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天使”】互助互鉴补短板 辩证施治展身手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以下简称武汉协和肿瘤中心),自2月14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医疗队进驻Z14重症病区以来,医疗队积极运用中医药救治患者、防控疫情,推动中西医协同作战。在这支队伍中,来自中医科的梁颖医生以其精确的手法、精准的辩证、精通的医理得到患者的信任与支持。


请缨战“疫 ” 逆风而行

得知医院要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未及多想,梁颖第一时间报了名。名单出来,他入选了。那时,有过片刻的紧张和兴奋。出发前,他以一首周恩来总理的《无题》来勉励自己: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战疫“天使”】互助互鉴补短板 辩证施治展身手


他说,中医药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早期干预、阻断病情发展、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西药激素用量及毒副作用、减少病死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他想用自己的专业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对于这次出动报名驰援武汉,梁颖坦言,“肯定有压力,但作为一名中医人,把自己中医药的知识和专长的派上用场,为武汉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很值得。”


战“疫”一线 庄重交上入党申请书

到达武汉,完成前期的培训后,梁颖便和队友们一直坚守在武汉协和肿瘤中心的重症病房里。每天入舱、出舱、层层叠叠的防护,一米八的梁颖总是被防护服憋得全身湿透,到武汉的第二天皮肤就起了水泡。为了将物资节约下来留给更多的同事,每次在工作时间里,梁颖坚持不喝水、不上厕所,时常下班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洗手间。梁颖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抗疫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梁颖在日记中写道:采集咽拭子、气管插管、吸痰等最高危的操作在执行的过程中大家都抢着说,我来,我来。这么多战友都不顾危险、奋勇向前,让我肃然起敬。他们用行动让一个个患者康复、重获新生,和他们并肩作战是我的骄傲。工作中,我要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

到武汉后的第三天,梁颖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到“我是一名中医专业的医生,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患者需要我,我责无旁贷,希望党组织在战斗中考验我!”


互助互鉴 团队作战

治疗新冠肺炎,中医药可以全疗程、全方位发挥作用,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协同取效。救治过程中,梁颖会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组合拳”为患者对症下药。所以,他需要和同事并肩作战,不断沟通、权衡、优化诊疗方案。


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且有些病人合并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特别是在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中,西医的生命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这时侯应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但是中医的辅助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中医在治疗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时应严格遵循“一人一方”的原则,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方药。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患者的初衷就是挽救病人的生命,中医西医各有长处,在这个时候可以体现优势互补。


【战疫“天使”】互助互鉴补短板 辩证施治展身手

此次出征武汉,时间紧,任务重,接受培训后的第二天,他就入舱了为患者开展治疗工作。他既要帮助患者治疗疾病,又要为患者调整心情。每天负责50到60个患者的治疗,让他和战友们都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梁颖每天除了为患者开具汤药、进行针灸、敷贴治疗外,同时他积极发挥中医传统特色,带领能活动的患者病人练习中医八锻锦和太极拳,为患者调整心态并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他说:“心理学虽然不是我的强项,但是我们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团队,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在治疗外,他积极向心理学的同行请教心理专业知识,对存有心理困惑的患者开展心理疏导。期间一位患者刚失去丈夫,她母亲也被疫情隔离。这个患者处于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无助的绝望中。查房中,他发现了这一情况,持续对这她进行了心理疏导及安慰,使她逐渐从茫然、沮丧的情绪中走出来,积极接受治疗,重新树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医者父母心、医病先医心。每份病历都是一个生命的嘱托,拖着沉甸甸的病例,他和团队用自己的专业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的曙光。


辩证施治 一展身手

“感谢梁大夫,太感谢您了,我代表我全家感谢您的救治!”


“梁大夫,复工后我的锦旗也会送到贵院,表达我对您以及医疗队的感谢。”


“吃了您的中药后,我胸闷及食欲差的症状都有好转,你明天会来查房吗?记得帮我开中药哦!”


“梁大夫,我可以申请晚点出院吗,想让你帮我再用中药调理一下呢?”


“患者的感受是最真实的反馈,很多患者主动要求并积极推荐亲朋好友使用中医治疗,大量的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效果显著,大家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也更高了。”梁颖在微信群里,总能看到不少患者给他的留言,他也在有空的时候仔细回复着群里的消息。


Z14重症病区逾九成的新冠肺炎患者运用中西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工作中他微观察、细感受,结合个人经验辩证施治。


【战疫“天使”】互助互鉴补短板 辩证施治展身手

“中药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效果是很明显的,但这并不等于随便把中药用上去就会有效果。中医讲究的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药,药对了证才会起作用!所以,准确辩证、按证施治是关键。”梁颖介绍,中药在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发热、食欲不振、精神差、乏力、自汗、盗汗等症状,尤其是改善食欲这方面效果较好。因为中医强调恢复患者的脾胃功能,机体才有充足的能量和病毒作斗争,所以此他在临床当中会根据患者的个体症状为他们进行针灸治疗,以改善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喘憋等症状。“前几天查房,我们组上一个恢复期的病人,来月经了,早晨起来之后小腹胀痛、胸闷、浑身难受,我给她针灸后小腹的胀痛立马缓解了,随后其它症状也有所缓解了,这个病人是第一次扎针灸,她惊叹中医针灸的疗效,我想这就是我这种年轻中医人不断前进的动力。”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能‘千人一方’。我们接管病区的202床吴奶奶是一名重型患者,自述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之后总感觉精神差、食欲差,腹胀,四肢冰冷,虽然最近核酸转阴了,但状态还不是很好。我给进行针灸治疗,一开始她持怀疑态度,但随着治疗的深入,她的手脚有温度了,腹胀也明显缓解了!接下来,我又给她开了中药,经中药调理后她觉得整个人的状态都改善了,胃口好了、肚子不涨了……大量的临床验证和实践结果表明,灵活利用我国传承千百年的中药组方和中成药加减组合,辨证施治,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面具有明确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科医生梁颖积极运用专业知识,将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应用于临床。在抗疫战场上打出了一记漂亮的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组合拳”。多名患者经过他们的精心救治和护理好转出院,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和救治患者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来 源:神经内科 汪春霞

编 辑:朱怡芯

审 核:彭小平、叶萌

终 审:李君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