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痴情的帝王是誰?

ZXLAHY123


戲說歷史,我是遊子dream。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自古多少英雄難過美人關,歷數封建時期的帝王們,雖有後宮佳麗三千,卻不乏只鍾情一人者。對於大清王朝,迄始就出現了一位痴情皇帝:清世祖福臨即順治帝。

眾所周知,福臨乃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九子 ,也是清朝入關後的首任皇帝。他與董鄂妃的唯美愛情故事曾一度被世人傳為佳話。

在一次宮廷選秀典禮上,年輕俊秀的福臨初遇端莊貌美的董鄂氏就對其一見傾心,入宮後的董鄂氏更是獨得皇帝恩寵,短短數月時間,便從董鄂妃升為皇貴妃,順治帝還在冊封大典上頒佈了大赦天下的詔令,此等隆恩古之罕見,同時也從側面說明董鄂氏在福臨心中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

未過多久,董鄂氏就生下了皇四子,福臨更是欣喜萬分,昭告天下稱此子為朕第一子,意在將其立為太子。然事與願違,剛生下不到三個月的皇四子便夭折了。出現這樣的噩耗使得順治帝悲慟不已,更是令本就體弱多病的董鄂氏一蹶不振,至此便臥病不起,於順治十七年撒手人寰,自古紅顏多薄命,年僅22歲的董鄂氏就這樣香消玉殞。

接連刺激使得順治帝傷心欲絕,身體再也無法承受住導致徹底垮掉,未過半年,年僅24歲的順治帝駕崩。這也許就是所謂的“生死相隨”吧。

縱觀順治帝與董鄂氏的愛情故事,令人羨慕同時也夾雜著遺憾。然而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或許這樣的結果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解脫。


遊子dream


大清最痴情的帝王莫過於清順治帝福臨,他對董鄂妃的痴情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

董鄂妃是滿洲八旗子女,至於叫什麼不得而知,史稱“董鄂氏”。董鄂妃年僅6歲,便隨其父在江南一帶生活,所以說,董鄂妃雖說是位滿洲子女,但自幼深受江南漢族文化薰陶。

順治十三年,董鄂妃被福臨冊立為妃。因為董鄂妃天資聰慧,熟讀經史,董鄂妃入宮僅一個多月,便被福臨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之由晉升為皇貴妃,這樣的升遷之快,在整個大清王朝都是罕見的。除此之外,福臨還為他這位深愛的妃子舉辦了隆重的冊封大典,並且還大赦天下。在整個大清王朝這是唯一的一次因為冊封后宮妃子而大赦天下,可見董鄂妃在福臨心中的地位。

入宮一年,董鄂妃便為順治誕生了一位皇子,子憑母貴,這位皇子也是極受福臨寵愛,出生之時,福臨不僅祭天告地,同樣也同冊封其母為皇貴妃一樣大赦天下。只可惜這位皇子不過幾個月便過世了,毋庸置疑,這位深受福臨寵愛的皇子死後享盡了哀榮。

皇子之死對董鄂妃的打擊非常沉重,再加上董鄂妃的身體本來就不太好,董鄂妃因此大病了一場,後因病去世。

董鄂妃的死讓福臨深為悲痛,董鄂妃去世僅三天,福臨便詔令禮部追贈他的這位愛妃為皇后,並且其下葬的規格也非常之高,當時抬梓宮的都是滿洲八旗二、三品大臣。這在整個大清王朝也是非常少見的。董鄂妃去世僅半年,福臨便身染天花追隨她而去,當然這是正史上的說法,野史的說法是福臨看破紅塵,出家為僧。

從順治對董鄂妃的一切行為來看,順治對董鄂妃愛之深,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大清最痴情的皇帝。


混沌聊史


我心目中的答案,可能很多人沒想到——既不是因為和董鄂妃的故事被傳得沸沸揚揚的順治皇帝,也不是因為喜歡珍妃而和母親發生矛盾的光緒皇帝,而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皇太極。

皇太極一生娶了很多女人,比如著名的孝莊皇后。當然,嫁給他的時候還不叫孝莊,而叫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成吉思汗的那個“孛兒只斤”。通過與黃金家族的聯姻,皇太極也成為了蒙古人的領袖,促成了滿蒙聯盟的融合。

