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近日,一部由網飛參與制作的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成為刷屏爆款。

一個333層的監獄,每層容納2人,食物自第一層起不斷往下降,每一層的人只能吃到上一層的殘渣。

不用多說,明眼人都清楚這個監獄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諷刺理想的變革者,警示不安分的生存者

監獄自上而下代表了社會中各階層的人,食物就是社會上的資源,監獄的運作模式就是社會的“遊戲規則”:社會資源只有在上層人利用過後,下層人才有機會享用,同一個階層中既有合作也有競爭。

不得不說,用監獄作為社會的縮影真是一個十分巧妙的創意。因為監獄會讓人強制處於一個環境裡, 而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無法脫離社會獨立生存,用監獄來隱喻社會真是絕讚的妙想。

其次,把食物當成是社會資源的載體也非常貼切。社會資源和食物一樣,都是是有限且會被消耗的。

社會上層人都是位高權重者,對社會資源的接觸和利用都優先於位於社會底層的人,這和電影中下層囚徒只能吃上層囚徒的設定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除了上述設定巧妙外,電影還有一個別出心裁的創意,那就是可以讓監獄裡的囚徒攜帶一件個人物品進入。毫無疑問,這件隨身攜帶的物品,就是代表了囚徒認為可以依賴的生存方式。

電影的男主選擇攜帶一本名為《堂吉訶德》的書。《堂吉訶德》講述了一個鄉野騎士的荒唐故事,這意味著男主認為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靠理想中的正義就能存活。

但從電影的結局可以得知,男主失敗了,他雖然成功下降到了最後一層,卻永遠留在了那裡。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男主和其他囚徒都不一樣,他並不安於做一個監獄的生存者,他帶著理想主義而來,希望能對監獄的現狀進行改革。

然而,無論是苦口婆心的勸導,還是暴力形式的脅迫,甚至是自上而下發起改革,男主所做的一切最後都徒勞無功,既撼動不了監獄的運作,也無法讓自己存活下來。

這既諷刺了人類在社會競爭中用理想主義進行改革是徒勞的,也讓人深思:如何才能在競爭中活下來?

電影中除了男主攜帶的書,還重點展示了三樣被攜帶進監獄的物品:刀、狗和繩。雖然物品的主人最終都沒有活下來,但我認為只是因為他們沒有理解這些物品背後蘊藏的道理。

如果他們能懂得這些道理,這三樣東西其實可以有助於他們在競爭中存活下來。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刀——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

男主在監獄中的第一個同伴是一名還有兩個月就滿刑期的老頭。

老頭因為誤殺入獄,被判在監獄裡服刑,他選擇攜帶的物品是一把鋒利的刀。

老頭之所以能夠在監獄坑裡待了這麼長時間,和他攜帶的這把刀有很大關係。

刀是一種武力的象徵,它能震懾心懷不軌的獄友,讓老頭有了保命的手段,並讓他與第一個獄友相處一年,即使在132層也沒有喪命。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因此,讓自己強大起來,擁有一定的威脅力,是在社會競爭中存活的正確選擇。

但是老頭終究還是沒有存活下來,除了因為他打算在171層時幹掉男主這種“劇情殺”外,我認為還在於電影打算告訴我們另一個道理: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

老頭告訴男主,自己在132層並沒有殺害前獄友,而是和前獄友“共享”了一具屍體,最終前獄友服刑時間結束出獄,並把他分配到和男主一起。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不過,從他會嫻熟地把男主捆綁起來的行為可以看出,這其實是為了打消男主猜疑的謊言。

在132層時,他為了活命已經拋棄了人性和信仰。

當男主在被麻醉前問他“是否相信上帝”,老頭回答“在這個月,我信”也暗示了他此前已經犯下了戒條。可諷刺的是,為了活命他喪失人性,但喪失人性後反而撐不過一個月。

刀是兇器,能用於自衛也能用於傷人。在132層前,老頭把刀當成自衛的工具,所以他撐過了一年。但在132層後,老頭把刀當成了傷人的工具,所以他最終自食其果,喪命於自己刀下。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同理的還有女演員米哈魯。在得到老頭的刀前,她能來回穿梭於各個層級,雖然偶有受傷但還不足以致命。當她獲得了刀後,儘管擁有了更致命的威脅力,卻在嘗試殺害壯漢時被奪刀並殺害。

當刀從自衛的工具變成傷人的利器時,使用者就會反受其累,正應了“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的古訓,同時也提醒觀眾要在競爭社會中生存下去,不設防不行,但多行不義必自斃的道理。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狗——忠誠的同伴很重要,但不能拖後腿

男主在監獄中的第二個同伴是曾經作為監獄管理者之一的女面試官。

女面試官身患不治之症,希望能在死前進入這個自己為之工作25年的“垂直自我管理中心”體驗一下,並見證男主這位特殊人物對監獄運行的改革。

她攜帶的物品是一隻名為拉美西斯二世的臘腸狗。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俗語說: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

臘腸狗對於女面試官而言,象徵的就是一個靈魂伴侶,一個精神寄託。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處於逆境中的人如果有一個精神寄託,更有助於他保持心理健康,並加大他度過逆境的可能性。

但是從劇情上可以看出,女面試官只在監獄裡生存了一個月。而且導致她精神崩潰的導火索就是臘腸狗被米哈魯殺害了。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臘腸狗被殺害寓意女面試官的信念崩塌,對應了她發現自己25年來的工作都是與自己理想相背而馳的事實。失去了精神寄託的人活著就是行屍走肉,所以她在下個月發現自己身處202層,超出了自己的認知後,她選擇了自行了結生命。

雖然臘腸狗的死與女面試官自盡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如果在女面試官精神瀕臨崩潰時,作為靈魂伴侶的臘腸狗能在一旁給予她安慰,是否會讓她有勇氣和男主撐一個月呢?

