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莎士比亚《奥瑟罗》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形象地道破了嫉妒心的可怕和危险的后果:“

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品,谁就要受它的玩弄。”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也说过: “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

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嫉妨”二字, “嫉”是指憎恨那些超过自己的人;“妒”是指埋没贤良的人。嫉妒是对别人各方面条件优于自己的恐惧与怨恨。它是人类最原始、生命力最强的一种情感。嫉妒情感具有普遍性、隐藏性、指向性、攻击性等特性。

三国时期的青年才俊周瑜,被苏东坡赞为“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何等的潇洒和风流倜傥。可惜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屡次加害诸葛亮,结果事与愿违,自己反被诸葛亮气死。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周瑜临死前曾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道出了自己的苦闷之情,也是他嫉妒心理的真实写照。对诸葛亮智慧的强烈嫉妒, 使心胸狭窄的周瑜自戕自毁。

周瑜被历代论家指有“量窄”之弊。南宋的陈亮在其《史论》一文中说道:“使斯人不死,当为操之大患,不幸其志未遂而天夺之矣。”今人卢弼也说: “周瑜在则可,如无瑜者,权必不能独挡曹。”才华横溢的周瑜本可以为东吴建立更卓著的功勋,只可惜嫉贤妒能、气量狭窄的性格,终于导致了他悲剧命运的发生。

什么是嫉妒?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嫉妒是一种感觉到动机综合性质动过程。是包括有表绪、心理乃至行为等表现的综合性过程。也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行为过程

嫉妒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之一,是一种人际关系与人的情感表现。每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总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如果能够调整好心态,变嫉妒变为动力,激发斗志,嫉妒就会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反之,不能很好地调节自身的情绪,嫉妒就会变成一把双刃剑,害人害己。

本文拟从周瑜英雄气短的悲剧性格入手,分析嫉妒情感产生的根源和特性以及过度的嫉妒带来的危害,并就如何克服不良的嫉妒心理成就完美人生的提出一些建议。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一、周瑜其人以及性格悲剧

周瑜,东汉末年东吴杰出军事家,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经预谋略。当曹兵压境时,孙权任命年轻的周瑜为大都督,指挥赤壁之战。在他的指挥下,东吴以少多,以弱胜强,谈笑间,橹灰飞烟灭,大破曹军,留下了千古英名。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盗书”中。周瑜的才智、风采被发挥得淋漓至尽,想必看过的人都不会忘记。

当时曹军百万,南伐至三江口。周瑜也带兵在兰江口安营扎寨。彼时,刘备新败,东吴将少兵弱,双方势力悬殊,周瑜却镇定自若,毁曹书、斩来使,首战得利,表现了出色的将帅之才。

当周瑜得知曹操起用了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时,为防止对方变水战中的被动为主动。周瑜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以及他对荆州降将多不信任的顾虑,趁说客蒋干从北而来,巧设离间计要除掉蔡、张二人。

书中对周瑜的才能和智慧进行了形象的描绘,突出了周瑜的神机妙算和高超演技。在整个施计过程中,周瑜做到了无懈可击。他与蒋干同榻而眠,先是装醉,不仅“鼻息如雷”,而且“呕吐狼藉”,一副醉公子的形象酒之态惟妙惟肖,出神入化;为了使让蒋干相信假信的内容,他不仅梦中念叨“看曹贼首级 ”,而且虚拟江北来人报信,“急切中不得下手”,可谓天衣无缝。

在周瑜的表演下,求功心切的蒋干对密信的内容深信不疑,行窃也周瑜掌控和意料之中。在群英会上,“满座欢笑”,轻松异常。在笑声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挥洒自如、才智超群的卓越将领,一个风流倜傥、志满意得的英俊才子。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在周瑜的精心策划和精彩表演中,蒋干被一步步引入了圈套,糊里糊涂地做了周瑜借刀杀人的工具。最终,周瑜不动一刀一枪,不费一兵一卒,便轻而易举地除掉了心腹之患蔡张二人。

仅此一举,周郎才气便堪使后人望风折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正是对周瑜英雄才气的艺术评价。

但就这样一个在赤壁之战中取得首功、为世人所崇拜称赞的伟大谋略家,在三国中的最终结局却落得个被诸葛亮气死的悲剧下场。这与他的性格不无关系。

1、“智商高,情商低”的性格悲剧

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三国演义》中周瑜身居东吴都督的要职,既表现出风流倜傥、从容不迫的特质,同时又存在脾气暴躁、目光短浅、心胸狭窄等性格缺陷,最终被气而亡。这样的落差反映出周瑜“智商高,情商低”的特点,当他遇到了难以战胜的对手时他的性格缺陷被无限放大,这也是周瑜的性格悲剧所在。