但是,皇太極娶的博爾濟吉特氏並不止孝莊一人,還有她的姑母哲哲以及姐姐,也就是海蘭珠。

天聰八年(1634年),時年二十六歲海蘭珠入清宮。而早在天命十年(1625年),她年僅十三歲的妹妹布木布泰(即孝莊文皇后)就已嫁給了皇太極。但是這一點也不影響大布木布泰四歲的海蘭珠獲取比妹妹更多的恩寵。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冊封五大福晉的時候,海蘭珠排名第二,僅次於姑姑。而她的寢宮,也被熟悉漢文化的皇太極命名為“關雎宮”。

次年,海蘭珠就為皇太極生下了皇八子。欣喜若狂的皇太極立刻就把這位皇子確立為繼承人,並且大赦天下,即使十惡不赦之人也可以免罪。只是很不幸,這個小皇子很快就去世了。

因為這次生產,海蘭珠也元氣大傷。幾年以後,身體越來越差的海蘭珠終於溘然長逝。此時,正帶領所有滿洲精銳與明軍主力洪承疇在松山決戰的皇太極不顧前線數十萬軍隊,帶著幾個隨從就連夜快馬加鞭從前線返回盛京。然而當他好不容易才抵達宮城時,等待她的只有已經香消玉殞的海蘭珠的遺體。

皇太極的哀慟持續了很久,連他自己也承認:“太祖崩時,未嘗有此。”其深情如此,後代皇帝,可有能與之媲美?



青言論史


說起清朝的歷代皇帝,當中還果真有不少痴情漢子。順治皇帝痴情於董鄂妃、乾隆皇帝痴情於富察皇后、光緒皇帝痴情於珍妃。這幾位大清的痴情皇帝,與他們所深愛的妃子之間,都留下了許多歷史軼事。但要數他們當中誰最痴情,小編認為,當屬乾隆皇帝莫屬。這位我國曆史上實際當政時間最長的皇帝,為了自己心愛的富察皇后,硬是變成了“寵妻狂魔”。

富察皇后是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17歲那年嫁給了乾隆。兩人之間的婚姻,原本就是一場傳統的政治聯姻。通常來說,這樣的婚姻彼此之間一般都是沒多少感情可言的。然而,乾隆對富察皇后卻是用情至深,這在歷代帝王之中,是十分罕見的。

雖然在史書中,有關富察皇后的記載並不多,以至於我們今天也很難去很好的還原這位皇后的生平事蹟。但根據現存僅有的歷史文獻來看,我們都能看出乾隆皇帝對這位皇后的鐘情和寵愛。

作為乾隆的首任皇后,富察皇后與乾隆兩人度日甚久,彼此也是感情至深,而乾隆對她更是無微不至。富察皇后一共為乾隆皇帝誕下兩男一女,正所謂愛屋及烏,乾隆對她所出的皇子公主更是寵愛有加,遠勝於其他妃嬪所出的皇子公主。

原本,乾隆是一心想要讓由富察皇后所出的兩位皇子繼承大統的,只可惜這兩位皇子都不幸早夭。至於富察皇后所出的公主——固倫和敬公主,長大後下嫁給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後來,因乾隆帝實在不忍心愛女遠嫁,於是破例準其留駐京師,而她的府邸更是清朝唯一一個固倫等級的公主府!

當年,好賦詩的乾隆,自號長春居士,而富察皇后在宮中就住在長春宮,在圓明園中則住在長春仙館,光從這點也能看出富察皇后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後來,富察皇后因兩位皇子不幸早夭,身心備受打擊,最終在東巡山東的路上不幸染病離世。乾隆知此噩耗,悲痛欲絕。為了紀念自己的愛妻,乾隆還寫下了著名的《述悲賦》,賦中末尾是一段感人至深的話:

望湘浦兮何先徂?求北海兮乏神術。循喪儀兮徒愴然,例展禽兮諡孝賢。思遺徽之莫盡兮,詎兩字之能宣?包四德而首出兮,謂庶幾其可傳。驚時序之代謝兮,屆十旬而迅如。睹新昌而增慟兮,陳舊物而憶初。亦有時而暫弭兮,旋觸緒而欷歔。信人生之如夢兮,了萬世之皆虛。嗚呼!悲莫悲兮生別離,失內位兮孰予隨?入淑房兮闃寂,披鳳幄兮空垂。春風秋月兮盡於此已,夏日冬夜兮知復何時?

