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情感樹洞 戴上心靈口罩 應城市築牢抗疫心理健康防護牆

三月的應城,春意盎然,人們的生產生活逐步恢復正常。

然而就在這剛剛過去的兩個月,一場驚心動魄的抗擊疫情生命保衛戰打響,許多人擔驚受怕、焦慮、失眠,甚至抑鬱,在同新冠肺炎肺炎鬥爭的同時,另一條戰線也在悄然構築——應城市持續推進心理援助與危機干預活動,為戰勝疫情同樣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驅心魔:為患者強信心

“新冠肺炎的治癒率是非常高的,那麼多救治成功的事實證明這種病是完全可以治癒的,你不必過多的擔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配合醫生治療,康復就越快。”

2月13日,應城市人民醫院康復科病區,主任醫師許華明正在對來自城中的患者李一姍(化名)做心理疏導,以增強其戰勝病魔的信心。像這樣的場景也是疫情期間救治患者的常見一幕。

“從2月初開始,就發現一些新冠肺炎患者出現精神抑鬱、心理障礙的情況明顯增多,不想吃不想喝,精神狀態不佳,甚至有暴力傾向,出現排斥治療行為。”應城市衛健局副局長景波林介紹說,“發現這種苗頭,我們及時聯合黑龍江援應醫療隊組織心理健康專家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逐步恢復其與病魔戰鬥的信心。”

疫情初期,患者迅速增多,應城市中醫院成為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醫院組織心理專家團,定時巡診,尤其是加強精神疾病、新冠肺炎雙重患者的心理援助治療。

應城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熊萬年等專家就多次到該市中醫院對患者進行心理援助治療,三五分鐘的交流疏導,使得患者有了更多的精神慰藉和依靠。

搭建情感樹洞 戴上心靈口罩 應城市築牢抗疫心理健康防護牆

▲熊萬年醫生對相關群眾進行心理援助疏導

“有個新冠肺炎患者,他的妹妹得了同樣的病已經去世,這對他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打擊,不想吃飯,不想治療。最後通過我們積極勸說,詳細講解新冠肺炎可治,減輕了患者心理負擔和壓力,最後他配合治療,並開始進食,現在已成功治癒。”熊萬年介紹一個心理危機干預案例說。

患者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而一小部分治癒後的患者還會出現焦慮、失眠等心理不適症狀。

不拋棄不放棄,任何時候,應城市防控指揮部領導下的各地各單位、各醫院都是一如既往地關心關愛患者、隔離人員等。

有個確診患者治癒後,到湯池隔離點隔離期間,萌生了輕生念頭,隔離點上下給予關心關懷,精心準備高質量的伙食,並進行心理危機干預關愛,成功地化解了該患者心理危機。

同時,在疫情期間,應城市精神衛生中心等醫院還開通心理諮詢熱線電話,對新冠肺炎患者、醫護人員、社會群眾都可進行心理諮詢與疏導。

鑑於疫情的持續、患者的精神心理需求、醫護人員的身心疲憊、群眾長時間的閉門宅家等實際,應城市將心理危機干預融入疫情防控總體工作中去,出臺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心理援助和危機干預工作方案》,系統化的心理援助疏導培訓等工作迅速開展。

解焦慮:為幹群送暖心

疫情期間,在群眾中間,存在著一些極端擔心害怕患病的個例,出現心理障礙,在鄉鎮、村社區、醫院的及時心理危機干預援助下,都得到了妥善化解。

四里棚一位村民,年前從武漢回來,回來後擔心被感染,到醫院做了各種檢查,醫生也明確說沒有患新冠肺炎。但他依然跟村支部書記說自己得了病,辦事處將其“隔離”了幾天,又檢查了一遍,再次確認身體無恙,他這才放心回家。

還有一個發熱病人,檢查後是普通發熱症狀,但本人依然認為患了新冠肺炎,開始居家隔離。鎮村幹部幾次到他家裡去慰問,在生活上給予關心,送給他土雞湯補身子,市精神衛生中心的醫生還與其進行聊天疏導。一場自我幻想式的心理障礙得到有效化解。

由於疫情長時間宅家,群眾有心理波動、心理問題需要疏導化解,各方也都在努力解決。然而,長時間重壓工作下的衝在前線的基層黨員幹部們未嘗不需要心理疏導、關懷與關愛。

兩個多月來,從市直機關到鎮村幹部,許多同志都沒有好好休息過一天,工作上一天忙十幾個小時的大有人在,身體上疲憊,精神上壓力大,尤其是對工作中接觸確診、疑似、發熱等人員的擔心。關心關愛基層黨員幹部,心理援助輔導提上日程。