周瑜与诸葛亮二人拥有伯仲之间的智商。例如周、诸葛两人都同时想到以火攻击败曹操:“

瑜邀孔明入帐共饮。……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瑜曰: ‘既我两人所见相同,更无疑矣。幸勿漏泄。’”如果单论谋略上的争斗,周瑜与诸葛亮其实胜负难定。两人的差距不在谋略而在于性格。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周瑜也有宽宏大量的时候,只不过只有在对周瑜自身或其阵营有利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例如举荐鲁肃和二张是在保证自身地位稳固的前提下,为了扩大东吴的利益而进行的。而当他发现有人威胁到他的地位或者利益的时侯,平日宽宏大度的性格就荡然无存。

小说中的他才智过人,但其计谋又屡屡被诸葛亮识破。当曹操大军压境之时依然不顾大局,屡次对诸葛亮起杀心。表现了周瑜不仅才低,而且志短。在赤壁之战中, 他对出身于隆中陇亩的“诸葛匹夫”既瞧不起又嫉妒,三番五次想要加害诸葛亮;周瑜关心的不仅仅是如何最终打败曹操,更重要的是压倒或者直接除去他的盟友诸葛亮。

周瑜几次想谋杀诸葛亮 (也包括谋杀刘备在内) 都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刘备集团的通力协作,东吴集团只凭一已之力和孤军奋战是不可能战胜曹操的。而谋杀孔明和刘备都是直接破坏孙刘联盟的。

在第 49 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中:“……瑜骇然曰: ‘……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周瑜大惊曰:‘此人如此多谋,使我晓夜不安矣!’鲁肃曰: ‘且待破曹之后,却再图之。’”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这一小段心理描写表达了丰富的内涵。首先表现周瑜对孔明的杀心既是为公利也是为私利,其次以鲁肃的忠厚反衬周瑜的嫉妒,第三借周瑜之口表现诸葛亮的才智之高。

作者借鲁肃之口,表达周瑜如果有足够的气量的话,就会如鲁肃所讲“且待破曹之后,却再图之。”周瑜的严重心理缺陷导致了他的性格悲剧,说明周瑜具有的只是女人一样的嫉妒,而没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在与诸葛亮的明争暗斗中失利后,周瑜不得不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并对鲁肃说: “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将诸葛亮视为东吴发展的绊脚石。

他三番五次想打败诸葛亮乃至消灭刘备集团,实现自己的天下二分之计。然而他的处心积虑的计谋都被孔明一一识破。一向自以为是,受孙策和孙权看重的常胜将军突然遇到难以战胜的对手,心中难免郁郁不开,并有了沉重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深深地打击了周瑜,而正是因为周瑜的“低情商” ,使他面对困难时难以调整自我心理,并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周瑜的性格不仅加速了自己的死亡,而且最终发展成性格悲剧。

2、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中一段生动的故事。赤壁大战后期,曹军既败,孙、刘两集团又围绕以荆州为中心的地盘归属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而演义出”三气周瑜“的故事,又进一步表现出周瑜的心胸狭隘、勇气有余而度量不足的性格悲剧。

《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孔明一气周公瑾”中描述道,赤壁大战后,周瑜意在夺取南郡、荆州、襄阳,本以为会马到成功。在收复南郡时,周瑜中了曹军一箭,医生警告他说: “此箭头上有毒,急切不能痊可”。意思是说,若怒气冲激,其疮就会复发。按理说,明智的话,周瑜应当谨遵医嘱,保持冷静的心态,养好身体,以图大计。但当他听说南郡意外地被诸葛亮所袭,他立时按捺不住愤怒,把医嘱抛诸脑后;随后,当探马又陆续报来荆州、襄阳等地也都被诸葛亮用计占领的消息时,周瑜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叫一声,金疮迸裂。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诸葛亮设计“借荆州”,名为借实为夺,此诸葛之计也。但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能决定整个战争的负。荆州、南郡、襄阳三城虽被刘备占领, 但吴国的力量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从长远看,为了对付北方强大的敌人,孙刘联盟还需要加强合作。因此,周瑜大可不必大动肝火,而让金疮迸裂,身体受损。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孔明二气周公瑾

”中,周瑜为取荆州,鼓动孙权使嫁妹之计,骗刘备往东吴,还亲自为刘备和孙权之妹作媒。意在囚禁刘备为人质,继而夺取荆州。但被诸葛亮识破此计, 还将计就计让刘备与吴侯之妹成了亲。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依孔明之计,刘备携夫人几经周折离开东吴,周瑜闻之,亲自带兵追赶,却被诸葛事先安排好的关云长、黄忠、魏延等将追得无路可走。当他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 “

