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幸福收穫成長後備幹部高端培訓感悟

收穫幸福  收穫成長

哈爾濱新區教師 宋鵬程

收穫幸福收穫成長後備幹部高端培訓感悟

帶著期盼,帶著憧憬,我從遙遠的北國冰城來到天府之國的百年老校——四川大學,參加了為期10天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小學後備幹部高端培訓。專家引領、自主反思、平等對話、同伴互助、共同分享,我們在學習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長,在交流中進步。至今回味,那種刻骨銘心的幸福將永遠留存在我的記憶中……

感悟川大精神 豐厚自身素養

開班伊始,全國幹部教育培訓四川大學基地負責人王謙主任向我們所有學員講述了川大的歷史沿革及辦學思想、理念、特色等相關內容,讓我們對川大有了初步的瞭解。四川大學自1896年四川中西學堂肇始,經歷了洋務運動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也經過了"堂院同歸"、"華西並起"、"三水匯流"、"三校共進"和"三強合併"等整合過程,最終形成了四川大學。在參觀了川大的校史館後,我更對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吸引,所折服。"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川大的校訓。這八個字語出民族英雄林則徐題於書室的一副自勉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寓意為要像大海能容納無數江水、河水,要像大海一樣胸襟寬廣,以容納和融合來形成超常大氣。四川大學在這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能形成文脈綿延、奔騰浩蕩的發展格局。正因為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種寬容、堅忍的態度。校訓是大學精神的核心和靈魂。基於此,四川大學才能始終堅持"與人民同甘苦,與祖國同命運,與社會同進步"的主旋律,於風雨之中一路走來。

置身川大,感悟川大精神,我的思想一次次被洗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體現的是一種包容的精神,一種寬廣的胸懷。它教育我要用一種從容的氣度來面對己與人、古與今、中與外,不侷限於眼前,也不侷限於自身。身為教育者,只有每一個教育人心胸寬廣,有教無類,我們的教師才能得到尊重和愛戴;身為教育者,只有每一個教育人不縱慾享樂、急功近利,我們的教育事業才能變得光榮和偉大。記得我現在的校長常教導我們一句話:做人要練"三大"——大氣、大度、大局,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教師,影響學生,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我想無論是校長之語,還是川大精神,都意味深長,意蘊豐厚,都教會了我要有開闊的眼界和寬容的胸懷。

汲取專家智慧 提升管理能力

這次培訓,培訓的內容多元,既有國內國外的焦點問題,又有中國文化、生活哲學,還有學校的管理及校長角色的認識等。內容從宏觀到微觀、從人文到社會,專家們用深邃的思想、精闢的分析、獨到見解、生動的語言,讓我的目光更遠大、思維更發散、視野更開闊,更能站在客觀的角度審視和思考當今的教育,從而找到前進的方向。特別是有幾個講座詮釋的都是學校的管理及校長的工作策略,深感對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黃萍教授的講座《卓越的執行力》,向我們具體的講述了猴子管理法則,讓我知道了如何發揮下屬工作的積極性,那就是要讓"猴子"始終在下屬身上。只有這樣才能發揮下屬工作的積極性,才能讓自己從繁忙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去審視和思考學校發展的宏觀與微觀問題。

張乃文教授的講座《教育創新與學校管理》,讓我知道了擔任校長意味著要迎接一個新挑戰,迎接挑戰需要勇氣和智慧;意味著要承擔一個新責任,責任大於榮譽;意味著要樹立一個目標,目標來自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校長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校長要用人之長,揚人之短。細品張教授的話,簡單的話語中蘊含著大智慧,我所在的利民二中校這幾年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名不見經傳到聲譽全區,正逐步走向哈市,其主要原因就是吳志強校長為全體教師明確了發展的願景,並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引領二中人銳意改革、拼搏進取,以課堂教學改革為載體走出了一條破解辦學窘境的光明之路。