而自富察皇后離世後,乾隆似乎整個人都變了,變得有些喜怒無常。他對手下的文武百官也變得更加的嚴厲和苛責,僅僅是因為富察皇后葬禮辦理不周而獲罪的朝中大員,就有幾十名之多。此外,乾隆的皇長子與皇三子,也因在這場葬禮中的表現不如乾隆滿意,而直接被從繼承大統的名單中去除......

從乾隆的種種行徑當中,我們都能看出,他對富察皇后用情有多深。因此,要說痴情之最,我想乾隆在整個大清之中,應該才是冠軍!



這些歷史要讀


排在第一位的當屬順治帝,這位傳奇皇帝的一生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其出生時正逢大清立國不久,內憂外患。皇太極駕崩之後,多爾袞掌權,順治這皇帝當的就有名無實,這也養成了其好勝的性格和天然的優越感。順治大婚時,被逼取了他母親孝莊皇太后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並立皇后,但不久被廢。接下來的政治婚姻始終無法獲取其真心,直到遇到董鄂妃,才真正視為知己。董鄂妃在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冊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這樣的升遷速度,歷史上十分罕見。十二月初六日,順治還為董鄂妃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並按照冊封皇后的大禮頒恩詔大赦天下。這樣的殊恩可以說十分罕見了。《康熙王朝》中,鄂妃去世後,順治看破紅塵,無心治理朝政,遁入空門。寧要美人不要江山,順治帝不愧是大清第一痴情帝王。




小老鼠的救贖


我認為是皇太極!

他與海蘭珠的愛情,讓人感動!

他倆的認識始於一次親戚會晤,不想卻造就了一場震撼古今的生死戀情。莊妃的親姐姐海蘭珠,隨母朝見皇太極,久負溫良賢淑盛名的海蘭珠,那日更是婀娜多姿,亦步亦趨花枝顫,端莊秀美更傾心。博爾濟吉特氏家族中,真正攝走皇太極靈魂的人出現了。海蘭珠與皇太極成婚成佳話成永恆,皇太極尤寵宸妃。

其實,那年的海蘭珠已26歲,並非豆蔻年華,並非沉魚落雁,決不亞於那些“二八佳人”,同時她又有一種少女不具備的成熟美,再加那賢淑的美德,更受皇太極青睞。此時皇太極已過不惑之年,比宸妃大16歲。從此,皇太極煥發了青春,陶醉了心身,形影不離、情投意合。

想莊妃嫁給皇太極時,不過是個黃毛丫頭,12歲,怎麼能讓皇太極當老婆對待?強大的男人面對一個小女孩怎麼都覺得不是那麼回事,有欺凌弱小之嫌。那個面目模糊的皇后應該是得到了皇太極的尊重的。沒有子嗣,一味賢淑,不算太美的皇后給他的是平淡。而其他二妃,怎麼說都是林丹汗的后妃,不全是自己人。而海蘭珠不同,這個大齡美女加熟女豐滿的肉體,甜膩的嗓音,溫柔的懷抱都是那樣恰到好處的激發了帝王的雄心。皇太極金戈鐵馬一生,是個典型的大男人。大男人需要一個最女人。海蘭珠就是那個最女人。她懂得男人,於是她只要美和愛。她的宮殿為關雎宮,她是關雎宮的主人,當然也是皇太極的愛人。這樣的命名,就是一份宣言,宣告了縱有百媚千紅,我獨愛你那一種。這樣的命名也讓我們推測,海蘭珠一定體態窈窕,纖腰如束。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母性的溫厚。而早年喪母的皇太極,極其渴望這份濃厚的慰藉。早年喪夫的海蘭珠,懂得珍惜男人,極其珍愛這份獲得。一拍即合,天衣無縫。而帝王在她的賢淑安寧裡,找到的不光是平靜,更是一份依賴。風雨飄搖,連年征戰,母親早喪,皇太極太不容易了。地位尊貴的五個妃子,只有海蘭珠給了皇太極歸屬感。作為男人的、作為兒子的、作為帝王的。