周郎妙计安天下, 陪了夫人又折兵! ” 瑜怒曰: “可再登岸决一死战! ”黄盖、韩当力阻。瑜自思曰: “吾计不成, 有何面目去见吴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周郎气得坠落马下,不省人事,大叫一声, 金疮迸裂。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第五十六回“孔明三气周公瑾”中,写周瑜以取西川为名,假道荆州,想趁势夺回荆州,但不幸又被孔明识破了“假途灭虢”之计,并派关羽、张飞、魏延、黄忠将周瑜四面包围,使周瑜劳师而无功,气得他金疮复裂,坠于马下。被左右急救回船后, 又听军士传说: “玄德、孔明在前山顶上饮酒作乐。”

这时, 小说写道:“(周瑜)长叹一声, 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乃聚众将曰: ”吾非不欲尽忠报国, 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 共成大业。“言讫, 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 “既生瑜, 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寿三十六岁。”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关于“三气周瑜”,毛宗岗在第五十七回曾经批道: “周瑜少年,经怒不起,盖其读书养气之学不及孔明耳。”

周瑜的性格和经历决定了他无法容忍能力比他强的人。他处心积虑地想要除掉诸葛亮,就是因为诸葛亮的智谋胜他一筹。在周瑜与诸葛亮进行直接军事交锋时,如围绕着夺南郡、取荆州以及“美人计”等方面的明争暗斗,处处都以周瑜的失败而告终,处处也都显现出周瑜的意气用事与气量狭隘。

他一生走的最糟糕的一步棋是要借嫁孙尚香给刘备以消耗刘备的意志,结果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并因此而死。可以说,周瑜是被自己的性格逼死的。他嫉贤妒能、气量狭窄的性格,终于导致了他悲剧命运的发生。

二、嫉妒情感的特性

性格即命运”,即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就决定什么样的命运。心胸狭窄、急躁易怒、骄傲自满等缺点,是导致周瑜身亡的直接原因。在孙、刘联合共同抗曹中,心胸狭隘的周瑜曾多次设计杀害诸葛亮,周瑜的性格决定了他无法容忍能力比他强的人。由于偏执而狭隘的性格对其命运的支配,从而铸就了一代英魂的悲怆。

1、嫉妒具有普遍性

日本学者诧摩武俊在《嫉妒心理学》中谈道: “任何一个人, 只要他有改善现状的愿望和不愿输给别人的思想,在他一生中嫉妒就会不断发生”。正是由于嫉妒具有普遍性, 在人的一生中,嫉妒和被嫉妒的情感体验几乎人人都有。即使嫉妒情感不强的人, 有时也会感到内心蠕动着轻微的嫉妒之情,嫉妒的萌芽会在不经意间生长于心。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在改革开放、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生活中充满了竞争,适者生存、奋斗已成为时代的代名词,没有人能够超然于自我,置身于事外,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如果在现实中做不到,情绪就会创造出内部的精神现实,通过对别人的贬低、忽视来获取心理平衡。但凡事要有度,嫉妒也一样,一旦过度就会害人害己

2、嫉妒具有隐藏性

嫉妒即是隐藏于人体身体内部,它是一股巨大的潜在力量, 虽然看不见,抓不着,却犹如影子般与人如影相形。只要有人的地方,嫉妒就无处不在。

它隐藏于世间的各个阶层、各个角落和每个人身上。无论你是高高在上的达贵显贵,还是仰人鼻息的贫民百姓,嫉妒之心人皆有之。但大多数人不会毫不遮掩地将它表露出来,甚至有个别人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连自己的嫉妒感情也未曾发觉。所以说, 嫉妒情感具有隐藏性。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正如诧摩武俊说,有了激烈的嫉妒感情,“而不一定立刻显现于表面”,“在引发事端的场合, 反而是冰山一角, 许多嫉妒都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 使乌漆乌黑的功能发酵, 以歪曲的形态爆炸开来”。“嫉妒能使亲密的好友翻脸,双方都会受到伤害,可以说, 它是一种令人无可奈何的感情,象征着人性的弱点与丑恶的一面

。”

3、 嫉妒具有指向性和攻击性

英语中有句谚语是“嫉妒之箭射向他人, 也对自己造成伤害”。当心中产生强烈的嫉妒情感时,便忍不住要去伤害对方,甚至阻碍别人前进的步伐。因此说,嫉妒情感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强烈的攻击行为。

