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制內學校轉到國際學校是什麼體驗?

菠蘿在線國際課程


完全兩個教學體系,首先,轉入國際學校的課程是分很多種的,到底孩子未來去那個國家,到底是學美國課程,英國課程還是其他課程,到學生進入國際學校,剛進校的大部分時間老師都會讓學生主要用在學習英文方面,聽說讀寫,齊頭並進,當然,期間會有中外籍老師一起幫助學生克服英文關,在英文關過後,你也會發現孩子的溝通和表達能力都會有突飛猛進的增長,除此之外,孩子在國際學校除了學習以外,會根據個人愛好參加一定量的社團和社會組織,社團也會按照競賽類,外語類,特長類組建各種不同形式的社團,比如日語社,模擬聯合國,足球社等,所以如果你想讓孩子多些社會活動和溝通,建議選擇國際學校,但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大部分的國際學校數理化類課程都要比國內的簡單,學生如果未來還想轉會體制內學校,建議慎重選擇。



教育那點兒小事


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首先看你要轉入的學校是什麼水平?什麼薪金水平?有沒有發展前途?國際學校還分三六九等哈。

國際學校的水平較高,給教師的薪酬還可以,福利也可以的話,還是可以嘗試一下的。畢竟在國際學校接觸的知識面要比公辦學校更加的廣闊。去國際學校的同時,你也可能會喪失掉公辦學校的一些機會,比如社會的整體調薪,職稱評聘等等。當然,國際學校能彌補這一方面的經濟損失的話是沒問題的。

我是從公辦學校轉到私立學校的老師,民辦公助類型的。從我個人角度,除非深思熟慮,不要輕舉妄動,與大家共勉!



郝老師微視頻


從小我心裡就有一點名校情節,可能是源自媽媽對我的耳濡目染吧。

她老說:“考進一所好大學,是人生中少有的‘你努力了就能做到的事情’,那為什麼要浪費這個機會呢?”

她還說:“有句老話'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你要記住,目標一定不能定得太低。”

我媽是個高中老師,說話比較教條,小時候經常嫌她囉嗦,但心裡隱隱知道她說得是對的。

過了叛逆的年紀之後,15歲那年,我將目標定為交大。先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再不濟,最後也能考個一本吧,那時我是這樣想的。

不過,這個夢想一度破碎。

轉進國際學校前,我離“廢掉”只差一點點

那時我在一所重點公辦初中的平行班讀書。

那所學校生源好,一部分原因就是超大的學習強度,不停刷題,刷到吐,刷到看到題目就條件反射出答案。

班裡每個同學桌上的習題冊都摞到看不到腦袋,每天揹著炸藥包一樣又厚又鼓的書包回去,作業做到凌晨。

最初為了多睡覺,我偷偷抄過作業,也在群裡分享過作業給同學抄。(emmm,希望我媽不要看到這段,看到也別介意,已經過去了……)

自從我將目標定為交大,我就不再這麼做了。

我把各種勵志故事打印出來貼在牆上;看了很多遍《墊底辣妹》激勵自己……我每天就像打了雞血一樣,作業做到1點多,灌了一杯咖啡,繼續複習。

過了2個月,終於從年級200名開後,提升到了42名,從平行班轉進了提高班。

那天,我回家以後,抱著枕頭哭了很久,我覺得我離目標進了一大步。

但是進了提高班以後,等待我的是更恐怖的學習壓力。

我學習學得更晚了。

2點、3點、4點……不斷推遲睡覺的時間……

但是,仍然跟不上提高班的同學。

很快,我又掉出了提高班,回到了平行班。像一個笑話。

我還是很想努力,只是身體覺得有些疲憊。

我開始頻頻在課上睡著,然後被老師叫醒罰站一整節課。

我的記憶力開始變差,前一天晚上背了1個小時的英語單詞,第二天只默出了5個,放學後,被老師留到了晚上8點。

我的免疫系統出問題了,生了一場大病,整整休息了1個月。

……

我媽很心疼我,也偷偷哭過。

有一天她突然跟我說:“琪琪,媽媽不逼你了,我們去考國際學校好嗎?壓力沒那麼大。”

我點頭。

沒想到這麼順利地進入國際學校

關於對國際學校的瞭解,我和我媽都是門外漢。

國際學校不是按什麼重點、非重點分的,而是有IB, AP, A Level等等這些體系的區分,那個時候我們真的不懂這些。

雖然我也在網上進行了一些搜索,但說實話,網上的信息真假都摻在一起,隨便信了,也怕被誤導。

後來,我爸問了他一個同事,同事的孩子據說是在國際學校讀書。

那個同事給我爸推薦了一個機構,叫菠蘿在線,我爸一看離家還挺近,就和我媽一起抽了空去看看。

現在回過頭看,菠蘿在線對我的幫助挺大的,既是領路人,也是大外掛。

其意義,就像《墊底辣妹》裡坪田老師的補習班之於沙耶加。

在推薦國際學校的時候,負責擇校的老師跟我說:

“你的學習底子是很好的,但是考慮到不適合有太大的壓力,所以我認為,IB不太適合。

A Level的學習壓力比較小,而且如果好好學,能進非常好的大學,國際排名基本上不會比交大低。”

……

經過了反覆的溝通和考慮,我最後決定考A Level中排名第一的學校——領科。

備考的領科的過程比我想象中的輕鬆太多,菠蘿在線各科的老師都是大牛。

英語老師是UCL的語言學碩士;數學老師是帝國理工學院的,還在國際學校教過書;物理老師在核心期刊上發過7篇論文;化學老師是押題王……

如果說以前學校的老師是江南七怪,把郭靖弄得累死累活也沒什麼長進。

那菠蘿在線的老師就是洪七公,談笑間就把降龍十八掌傳授給了我。

意料之中的,6月,我順利考進了領科。

原來不打雞血,也可以進名校

進領科後最直觀的感受是,全班同學都很優秀,不是“學習機器”式的優秀,而是由內而外的自信、熱愛學習。

文能全英文演講、獨立做實驗寫報告,武能投籃上分、野營扎帳篷。

聊下來才知道,他們當中很多小學、初中就在國際學校讀書,當時我心裡只有一個感受——

真羨慕啊……

第一年上IGCSE課程,領科很多課程都是全英文,其實我是蠻吃力的,畢竟以前學的是啞巴英語,考試還行,實戰起來根本就是渣渣。

尤其是像生物、化學這些科目,對英語要求高,知識點多而雜、記憶量大,需要熟記專業詞彙。

不過,領科的老師都很nice,絕對不會用罰站這種方式對我,而是課後會非常溫柔地主動幫助我,還會加入我們的音樂社一起happy。

漸漸的,我就適應了領科的環境,總的來說,相比A Level階段,IG時的學業很輕鬆。

我會在課堂的討論和演講中積極地展示自己;

我會在空閒的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拍微電影;

我不再像一個苦行僧一樣學習了,原來學習真的可以是快樂的。

一眨眼,到了申請的階段, A Level A*A*A的成績,讓我有底氣去申請劍橋。

之前參加的各種競賽都讓我在申請中更有競爭力。

如願收到劍橋的面試邀請後,菠蘿在線的從劍橋畢業的老師也從個人經歷出發,給了我很多的面試技巧建議。

等待offer是一個興奮又焦心的過程,每天早晨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郵箱,然而大多數時候的郵箱是毫無動靜的。

還記得那一天,我抱著例行公事刷新郵箱的時候,一封郵件靜靜地躺在那裡——

Congratulation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s offering you…

所有的……所有的一切如約而至。

直到今天,我還常常會想起15歲那年的自己,我想告訴她,不久的將來,你就會擁有比原本的夢想更加gorgeous的未來。

感謝過去的自己和媽媽做出的選擇,如果不是踏出了那一步,不是進入了國際學校,我不會成為今天的我。


菠蘿在線國際課程


雖然我自己是在體制內學校成長的,但後來也去到了國際學校工作過。我見過許多從體制內轉到國際體系的學生。

體制內學校,大部分人都瞭解。每天課程緊湊,體育課常常被其他主要科目所取代,音樂、戲劇、藝術之類的課程也是類似的境地。體制內的課堂上,一個班級可能40-60人不等,老師忙著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們或低頭記筆記,或打瞌睡,或吃零食,對於課堂管理,老師可以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或者無暇顧及。孩子們按照課表忙忙碌碌地上著課,做著試卷,老師說什麼就幹什麼,慢慢地,也會習慣這種按部就班的感覺。

國際學校,大多注重全面發展,平衡發展。音體美是特色課程,更別提其他的各種興趣發展項目了,孩子們的天性可以得到更多的發揮。課堂上,小班教學使得老師們可以更加關注到每個學生,從而制定更因材施教的教學計劃。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國際學校推崇的培養目標,高中的各種國際課程IGCSE、ALEVEL、IBDP等,都是選課制,孩子們不一定每節課都有課,也不一定有具體的作業。某一篇論文可能就得寫個一個禮拜,而這個禮拜的時間完全由學生自己把握。因為大學裡,學生也是靠自己管理時間的。國際學校的高中比體制內高中更利於培養學生走向大學。另外,將學習與社區聯繫起來也是國際學校的特點。學生在校學習是一方面,走出校門,為社區做貢獻也是一方面。最終,所有的學習者都要走出學校,走向社會,不是嗎?

體制內轉到國際學校,學生可能一開始會很不適應,因為沒有老師一直盯著你推著你。但是,在這樣鼓勵個性發展的環境中,孩子們逐漸也會找到自己的節奏。當然,也有“轉型”失敗的。我覺得,適合自己的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