搭建情感樹洞 戴上心靈口罩 應城市築牢抗疫心理健康防護牆

▲四里棚對街道、村、社區幹部進行心理輔導培訓

3月20日,長江埠邀請專家為街道、村社區幹部主講了一堂心理危機干預輔導課。

3月23日,四里棚對街道村社區幹部進行心理輔導培訓。

3月24日,義和鎮對鎮村幹部進行心理輔導培訓。

3月25日,應城市對志願者進行集體心理輔導培訓。

……

一場場心理輔導培訓次第開展,而這些受培訓的鎮村幹部又迅速成為一面服務群眾進行心理疏導援助的旗幟。各鄉鎮在疫情期間頻使招數,為群眾排憂解難,心理疏導援助,為抗疫的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搭建情感樹洞 戴上心靈口罩 應城市築牢抗疫心理健康防護牆

▲應城市對志願者進行心理輔導培訓

四里棚、城北、郎君、陳河、義和、楊嶺等鄉鎮採取“統一+個性化”服務方式,組建“抗疫”心理諮詢志願服務隊,並創建微信群,鎮村黨員幹部、志願者在群裡積極為各位返鄉村民答疑解惑,開展心理疏導。

東馬坊、長江埠、三合、湯池、楊河等鄉鎮通過線上對群眾電話隨訪、微信關注,在村微信群轉發疫情防控消息、防護小知識、正能量故事等,全面掌握群眾心理狀態。

開發區、城中、田店、黃灘、天鵝、南垸等地以線下體溫檢測、日常走訪為契機,開展談話談心、教育引導,利用“小喇叭”到重點村莊、社區,通過戶外喊話開展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服務,鼓勵群眾規律居家生活作息,通過看電視、上網、聽音樂等方式進行休閒娛樂,放鬆心情。

同時,應城市還成立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心理救援醫療隊,依託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精神衛生中心和18所鄉鎮衛生院接受培訓的醫務人員進行門診諮詢疏導,同時依託96120熱線開展心理援助疏導服務。

建防線:為醫護披“鎧甲”

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上,精神壓力最大的兩個群體,就是患者和醫護人員。醫護人員面對新冠肺炎風險和心理衝擊絲毫不亞於患者的心理壓力。

“一些醫護人員剛開始也有恐懼心理,疫情初期,相關醫療設備及救治經驗不足,還有一些醫護人員甚至工作時暈倒,環境極其艱苦,這都對醫護心理造成影響,出現心理不適等情況。”還有確診的醫護人員,他們是戰鬥過的白衣執甲戰士,是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衛士,在心理上關注關懷醫護群體,排解壓力,疏導情緒,顯得尤為迫切。

對此,應城市抽調專家,對各醫院醫護人員進行心理疏導,公佈相關電話諮詢方式,進行心理測試,在各個醫院開展心理輔導講課等心理援助活動。充分利用會議培訓、巡迴指導、現場解答等方式,為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中參加流行病學調查和消毒等工作的人員以及各部門參加指揮、組織、協調工作的人員提供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和服務。

搭建情感樹洞 戴上心靈口罩 應城市築牢抗疫心理健康防護牆

▲應城市對醫護人員進行心理輔導培訓

人民醫院有個護士長確診,治癒後,隔離期間,出現失眠、呼吸困難等症狀,該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成亞純對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並輔助用藥,精神心理狀態很快好轉。

“通過培訓、心理輔導疏導等措施,來放鬆心情、卸掉心理包袱,這對醫護人員來說是有利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應城市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成亞純說。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的生活生產有序恢復。應城市在對患者、醫護、幹群各個群體心理援助與疏導上,採取了培訓輔導、交流溝通、輔助治療等多個方式進行,化解了一個個個體的心理危機,這對取得戰“疫”的勝利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湖北省工程學院心理學教授王玉花來應城進行心理輔導時講到,“這次疫情讓我們感受到的就是每個人不僅需要有非常強的免疫力,健康的生活方式,更要有強大的心理,只有這樣才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未來,更好地戰勝這個疫情。”

截至目前,應城市已開展心理疏導知識培訓50多次,培訓醫護人員4000多人次,設立對抗新冠肺炎心理輔導站21個,接受心理諮詢3700多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