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看电影

七八十年代,农村里看的最多的是露天电影。公社里的电影队到各个大队轮番播映。什么《红楼梦》,《大闹天宫》,《劈山救母》,《追鱼》,《永不消失的电波》,《地道战》等我们都看了好几遍。

下午3-4点,公社电影队的樊小方到三大队小学,在老师办公室支起一个倒带机,把电影胶片按播放顺序放好,然后在操场上支起银幕。等待天黑,就开始播映。观众都是大队的村民,小孩子居多,各自带着小板凳来看电影。偷懒的就空着手,在地上垫张纸,席地而坐。

大家看电影都聚精会神的,直到中间换片的时候,才去边上的菜地里小便解手。有时,换片会出小故障,我们称之为“拆蜡烛”。电影机的两个圆盘吱吱地转,精彩的电影情节牵动着大家的心。

春节里,有时也去镇上的电影院看电影。不过小孩子很少买票。有时,趁着大家一窝蜂进门检票,就随着人流挤进去。有时候,借着细小的身体,从篱笆缝里钻进去,从电影院的厕所进门看电影,还有就是拿着半张和本场颜色相同的,但已经检过的电影票,骗过检票员而进去看电影。

电影院里的木头板凳,随着观众的进入啪嗒作响,电影一开始,就全场静悄悄。电影院里还时常有人拿个手电筒在查票。银幕上播放抓特务的故事,银幕下演着抓逃票者的真事。看到有人在查票,我们几个逃票的小孩就迂回作战,绕开手电筒,躲到银幕后面,倒是因为这个躲藏,看到银幕后的图像都是左右反的,银幕上的子也是反的。剧终时刻,观众散席,又听啪嗒啪嗒的座椅声。有的急忙去厕所撒尿,有的就从前门后门散场离开。电影院里看过的电影也不少,《黄英姑》,《东进序曲》,《闪闪红星》,《自古英雄出少年》,《少林寺》,《南北少林》,《牧马人》等,还有外国电影《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

考上高中后,去了县城,也去沙洲影剧院看了一场电影《超人》,记得坐在第一排,仰着脖子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