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勸學第一人之皇帝陛下

大家好,閒來無事聊聊歷史,今天突然在頭條上看到了這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於是閒來無事就瞭解一下這句詩的出處,今天咱們就聊聊寫這首詩的人。

古今勸學第一人之皇帝陛下

宋真宗-《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意不意外,驚不驚喜,寫這首詩的人是一國之君皇帝陛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我們小時候看的《故事會》啊,包括看的一些影視劇啊,裡面有很多故事,講一些年輕讀書人進京趕考,就喜歡背誦”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

這首詩從內容上來看,比較淺顯易懂。就是教育人們不用把心思放在購買良田,建造房屋上面,出門也不要怕沒有隨從,娶妻不要怕沒有好的人。只要用心讀書,一切都會有的。這樣赤裸裸,又如此直白的宣揚讀書上進的好處。你很難想象這些是一位皇帝說出來的。但這就是事實。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其實勸學這件事,由來已久。唐代的顏真卿就做過《勸學》詩。來勉勵大家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光陰,以免老了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宋代的朱熹《偶成》一詩中也有同樣的意思。”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也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從這些人中不難看出,勸我們好好讀書的要嘛是詩人,要嘛是做學問的人,思想家啊等,這皇帝還是第一位吧。

說起宋真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不過大家一定聽過”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小時候的電視劇裡面演的,我猜你肯定看過。其中的太子就是宋真宗的兒子,也就是他的繼任者。

宋真宗趙恆

宋真宗趙恆(公元968年-公元1022年),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第三個兒子。按理來說這個皇位是輪不到趙恆來繼承的,但說來也巧,他的大哥得了精神病,二哥又不幸暴斃,結果他就順水推舟繼承了皇位。

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為宰相,勤於政事,分全國為十五路,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述職,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遼人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真宗親征。剛開始的時候,宋真宗畏懼遼人的勢力,死活不同意。最後還是寇準據理力爭,宋真宗才勉強同意親征。雙方軍隊在澶淵交戰,初期宋軍取得了一些勝利,但因真宗畏懼遼人的聲勢,並慮及雙方交戰已久互有勝負,不顧寇準的反對,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歷史上稱"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在我們看來就是城下之盟,是屈辱的和談。但在當時看來,還是有很多的好處的。它以空間換時間,給大宋換來了幾十年的和平,使得宋朝能夠安心發展經濟,百姓安居樂業。它還開通了宋遼之間的互市貿易,宋朝用自己的瓷器,絲綢等來換取遼人的馬匹,肉類。加強了兩國人民的流轉往來,有利於民族融合。這些都為”鹹平之治“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客居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出資,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建築形式建造了泉州清淨寺,佔地2500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處伊斯蘭教寺。

同年,河南虞城富人曹誠在商丘建學舍150間,聚書1500餘卷,“博延眾生,講習甚盛”,宋真宗賜名“應天府書院”,為中國四大書院之一。

同年,趙恆追封孔子弟子顏回等十人公爵,曾參等62人為侯爵,先儒左丘明等19人為伯爵。

趙恆在位的25年,治理有方,北宋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社會經濟繁榮,北宋比較強盛,史稱“鹹平之治”。但對外政策上卻有軟弱之心,遼國入侵,以宰相寇準為首的少數人極力主張抵抗,雖然他們說服宋真宗御駕親征,雙方在澶淵相交,宋勝,但真宗畏於遼軍氣勢而就此罷兵,定澶淵之盟。

宋真宗統治後期誤用人才,以王欽若和丁謂為宰相。同時又信奉道教和佛教,稱受天書,封泰山、祀汾陽,修建了許多寺廟。這樣說來的話,真宗也有他的不是。

宋真宗時,冶鐵工藝進步,鐵製農具日益普及,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億多畝),又引進暹羅良種水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景德年間,專門製作瓷器(原名白崖場)的昌南鎮遂改名為景德鎮,貿易盛況空前。

富弼:① 帝王之使人,不可不度其才。度其才而使之不容刮避,則命令重矣。真宗用郭贄、陳若拙守藩郡,各辭其任,一固遣,一責降,誠得使人之術。②人主聽納不可不謹,若容片言之欺,小則系一人之榮辱,大則系天下之利害安危,可不謹哉?謹之之術,惟在防微;防微之術,莫若左右之言不及也。真宗不以一內侍臣言進退官吏,聽納之道,謹之至矣。

王稱:宋興,承五季之餘,天下得離兵革之苦,至真宗之世,太平之治,洽如也。鹹平以來,君明臣良,家給人足,刑措不用,契丹請和,示以休息,德明納款,撫以恩信,於是朝帝陵、封岱宗、祀汾睢、謁亳社,絕代曠典莫不具舉,禮樂明備,頌聲洋溢,崇本報功以告神明,千載一時,豈不休哉。噫!守成之賢,致治之盛,周成康、漢文景可以比德矣。

朱元璋:真宗亦號賢君,初相李沆,日聞災異,其心猶存警惕,厥後澶淵郎盟,大臣首啟天書以侈其心,群臣曲意迎合,苟圖媚悅,致使言祥瑞者相繼於途,獻芝草者三萬餘本。

蔡東藩:澶淵修和,本出真宗本意,觀其在道逗留,望敵驚心,一若身臨虎口,慄慄危懼。賴寇準力請渡河,敵氣少沮。化干戈為玉帛,得以振旅還京,此非寇公之功,烏能至此?王欽若乃以孤注之言,肆其讒間,木朽蟲生,仍由真宗膽怯之所致耳。迨至天書下降,舉國若狂,欺人欺天,不值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