聆聽了沈登學教授《領導幹部的膽商、智商和情商》的講座,感觸最深。"情商"體現了領導者對人對事的敏感性、適應性、親和力和團隊精神、凝聚力和倫理道德;"智商"讓領導者能善於學習,科學地判斷,具備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而"膽商"則表現為領導者是否敢於承擔風險、敢於負責,具備相應職位需要的膽略、氣魄、意志和勇氣。他的講座讓我認識到:管理要有方法,校長要充滿智慧,開展工作要講究策略。讓我知道了校長的管理不僅要重視結果,更要重過程。校長手裡拿的不應該是鞭子,而應是旗子,走在教師前面,校長應是學校思想的引領者。因此,做為校長要努力使自己有時代的眼光、社會的良知、正確的觀念、獨到的見解、堅韌的品格和廣闊的胸懷。

借鑑飲食文化 打造特色學校

置身四川大學,在享受精神盛宴的同時,也實實在在地品嚐了成都的美食。川菜是我國著名的地方菜之一,在我國烹飪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著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享譽中外,成為中華民族飲食文化與文明史上一顆燦爛奪目的明珠。川菜與魯菜、淮揚菜、粵菜並稱中國的四大菜系。有"吃在中國,味在四川"的美譽。藉此次培訓機會品嚐了幾道特色川菜:四川火鍋、水煮魚、麻婆豆腐、夫妻肺片等。味道果然不同,很是喜歡。

在此期間,正值我校創建市特色學校,幾番思考,偶有感悟:我覺得四川的飲食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很好的詮釋了特色學校與特色項目之間的關係。

四川的飲食文化:川菜特色——麻辣;特色菜——四川火鍋、水煮魚、麻婆豆腐等。

特色學校的建設: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

結論:學校特色項目絕不是特色學校的全部內涵。

基於此,我認為從學校特色到特色學校,是一個複雜的漸進的過程,是對學校原有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的過程。創建過程要緊緊抓住學校特色這個"生長點",並不斷地促使這個"生長點"枝繁葉茂,同時又不斷地為它注入時代的"活水"和"文化養分",精心培植,才能一步一步把學校特色發展為特色學校。

基於此,我認為我校在創建特色學校時,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為學校特色這種定位是不正確的。課堂教學改革是學校眾多工作中的一項,最多也就是川菜中的一道特色菜(諸如四川火鍋),是學校的特色項目,而不是特色學校的全部內涵。培訓回來後,我向校長建議把我校的特色重新定位。我校要抓住"課堂教學改革"這個"生長點",並不斷的挖掘它的核心理念,拓展它的生長空間。在不斷的思考中我提取出了我校課改取得成效的核心因素——自主學習,並決定將之輻射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那便是踐行自主教育。經教師大會討論,全體領導、教師達成共識:一個人從平凡走向成功的關鍵在於超強的能力和完善的人格,自主教育正是抓住了這兩點,挖掘人身上的潛能,培養人良好的性情和高尚的品德。倡導自主教育無論對教師和還是學生都是雙贏的事。對教育者而言,自主教育是培養他們自信、自立、自強、自律的精神,促進其身心俱健的全人教育;對受教育者而言,是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學習能力,促進其主動發展的終生教育。我所提出的"踐行自主教育,成就幸福人生"這一學校特色得到了區教育局局長的高度認可,並在剛剛結束的市特色學校評估中受到了市教育局領導的一致好評。

培訓學習工作已經結束,回首這段學習的日子,心頭總縈繞著兩個詞——幸福、成長。對我們這些身處基層的人來說,有這樣的機會是幸福的,這樣的平臺無疑是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絕佳契機。幸福源於培訓,成長源於引領。最後把培訓中的一點感言附下:

川行感懷

百年川大育精英,高端培訓滌心靈。

專家引領增智慧,學員互動深感情。

多元內容拓視野,魅力教授鞭己行。

博採眾長施教苑,務本求實教育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