記得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七月甲戌日,宸妃在關雎宮生下皇子,按長幼排列是第8子。愛妃產子,皇太極喜極,遂舉行一個月的歡宴,集文武群臣於篤恭殿,招待滿蒙親貴近臣並頒詔“大赦令”,釋放除“十惡不赦”外的所有犯人。這在宸妃十八年的在位期間絕無僅有,從而也表明這個幼小的生命是如何的“子以母貴”。以圖什業圖親王巴達禮、卓力克圖親王吳克善、札薩克圖郡王布達奇、達爾罕巴圖魯郡王滿珠什禮為首的外藩四十九旗王公扎薩克幾乎一個不落地彙集盛京,共同進獻貂皮、駝馬、牛羊等賀禮,上表慶賀關雎宮誕生皇子。作為宸妃孃家親貴的科爾沁大妃、福親王莽古斯之福妃和科爾沁次妃、忠親王宰桑之賢妃更是親自進宮,謁見皇后諸妃,向新生的皇八子敬獻長命鎖和貂皮、雕鞍、駝馬等。皇太極也在不同場合多次向臣子們透露出想讓此子繼承大寶的意願。從這些信息我們不難發現宸妃在後宮或朝中的崇高地位。

海蘭珠的寢宮內,有一掛悠車。那是她和皇太極愛的結晶。這個最愛的女人生的兒子也成了皇太極的最愛。可惜沒到兩歲就夭折了。甚至連名字都沒有。這對海蘭珠來說是太重的打擊了!

身為蒙古公主,自出生起就被灌輸了一種使命感。

嫁給最可能成為帝王的人,最好是嫁給能滅亡明朝的人!

蒙古,這個曾征服了整個中國的民族,一直有個復國的夢想,他們前赴後繼將公主嫁給皇太極,就是為了將自己的血脈參與到打敗明朝的鬥爭中來。這和野史裡對呂不韋的記載有相似之處,但是更光明正大一些。皇后不生,就嫁過去莊妃,莊妃也沒生出兒子,就把海蘭珠也嫁過去。總之,美麗的公主有幾個是幾個,她們都是帶著使命來的。海蘭珠生了兒子,這對於蒙古來說是天大的好事,我想他們一定舉國歡慶。海蘭珠生了兒子,這對於清朝來講也是天大的好事。因為,雖然皇太極有幾個兒子了,但是都是庶妃所生,母親地位不夠高,兒子也不那麼金貴。而除了皇后外地位最高的宸妃生了兒子,自然就是太子。破天荒,皇太極大赦天下。因為這個孩子的出生,兩個民族歡天喜地,不可謂不隆重。特別是皇太極已經四十五歲了,太子的出生對他來說太重要了。成吉思汗的子孫,努爾哈赤的後人,歷史上兩個民族統帥血脈的結晶,是理所當然的帝位繼承人!所以,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因為目的達到了。

可以想見,這個孩子是個命根子!

這是大希望下的大失望,是樂極生的悲。是快樂的峰巔直接墜入痛苦的深淵。最考驗人的承受力。對於海蘭珠來說,失去這個兒子,就是失去了後半生的保障,是失去了多少輩人的盼望。本來可以踏實了,放下的心又被提了起來。何況,兒子對於母親的意義,不光是利益。母性很強,溫柔賢淑的海蘭珠,失去了兒子,也悲痛不能自己,痛不欲生。皇兒走,她朝思暮想,魂夢牽繫,不進食,不睡覺,終日淚洗面,不日染重病。無限愛憐她的皇太極,厚賜財物,一切的一切,失子的心病,使年僅33歲的海蘭珠終於撒手人寰,訣了郎君。

宸妃的過早去世給皇太極以沉重的打擊。過度的悲傷及痛苦不僅造成了皇太極身心極度的疲憊和損傷,更使得其輝煌異常的馬背生涯過早地走到了盡頭,他精神崩潰,身體萎靡,難以自拔地思念,魂牽夢繞的混沌。“飲食頓減,聖躬違和”,甚至“言語無緒”,胡話幾乎都是在呼喚海蘭珠的名字。

縱使大戰捷報頻奏,關外基本歸清,逐鹿中原指日可待。而什麼都無法沖淡皇太極的悲傷,日常朝政也日漸“難以躬親辦理”。朝中的大臣見此無不憂心如焚,清初的言臣勸說,皇上如此悲傷,於情可以理解,於理卻未免太過了。他不管,他不顧,他就是丈夫,他就是喪妻的男人,唯有對宸妃思念的憂傷與日俱增,他的健康就這樣悄然地被摧殘。冥冥中,或許,這正是他所願望的日漸衰弱,日漸枯竭……

