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青海鑄造廠,原名青海農機鑄造廠,系機械工業部直屬企業,1970年3月以前,受原八機部領導。一機部與八機部合併以後,改由一機部領導。1970年9月經一機部與青海省革命委員會協商,本廠由部屬企業改由青海省直接領導的直供下放企業,廠名仍定為青海農機鑄造廠。行政、財務、人事關係在地方,物資供應關係在一機部。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改為農機部直屬企業,定名為青海鑄造廠。1982年農機部與一機部合併,改為由機械工業部農機局直接領導。1984年4月改為機械工業部重型礦山機械局領導。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本廠廠址原選擇在西寧市馬坊以西,現三琪辦事處以東,距西寧市區8.5公里處。後根據國家三線建設佈局和貫徹“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確定廠址遷青海省樂都縣境內。又經洛陽設計院派出羅國盤為首的設計勘測隊,調查了樂都地區二十八道山溝。根據地質構造及水源條件,1966年5月建議:廠址設在樂都縣碾伯公社八里橋大隊以北,壽樂公社馬家灣大隊以南,引勝河東岸為宜。當時八機部青海建廠指揮部指揮長馬繼光同志提出:廠房設計以500平方米為宜,全部進入馬家灣村莊以南灣字溝內。以水泥橋樑式建築,下面過水上面是廠房,部分廠房貼山進洞。由於設計和施工均有較大困難,1966年6月,當時廠籌建負責人郝進弟、王佔成、朱萬成、蘇啟騰和設計院一同到部彙報廠址問題。1966年8月原第八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楊立功同志到青海現場視察,在聽取了指揮部、洛陽設計院、工廠負責人三方的意見之後,決定以洛陽設計院方案為準。即馬家灣村莊以南、引勝河東岸河灘為生產區。蘇家嘴村以北、引勝河西岸靠垛家村以南、熊家灣以北為生活福利區。後因青海鍛造廠廠址下遷,佔據了生活區,所以本廠生活區改在馬家灣村莊以南灣字溝北河溝沖積扇面上。”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青海省鑄造廠,50多年前忙忙碌碌,現在已人去樓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