畢竟在電影的設定裡,年輕人只喝水足夠撐過一個月。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然而,臘腸狗在女面試官最需要它的時候卻先一步死去,失去了靈魂伴侶的用。不僅如此,它還曾經因為偷藏了一塊肉,而差點導致男主、米哈魯和女面試官被凍死。

儘管它對女面試官很忠誠,但是它的存在對女面試官應對生存困境是負作用的,這是電影告訴我們的另一個道理:要在殘酷的競爭中存活,肯定不能選擇一個拖後腿的精神寄託。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在現實生活中,這個道理在許多不幸的婚姻中都能得到體現。例如在王寶強和馬蓉的婚姻中,如果不是因為馬蓉在王寶強最火熱的時候拖後腿,一宗離婚案搞得滿城風雨,也不會讓王寶強的名聲一落千丈。

又例如在董璇和高雲翔的婚姻中,如果不是因為高雲翔在澳洲的醜聞,董璇也不會被迫重回臺前,靠拋頭露面來養家餬口。

一個拖後腿的精神寄託,不僅無助於你渡過生活中的艱難險阻,反而還會在緊要關頭成為你的死穴,成為壓死駱駝的那根稻草。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繩——想越過階級的限制,要麼方法夠硬,要麼得學會共享

男主在監獄裡的最後一個獄友是一名黑人壯漢。

他選擇攜帶一根繩子,並曾經通過繩子成功爬上過上一層。所以,當他發現自己身處第6層時興奮不已,因為這意味著只要再往上爬5層,他就能逃出監獄。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繩子對於黑人壯漢而言,就是晉升階層的手段和希望。

所以,當他遭到上層人背叛並失去繩子時,他就等於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一度沮喪得癱倒在地上。

估計不少人都會指責上層人的陰險,但在現實生活中,為了“上位”而發生的明爭暗鬥,比電影中惡作劇般的戲弄要可怕得多。位於上層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資源不被下層人覬覦,又怎麼會輕易地答應下層人“上位”的要求呢?

所以,黑人壯漢選擇用繩子“上位”的方法,一開始就是錯的。儘管他卑躬屈膝地祈求上層人,還承諾不會在第5層逗留,但這些都不足以打動上層的人。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自古以來,自下而上的變革,無一不是通過強硬手段進行的。

最典型的正面例子就是陳勝吳廣起義,因為忍受不了秦朝的暴政,他們揭竿而起,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大澤鄉起義,並引起了秦國覆滅的星星之火。

與之相反,清末的戊戌變法,企圖通過溫和的方式剝奪上層守舊派的權力,最終只能慘淡收場。

要讓上層人讓出自己的資源,使社會機制得到改革,太軟弱的手段往往行不通。而回歸到電影上,黑人壯漢的繩子,是否太“軟”了呢?如果他用的是梯子,並且拿著從床上拆下來的鐵桿爬上去,第5層的人又是否有能力把他幹下來?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當然,如果沒有強硬的手段,其實還有通往上層的辦法。強硬的手段只是用於變革,但要在競爭中存活下去並不代表一定要變革,還可以合作共贏。

第5層的人也有上第4層的慾望,第4層、第3層、第2層哪怕是第1層都會有繼續往上爬的想法。既然如此,為何不用繩子作為誘餌,讓上一層的人加入到自己往上爬的計劃中?

上層人之所以恐懼下層人“上位”,根源在於害怕被逆襲。那如果把他們也納入到逆襲的隊伍裡,讓他們可以產生一個共贏的目標,這種恐懼就會隨風飄逝。

再次以戊戌變法為例,如果光緒帝不是急於求成,急於和守舊派割裂,而是通過安撫拉攏等手段分化守舊派並壯大自己的實權,他的維新運動會成為只有“百日”的失敗變革嗎?

當被困在333層的監獄,能帶一件隨身物品,帶刀、帶狗還是帶繩?

所以,黑人兄弟的失敗不能只責怪上層人的陰線和自私,電影通過壯漢使用的繩子,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想越過階級的限制,要麼方法夠硬,要麼得學會共享

綜上所述,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其實帶刀、帶狗還有帶繩都是有機會活下去的,但帶刀者必須保持善良,帶狗者必須選擇更靠譜的“狗”,帶繩者如果不能換成梯子,那麼就應該學會共享方法、拉攏人心。

我是一木支危樓,大家認為在置身在《飢餓站臺》的環境裡,能讓人活下去的是什麼?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