宸妃去世兩年後的崇德八年八月庚午(初八)日,大清國開國皇帝一代雄主皇太極在盛京清寧宮走完了其傳奇一生。史書記載:“是夜,亥時,上無疾端坐南榻而崩”。皇太極在位十七年,壽年五十二。葬於盛京(今瀋陽)北邊的昭陵,後追諡廟號為“太宗”。長期受到失去真愛痛苦折磨的他終於承受不住身心疲憊,在即將打敗明朝一統中原的大好時期撒手人寰。其大位由宸妃的妹妹——永福宮莊妃布木巴岱所生皇九子福臨繼承。

我想皇太極的英年早逝是其自信心的完全坍塌。他定是感受到了帝王的渺小!縱然擁有天下又怎樣?他保護不了心愛的女人和兒子!那時,他一定常常登上鳳凰樓,仰視蒼穹。感慨帝王亦有所不能。一個擁有極致權利的男人和一個溫婉如水的女人,在他們的世界裡,時間不是問題,空間不是問題,就連生死亦不是問題,問題是愛了就是愛,愛了就是深愛,愛了就要生死愛。

電視裡的哲哲問皇太極,為何當初大玉兒心中有個多爾袞你都不肯原諒,而海蘭珠嫁過人,你卻對她恩寵有加?皇太極輕輕答:“你還不明白嗎?如果我要的是女人的身子,我是要多少有多少,但是女人的真心卻是求一顆而不可得,而蘭兒最珍貴的就是如此,她在我手中得到重生,她也願意為我而死,就算她僅僅是沙漠裡的一朵小花,在我心中也是這世間唯一的女人。”

純粹的情,強烈的愛!








tangxueyang


皇太極對海蘭珠的寵愛超過了任何一個嬪妃、娘娘,甚至溫文爾雅的皇后,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呢?從封號上就可以窺得一二。皇太極封她為宸妃,併為其修建關睢宮,取“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意,地位僅次於中宮皇后。

當他在指揮軍隊部署的時候,屬下來通報海蘭珠病危,於是,焦心的他在緊急部署完軍隊後,流著鼻血騎了六天六夜的馬趕回盛京,只是為時已晚,佳人已經病逝。悲痛不已的皇太極幾次哭昏過去,連著好幾天不吃不喝,為宸妃舉辦了隆重的喪禮,賜諡號為敏惠恭和元妃。元妃即髮妻之意,這也是清代字最長的諡號。

後來,皇太極每次打獵經過愛妃的墓地時,都是痛哭不已,足見對亡妻的深深懷念。在宸妃去世兩年後,皇太極也隨著亡妻而去,享年52歲。


關外灬郎


縱觀中華五千年,我們華夏民族自古至今帝王與美人的故事實在是數不勝數。但是確實沒有看到有多麼的用情至深。要江山還是美人,這些俗套的語句在古裝電視劇中已經演爛了800回。我想任何帝王的選擇都會是一個統一的答案—江山。但,有一個人除外…

他,不要江山,只要美人。他甚至願意用那至高無上的皇位換取她多活一天,哪怕一個小時,一分鐘。沒錯,這位帝王就是大清朝的順治皇帝。

與其說他是大清朝最痴情的皇帝,我倒是認為他是中華歷史上最痴情的皇帝。愛江山更愛美人在他那體現的是那麼的淋漓與悽美。

雖說皇帝佳麗三千,但他與董鄂妃才是真的一見鍾情。可惜人有悲歡離合,更有旦夕禍福,董鄂妃過早的離世深深地打擊著順治皇帝。為緬懷董鄂妃,我們看他為她留下的“唯一”。董鄂妃是中國最後一位獨立諡號的皇后),史稱孝獻端敬皇后。清代第一位皇貴妃,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追封)。足見順治皇帝用情至深。

順治皇帝最終的決定我想大家也都清楚吧—遁入空門。在我看來,也許繁忙的政務與身邊的爾虞我詐擊潰了他,使他厭惡凡塵。更也許是沒有人能夠排解他身邊的爾虞我詐。董鄂妃的死帶走了他最後一絲堅持下去的希望。

因為,董鄂妃才是他的江山!


