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风口上刮起龙卷风,该怎么办?

叮咚买菜|当风口上刮起龙卷风,该怎么办?


新冠肺炎,就像是一只催化剂,一开年就改变了中国的市场格局。


有的公司身处重灾区,不仅全面停工,甚至已经一只脚踏在了破产的边缘;有的公司则是身处风口,在一夜间就被扭曲而又庞大的需求吹上了天,而叮咚买菜就是后者。


在创办叮咚买菜之前,梁昌霖曾3次创业,最后都失败了,甚至被当成O2O典型失败案例。2017年4月,生鲜平台叮咚买菜正式上线,一路走来,有惊无险。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生鲜电商平台全年营收已经超过50亿元。


梁昌霖虽然坚信叮咚买菜一定会成功,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被站在风口上被吹起来。


只不过,站在风口就是一件好事么?不一定。


这次疫情的突如其来,就像龙卷风一样把叮咚买菜吹到了天上。


不同于其他的风口,这次疫情带来的风口,非常的迅猛,一旦无法快速满足市场的需求,那么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市场的快速抛弃。


腊月廿九到正月初三,叮咚买菜就遭遇了这样的一次龙卷风:防疫政策开展后,平台上涌入了大量的订单,远远超出了平台以往的流量峰值。由于订单量暴增,叮咚买菜大面积出现用户抢不到菜、配送员送货送到半夜12点多的情况。


叮咚买菜|当风口上刮起龙卷风,该怎么办?


这是梁昌霖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局面,因为叮咚买菜成立2年以来,都在不断修炼这些“内功”。


如果没有发生这次疫情,叮咚买菜的发展一定是稳打稳扎的,根本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毕竟他一直都很清楚生鲜行业的本质,他的做法也受到资本方和市场的肯定,络绎不绝的投资方和不断提升的复购率足以证明这一点。


“老板和老板的竞争,比的就是谁能率先抓住核心,抓住根本,然后下药,直达病灶。”


梁昌霖喜欢将生鲜电商竞争力比作为冰山,海平面上看到的是规模,下面看不到的是供应链能力,更为深层的是组织能力、财务能力、数据算法能力。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很快就被叮咚买菜化解了。得益于2年多的厚实积累,梁昌霖组织高层不断进行讨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很快就满足了暴涨的市场需求:


算法方面,为了减少运输成本,增加客户的每个订单的单价,下单时间从晚上12点调整至早上6点。

配送方面,由原来的个人配送,变成了依小区划分的区块化调度,一个路线集中分配、分拣,确保所有订单都能当日送达。

工具方面,因人手短缺,通过租用电动汽车等方式提高每次送单量,从原本每人每次仅能送出8-10单,提升到80-100单。

品类方面,推出了“大份简装”等新品类,平均价格下降30%,直接产能提高30%,同时也让平台的中差评率下降到0.5%。


叮咚买菜|当风口上刮起龙卷风,该怎么办?


从叮咚买菜这次惊险的遭遇来看,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渡过,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梁昌霖对行业和市场的高明洞察力以及团队的优秀执行力。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疫情消息刚出来时,CEO梁昌霖就已经预见了未来会发生的可能,所以他在战备会议上明确了疫情期间的目标:“我们是民生商品,疫情期间我们不看利润、不看KPI!只要保证供应量,让更多的用户能买到菜。”


军哥曾说过:“老板当初就是看到了咱们看不到的,所以成为了老板;然后,想到了咱们还想不到的,这是成为老板的第二要素;第三,关键还在于他做到了咱们做不到的。”


试想一下,假如有一天,身为老板的你,突然发现自家企业走到了风口上,庞大的需求一下子砸在头上,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像梁昌霖那样带领企业迎风而上呢?


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该好好思考,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了。


毕竟,苦等多时的机遇到来了,一旦错过,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懊恼和后悔,更可能会将机会留给了对手,给自己的发展留下难以逾越的困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