左右。


束从轩表示:“这个事情坏事变好事,一开始创业碰到这个事情,使我知道诚信比什么都重要,我这一路走过来30多年,没欠过客户一分钱。”


造就民族餐饮品牌: “老乡鸡”从安徽火向全国


到九十年代末,土鸡的市场悄然升温,当时已是土鸡养殖大户的束从轩,在一次偶然的培训中接触到了餐饮行业。


2003年时,第一家肥西老母鸡开店营业。“不过这一家店我筹备有三年多时间”束从轩说,一开始白天养鸡,亲自培训员工,晚上写各种手册,写了有半年时间,总共写了6本手册,有店长手册、产品手册、卫生手册、选址手册、员工手册像这方面一共是6本,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已经有24本。


束从轩还给制定了老乡鸡中式快餐标准,就拿鸡汤来说,首先必须是土鸡,断腿断翅的不行,那是残次品。其次从宰杀到提供给客人,必须在2个小时内完成,保证最新鲜最原汁原味。


从1983年开始养鸡,到2003年创办了肥西老母鸡,坐上了安徽快餐行业“龙头”的宝座后,并开始进军江苏和湖北,并顺利扎根南京和武汉,逐渐发展到被中国饭店协会和中国烹饪协会先后评为中式快餐全国榜首。目前,全国直营店达800家,在视频中,束总表示2020年将加速布局全国,发力北上深。

200块发布会爆火背后: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的传奇创业故事!

老乡鸡线下门店

束从轩为“老乡鸡”建立起了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门店的全产业链模式。把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卫生标准、选址标准等全部制定好才去让餐厅开起。这体现了一个有着多年经营经验的企业家的严谨。这也成为如今老乡鸡能够做大做强的原因。


束从轩“30多年我们一路走来,我觉得呢我就是只爱一只鸡,也就是老乡鸡。我觉得我们创业呢一定要卯住一件事,把它做精、做深、 做透,我们一开始只能开一米的口子,要把它做到一千米的深度。”


“那么我本人的品格是什么呢?我就是要做好每一餐,每一个菜、每一顿饭,就是要把那些年年月月在厨房里面做饭的同胞们给解放出来,我就是要老乡鸡成为中国人的家庭厨房,使每一个城市都有我们的老乡鸡。”


创业建议:再大困难咬紧牙关就能过去


对于目前人人创业大环境,很多年轻人也在创业的浪潮的随波逐流,迷茫失措。束从轩给出了他自己的建议:现在的创业环境比当年好了很多,当下年轻人的消费能力不同,人们追求个性化,这就催生了很多细分行业;对于每个创业者来说,由于众多风投机构的存在,好想法不愁拿不到钱,创业者也能更好的获得基础创业资金,加上国家优惠的创业政策和整个信息化这个大时代,这些都为创业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条件。


对于创业来说,选对行业十分重要,看准了一个行业,就要在这个行业里精耕细作,这也是必备的条件。束从轩总结到:“我们在一路过程中都遇到很多困难,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真正的困难。再大的困难咬紧牙关也能过去,希望每一位创业者都能坚持不懈,咬紧牙关去攻克每一个困难与挫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