白菜歷史小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大清最痴情的兩位帝王,莫過於清太宗皇太極和清世祖順治帝福臨,這二人還是父子呢。

先說說皇太極與海蘭珠的愛情故事。

海蘭珠是孝莊的親姐姐,但是,海蘭珠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已經26歲,比孝莊晚嫁皇太極9年。

歷史記載中,宸妃海蘭珠可謂寵冠後宮,但是所有史料均無記載此人26歲之前的任何資料。

皇太極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號,封海蘭珠為“宸妃”。

在皇太極的后妃中不乏天生麗質的人,但是他卻獨獨寵愛海蘭珠。歷史記載宸妃肌膚如玉,並且非常溫婉賢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皇太極對她十分寵愛。

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極欣喜若狂,覺定立這個孩子為繼承人,舉行了大型慶典,從未有皇子出生如此隆重,可以見到皇太極對海蘭珠的喜愛。

可惜的是,這位皇子不幸早夭。這就給皇太極和宸妃以沉重的精神打擊。

1641年宸妃臨去世的時候,皇太極急忙召開軍事會議進行部署,從松山戰場上趕回來看望。

可惜,皇太極並沒有見到她最後一面。甚至, 據記載,

皇太極悲慟欲絕,寢食俱廢,乃至昏死過去,經緊急搶救,才漸漸甦醒過來。

宸妃死後不到兩年,皇太極也逝世。皇太極對宸妃這種真情篤意,在歷朝皇帝中都是少見的。


緊接著,就是順治帝福臨與董鄂妃的故事了。

順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之後接連被封賢妃、皇貴妃,這樣的升遷速度也是極為罕見的。

董鄂妃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追封為皇后,

她也是中國最後一位獨立諡號的皇后。

帝王后宮佳麗無數,但是真正讓順治視為紅顏知己還是董鄂氏,順治帝對董鄂妃可謂是一見鍾情,至死不渝。

公元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帝竟頒詔天下”此乃朕第一子“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賀。

之後,甚至大赦天下,可見他的愛屋及烏

在董鄂氏逝世後僅半年,順治帝染上當時的不治之症——天花逝世了。


山顛一壺清酒r


話說最是無情帝王家,可是大清朝的皇帝可是個個都是情種啊,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有這麼幾位清朝皇帝,從皇太極到乾隆爺這幾任皇帝都是比較痴情的了。

皇太極對海蘭珠的痴情也是一段佳話,在海蘭珠死後皇太極還為海蘭珠舉行隆重的喪禮,之後還頻繁的舉行各種祭典活動還請僧道人等為宸妃佈道誦經,超度亡魂。皇太極親撰了祭文,還賜宸妃海蘭珠諡號為敏惠恭和元妃,這是清代妃子諡號中字數最多的。自從失去宸妃,他朝夕悲痛,飲食頓減,身體每況愈下,還昏迷過去,“言語無緒”。後來,諸王大臣請他去到蒲河射獵,藉以消愁解悶。不想,路過宸妃墓,觸景傷情,又引得他大哭一場。宸妃死後不到兩年,皇太極也命歸九泉了。皇太極對宸妃這種真情篤意,在歷朝皇帝中都是少見的。

多爾袞死後也被追封為“清成宗”,諡號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在電視劇《孝莊秘史》多爾袞和大玉兒的感情是那樣的深厚,毫不遜色歷史上的任何一段愛情佳話,可以不要江山,明知孝莊在利用他也是甘心情願被她利用。那樣血氣方剛有勇有謀的大英雄是多少少女心中的大英雄。但是具體多爾袞跟孝莊是否有這麼一段故事沒有辦法確定,關於這個事情是各有說法,僅以電視劇來說的話也算的上是痴情種了。

