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雷神山ICU医护团队就地组建,合力施救。

余健敏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也是广东省援鄂医疗队队员之一,来到雷神山医院已经20天了,她写道:“善心、细心、爱心、耐心,汇在一起那就是患者的一束光”。

雷神山抗疫之战打响,我在ICU隔离病房接触到了很多重症患者,有的患者病情很重,连咳嗽的力气都没有,在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病情的折磨,更看到他们对求生的渴望。

雷神山ICU的第一天,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我作为广东队第一批进驻雷神山的医护之一,第一次进负压病房,平时的培训如今要实践到工作中,心里很忐忑不安,我能否穿着厚重防护装备完成任务?会不会因缺氧影响工作?踏进雷神山的第一步到穿防护服、进病房,认真听感控老师的指引、细心观察周围环境,不敢走神生怕错过老师讲的每一句话,经过感控组老师的引导,我慢慢平静下来,慢慢适应了防护带给我的不适感。

我和我院心外科张海医生、武汉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胡洪涛医生被分在一组。我们是来自不同科室的陌生人,能顺利紧密合作完成任务吗?病人病情危重,不允许我们太长时间磨合和适应,我们需要在极短时间内掌握病人病情,熟记病人各项指标,评估目前病情,预判日后发展的可能。在接班后,我们做了简单交流沟通,大家都是长期在重症病人堆里摸爬滚打过来的,短短的几句话、彼此坚定信任的眼神,我们很快形成了默契和共识。

有一位女病人,因为血氧饱和度达不到理想值,所以我们用给她用无创呼吸机帮她一把,无创呼吸机需要病人的配合,一呼一吸,都要跟着呼吸机的节奏,如果病人不配合就会出现人机对抗,她因过度紧张,张着嘴拼命地吸气,我仔细判断后,轻声安慰她,让她合上嘴巴用鼻子慢慢呼吸,试着示范如何吸气,但我已忘记我身上这套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的N95口罩限制了我,患者听不清我的声音,我尝试躬下腰大声说话,病人轻轻地推了我一下,我愣了,此时病人做着手势:不要靠我太近,我会传染给你的。顿时,我眼眶湿润了,我摆摆手大声说:阿姨,没关系,我有防护,你跟着我的口令做,然后让她配合我的口令:“呼气、吸气”最后病人慢慢安静下来,慢慢适应了,我的心也安定了。

战“疫”日记:雷神山ICU医护团队就地组建,合力施救。

为了能仔细观察病情及发挥所长,我们分工合作,密切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生命体征,仔细对比病人前后的各项检验检查指标,查房时发现19床患者呼吸情况及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有轻度的改变,通过叩诊怀疑患者存在大量胸腔积液,随即马上床边B超判断,果然双侧胸腔积液严重压迫肺组织,我协助张海医生在B超引导下果断地行了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病人各项指标恢复,我们共同努力下把病人踏去鬼门关的一只脚拉回来,此时我们的成就感值在上升中。

都说ICU最讲究的是团队合作精神,虽然我们团队之前都是彼此陌生的,但因为病人我们聚在一起,没有人计较工作的繁重,合作无间,只要有人吼一声“*床俯卧位”,大家都会主动上前,很默契,有人固定管道、有人搬病人,有人塞垫子。因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和戴着2层口罩,每次做完一个病人的俯卧位,都感觉发稍、身上的汗不停滴,但看到病人的病情在一步一步好转,都是值得的,我们的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善心、细心、爱心、耐心,汇在一起那就是患者的一束光”

相知无远近,携手同走过。粤鄂同心,无惧坚守,一定迎来胜利,笑迎春天!

战“疫”日记:雷神山ICU医护团队就地组建,合力施救。

附上一首小诗

兄赴疫场

弟送金鞍

同心抗疫

甘为人先

共浴奋战

苦尽甘来


通讯员:赵俊 魏星 李婷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