一个人不是被自己的嫉妒情感折磨得痛心疾首、痛苦万分, 就是被他人的嫉妒所打击压制、诬蔑陷害, 甚至遭到人身攻击或伤害。即使那些想超然物外、品德高尚、把名利得失看得很淡的人,虽然他不曾去嫉妒别人,但也难逃被他人嫉妒,甚至受到攻击和陷害。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嫉妒就像凶神和灾星,嫉妒像传瘟一样传到哪里,哪里就要变成没有硝烟的战场,将爆发一场有形的战争或无形的决斗场。

4、嫉妒具有弥散性

嫉妒是一种顽强、持久,带有弥散性的一种心境,它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它是一种卑劣顽固的情欲,一旦产生,就会无休止地消耗人的体力和精气,吸吮着人的营养,侵蚀着人的机体,直至把人变成一具精神僵尸。产生的嫉妒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地宣泄,久而久之会变成怨恨。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三、嫉妒情感的危害

1、嫉妒会影响健康

心理研究证明,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病态心理,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及社会道德情操水平。强烈的嫉妒心理会破坏我们与他人的正常交往,直接影响自身的情绪;而不良情绪又会极大地降低学习效率和生活幸福感。一个人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控制嫉妒心理,任其发展,就会导致心理扭曲,严重时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宋代王安石曾说:“ 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嫉妒常会使人自寻烦恼。有嫉妒情感的人,在害人的同时也害了自己。因为嫉妒心理会导致某些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的发生,严重时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黄帝内经》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也就是说,百病之伤于气。嫉妒之情若得不到很好的控制, 极易引起高血压、心脏病、头晕、失眠、多等多种疾病。长期陷于嫉妒情感而不能自拔的人易患精神分裂症,严重者还会出现幻听、幻觉,久之还会发展为精神上病变,严重地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说嫉妒是健康的隐患,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2. 嫉妒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交往

人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与他人相互建立的关系网中,一旦与他人产生利益冲突,受到某种伤害或有挫折感时,就可能会产生嫉妒等不满或带有敌意性的心理。

有严重嫉妒心理的人,因为个人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消极眼光和心态对待人生,以敌视的心态对待朋友和同事,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使自己和他人处于恶劣环境之中。

有些个性较强、嫉妒心又较强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图谋压倒别人,非难别人,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事业发展,认为只有把对方打倒,自己才有可能抢先优势地位,实现个人愿望。但这种打压别人的嫉妒心理不但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学习,也严重影响了与周围同志间的正常关系及正常社会交往,其实得不偿失。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四、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消除嫉妒心理

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上,人人都会有嫉妒心,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总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如果能够调整好心态,把嫉妒变成动力,变成激发斗志的火种,给工作树立新目标,给生活注入新的活力。那么嫉妒就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自身的情绪,嫉妒就会变成一把双刃剑,害人害己。

在现实中, 嫉妒与被嫉妒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并存。一个人在嫉妒他人才能超过自己的同时, 也可能被另一个处处不如自己的人所嫉妒。正确的态度是,加强个性修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宽以待人,处理好人际关系,消除嫉妒心理,这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事业的发展。

如何才能消除嫉妒心理,不妨试试以下一些心理学方法来进行自我训练:

  • 暗示法:用积极乐观的话暗示自己。如“
    别人有的优点我也有,只是目前没有呈现,还属于内在潜力有待开发。”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整心理状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鼓励自己,学习接纳自己和控制情绪。
  • 认知法:全面地认识自我,用正确的眼光看待竞争。竞争是为了更好地寻找差距,更快地成长和进步,更有效地取长补短。不要把竞争对手当成仇敌,也不要把嫉妒当做要强的表现。要通过正确的努力用和能力与他人竞争。更要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分享他人的快乐。
  • 升华法:有意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多去接触和学习更多的知识。假如嫉妒情绪产生了,也不要怕,如能把嫉妒对方的优势当作自身追求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当通过努力获得对方所具有的优势时,嫉妒也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


别让嫉妒成为心魔:从周瑜的性格悲剧浅析嫉妒情感的根源及特征

后记: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嫉妒源于一种不服输、不甘心的内心态势,产生嫉妒心理也是正常的。当我们把它当成前进的动力,则既能促进个体发展,又不会伤害他人。学会接纳自己、提升自信、尊重他人,培养沟通能力,从而发展自我、完善人格、开阔视野、提升修养。就能拒绝嫉妒这个“绿眼妖魔”的玩弄,从而成为有风度、有内涵、有广度、受欢迎的人。

作者随缘: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温柔善感的双鱼座女主。爱生活,爱写作,对生活有梦想有激情,珍惜那些看起来平淡的幸福时刻。相信有事做有所期待,日子就是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