還有我們的順治皇帝跟董鄂妃的故事,順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冊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這樣的升遷速度,清代歷史上十分罕見。十二月初六日,順治帝還為董鄂氏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並頒詔大赦天下,在大清近300年的歷史上,因為冊立皇后妃嬪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這一年順治19歲,董鄂氏18歲。中國第一歷史檔案庫中保存了冊立董鄂氏為皇貴妃的《詔書》。按常規,皇帝只有在冊立皇后的大禮上,才會頒佈詔書公告天下。董鄂氏享受到這種特殊禮遇,表明她得到了順治不同尋常的寵愛。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歡喜至極,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賀(皇四子出生時諸王、貝勒、貝子、公及首輔大臣都紛紛獻上馬匹、緞帛以慶賀皇帝第一子出生之喜)。舉行頒佈皇第一子誕生詔書的隆重慶典,之後更是大赦天下(在清一代因為皇子出生而大赦天下的唯有皇太極的皇八子以及順治的第一子),大有冊封太子之意。

順治帝對董鄂妃可謂是一見鍾情,至死不渝。董鄂氏原本體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殤,這種打擊使得她一病不起,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殞,病逝於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順治哀痛至極,他以超常的喪禮來表達對愛妃的哀悼,董鄂氏臨終前曾囑咐:“帝,臣妾去世後,禁裝金玉之物,謹以妃禮。。。”還未說完便亡,順治帝仍以皇后規格禮葬。

董鄂氏崩後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順治皇帝諭禮部:“皇貴妃董鄂氏於八月十九日薨逝,奉聖母皇太后諭旨:‘皇貴妃佐理內政有年,淑德彰聞,宮闈式化。倏爾薨逝,予心深為痛悼,宜追封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諭,特追封,加之諡號,諡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在禮臣們擬議諡號時,“先擬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猶以無‘天’‘聖’二字為歉”。順治欲將太監、宮女30名悉行賜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後被勸阻。董鄂氏薨逝後,順治為其輟朝四個月,按照禮制,皇后去世輟朝時間也僅僅是五天,為皇貴妃去世而這樣的輟朝時間在整個清朝歷史上都是無法被超越的。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的梓宮從皇宮奉移到景山觀德殿暫安,抬梓宮的都是滿洲八旗二、三品大臣。這在有清一代,不僅皇貴妃喪事中絕無僅有,就是皇帝、太后喪事中也未見過。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的梓宮移到景山以後,順治為她舉辦了大規模的水陸道場,請108名僧人誦經祈福超度亡魂。在“三七”日(第二十一天),將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的遺體連同梓宮一同火化,由溪森秉炬舉火。一起燒掉的還有兩座裝飾得富麗堂皇的宮殿(冥宅),連同裡面的珍貴陳設。十月初八日,順治皇帝第五次親臨壽椿殿,為後斷七。當年十一月,順治皇帝以董鄂氏的遺願,下令停止下年秋決。

清制中平時皇帝批奏章用硃筆,遇有國喪改用藍筆,過27天后,再用硃筆。而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之喪,順治帝用藍筆批奏章,從八月到十二月,竟長達4個月之久。順治帝讓學士撰擬祭文,“再呈稿,再不允”。後由張宸具稿,“皇上閱之,亦為墮淚”。為了彰顯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的賢德、美言、嘉行,順治命大學士金之俊撰寫董鄂氏傳,又令內閣學士胡兆龍、王熙編寫董鄂氏語錄。順治親自動筆,飽含深情地撰寫了《孝獻皇后行狀》,以大量的追悼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的《御製哀冊》、《御製行狀》的具體實例,展現了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賢德,洋洋達四千言,內容十分豐富。按:《上海縣誌·文苑傳》:“宸字青琱,博學工詩文,由諸生入太學,選中書舍人。時端敬皇后賓天,上命詞臣擬撰祭文,三奏草而上不懌。最後屬宸云云。尋遷兵部督捕主事。

順治皇帝經過失子、失妻幾次變故,身心遭到了極大的傷害,在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薨逝後僅半年,順治帝染上當時的不治之症——天花。當時正直元旦,無論宮中與民間都張燈結綵準備歡度新年,就在這時皇帝病重的消息從宮中傳出,朝廷傳諭全國“毋抄豆、毋點燈、毋潑水”,並頒佈大赦令,可惜並無收效。在欽定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即位、口述遺詔後,順治皇帝於正月初七日半夜崩於養心殿,時年二十四歲。清康熙二年,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一起與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合葬於清東陵中的孝陵。在清東陵中順治的地宮是惟一 沒有被盜過的,她與他在身後的確得到了長久的寧靜。

由此可見順治帝的痴情基因是遺傳他老爸皇太極的啊,這對父子在清朝皇帝痴情排行可以是前三名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