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文玩很小眾, 但曾經身份高貴, 還被當做國禮贈送他國

文玩世界千奇百怪,有的文玩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導致普及度不夠,這種通常被稱為小眾文玩。

在廣東省高州市寶光街道西岸村,有一棵百年老樹,樹高21.1米,樹幹粗壯,其底部需六七人才可合抱,樹冠覆蓋面積5畝多。而這棵樹上結的種子,就是一種小眾文玩——緬茄菩提。

這是我國唯一一棵樹齡超百年的緬茄樹,而這棵樹的種子做成的工藝品曾經於1957年作為"國寶"贈送給前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這種文玩很小眾, 但曾經身份高貴, 還被當做國禮贈送他國

緬茄樹原產於緬甸,因結的種子像一個茄子而得名。它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由光滑的紅黑色子葉部分,一部分是黃色的蠟頭,而這個部分非常堅硬,可用於雕刻成工藝品。

在清朝時期流行用緬茄菩提來雕刻印章,不僅使用時手感非常好,而且還精緻美觀。

這種文玩很小眾, 但曾經身份高貴, 還被當做國禮贈送他國

清代緬茄菩提印章

高州的這棵古樹,可以說是全國唯一一棵緬茄菩提樹。因為後來人們通過嫁接或其他方式培植出來的緬茄結的種子,其蠟頭都不夠堅硬,不能用於雕刻。

所以幾百年以來,緬茄雕刻工藝唯屬高州一地,高州的老鵰刻藝人精益求精,用緬茄雕刻的作品享譽國內外。

這種文玩很小眾, 但曾經身份高貴, 還被當做國禮贈送他國

緬茄菩提除了雕刻成章,或者雕刻成十二生肖、花草蟲魚等形象外,既然叫它“菩提”,那麼就有人將它們穿起來當手串盤玩的,但是事實證明緬茄菩提作為手串不符合我國文玩人們的審美,所以就沒有流行起來。最終,還是將它們作為雕刻比較靠譜。

這種文玩很小眾, 但曾經身份高貴, 還被當做國禮贈送他國

由於緬茄菩提在我國產量比較小,而傳統的雕刻工藝又面臨著幾近失傳的情況,所以市面上並沒有出現好多緬茄菩提的雕刻作品,宣傳力度也不夠大,算是比較小眾的文玩。雖然這東西稀少,且手工藝珍貴,但是並沒有值多少錢。

雖然它小眾,但是歷史悠久,曾經身份還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