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古树述说古城岁月

和古巷相邻的,是古树。“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天水西关旧宅高门里的名人大族,俱已烟尘仙去,后人也多流散,唯有垂花青瓦,留驻昔日繁华。古树年年新芽,风过细叶有声,似在低语独吟,述说岁月深处的名城往事。

  天水多古树,古树550株左右,千年以上230余株,数量居全国第二。古树不居深山,而在市井,非名贵树种,以槐树为多。街边巷口,绿荫如盖,大木数抱,抬头一看钉着的古树保护牌,“树龄500年”“树龄700年”。树身栉风沐雨、苍老深沉,叶子却岁岁春芽、年年新绿。新与旧,枯与荣,代与谢,和谐地融汇在一起。正如这古城,城古,人不古,日新月异而气韵依旧,传承着中华文化长房长孙的兴象风神。

天水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大街小巷遍布槐树、榆树和柳树等树木。“古树名木是最能体现天水历史文化古城特色的文物‘活化石’,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水市的秦州、麦积两区,目前共分布百年以上的古树267株;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的190株,树龄在100年至300年的77株。在天水市南郭寺,记者见到了一株“春秋古柏”。“经权威机构测定,这株古柏树龄约2500年。”天水市南郭寺景区管理处主任丁丙学说,当地千年以上的古树有19株。工作人员会定期为它们浇水、修剪、施肥和除虫,每三年左右还会进行加固防护。

  不过,天水古树尤多,与其人文传承的确不无关系。每年夏至日公祭伏羲,主题都相同,“传承伏羲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伏羲开天明道,其道,一言以蔽之,道法自然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之间,隔了三重,不是“人定胜天”,甚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难以表达人对自然的尊重和自觉顺应。中华民族,从人文始祖起,就人与自然为一,不是对立统一,而是唯精唯一。这种精神,和着树木一起,从古传到今。


天水古树述说古城岁月


天水古树述说古城岁月


天水古树述说古城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