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偶像的這本書,窮盡了性愛與救贖

村上春樹偶像的這本書,窮盡了性愛與救贖

  1.

  “露絲·科爾四歲的時候,有天晚上,正在雙層床下鋪睡覺的她突然被做愛的聲音驚醒,聲音來自她父母的臥室。”這是約翰·歐文長篇小說《獨居的一年》的起筆。

  這是一個充滿張力的小說開篇。主角瞬間進入故事現場,並且拋出一顆敘事炸彈:女兒聽到了父母臥室傳來的做愛聲。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作為讀者,我想知道。於是,我就被約翰·歐文帶著進入了1958年的那個夏天。

  2

  47萬字的小說,分三個部分:1958年夏天,1990年秋天,1995年秋天。

  發生在1958年夏天的是圍繞一家人展開的瘋狂而帶有自毀的性愛與救贖之旅。

  一場車禍帶走了科爾夫婦的兩個兒子。他們一個十七歲,一個十五歲。正值青春,是最意氣風華的年歲。意外殞命,活著的才是最難過的。

  父親特德·科爾,在創作過幾部幾乎滯銷的嚴肅小說後,轉向了童書創作。憑藉著幾本關於老鼠、鼴鼠人的恐怖童話小說揚名世界,成為暢銷作家。他本人還負責童書裡的插圖。他經常以畫畫為名,去約各種少婦、中年婦女作他的模特。很快,模特們就會變成他一個又一個的情人。

  母親瑪麗恩·科爾,有名的大美人,也有一顆寫作的心。但因為兒子喪生,她無法抑制地只要動了寫作的念頭就會想起死去的兒子。她沉溺在人生的哀痛中。

  特地提議再生一個,也許會緩解這種痛。之後,露絲出生。

  他們所在的房子裡掛滿了兩個兒子生前的各種照片。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整個房間變成了緬懷兩個兒子的照片紀念館。

  因為兒子的事,再加上特德四處留情,夫妻感情破裂。他們決定分居。特德酗酒,需要有人開車。

  一個暑假,渴望寫作的高中生埃迪來到他們家實習,做特德的作家助理,實際上是專職司機司機。他像個自慰機器一樣瘋狂地迷戀著瑪麗恩。而瑪麗恩也因為他的氣質長相酷似自己的兒子,漸漸地和這個高中生搞在一起。

  而故事開篇四歲小女孩露絲聽到的做愛聲正是她母親和埃迪。

  在那個夏天發生了很多荒唐的事:特德與一位模特分手,模特不甘要弄死特德;瑪麗恩在與特迪發生60多次性愛後,捲走了家裡全部的關於兒子的照片,然後徹底消失不見。露絲那時還不太明白髮生的一切。埃迪提前結束實習回家。

  瑪麗恩拋下自己的女兒,無法愛她,毅然離開。她常年走不出兒子死亡的陰影,她時刻警告自己不要再去愛女兒。她害怕悲劇的再次發生,也害怕自己稍微從悲劇中緩解一二是對兒子的背叛。

  特德看似漫不經心照樣去勾三搭四搞出各種狗血劇,但他也只是在用女兒露絲、用濫情濫性和酗酒來克服傷痛。

  埃迪捲進他們家的事。此後,他將一輩子揹負著愛——對比自己年長女子的愛——活下去,直到再次遇見露絲,他才能知道,他也會愛上比自己年輕的女人。

  3

  時間來到1990年秋天。

  露絲成為一名小說家,出版過幾部小說,享譽全球。但她的小說裡,母親總是缺失的。小說裡的女主角總會有一個閨蜜。

  沒有作家會不拿自己的生活作素材。露絲有一個閨蜜,漢娜。她像有性癮般沒有男人就渾身不自在。她對婚姻是保持懷疑態度的。她是典型的性開放的那類女孩。稱女孩也許不合適,因為露絲此時已經三十六歲。

  她在世界各地辦新書發佈會和朗讀會。她擁有許多擁躉。與此同時,她也在尋找下一部小說的題材。她要寫一部女作家與男友一起去妓院觀察妓女做愛的故事。在那次性交易之後,女作家的生活受到震盪,決心改變人生。

  露絲去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接觸妓女,積累素材。結果,遭遇了一起謀殺妓女案。當時她躲在櫃子裡目睹一切。而這件發生在現實中的事件,正如她所構想的小說般,讓她決心改變人生。

  她和自己的文學編輯,一位真正愛她包容她的男人,結婚了。

  在去荷蘭之前,她試圖在壁球上戰勝自己從未贏過的父親。她和父親的關係處於尷尬但還保持著相互尊重的境地。她在去父親住所前,正在召開自己的新書發佈會。發佈會的開講人正是埃迪。她聯繫了母親的舊情人,也是一位出版過幾部作品,在年長女人中頗有聲望的作家,埃迪。埃迪送了她幾本加拿大女作家的偵探小說,讓她當做飛機消遣讀物。而這個女作家正是她的母親。

  那次發佈會,與她約定好會到場的閨蜜漢娜沒有出現。而發佈會結束,埃迪與她談起了那位失蹤三十四年的母親。當露絲回到父親家時,撞見了正在泳池裡做愛的一對男女:她的父親特德和她最好的閨蜜漢娜。

  她趕他們出門,無法接受這一切。她想報復父親,於是同父親還算不錯的朋友發生性關係。在他們做愛時,他唯一期望的就是讓父親撞見,羞辱他。可是這位朋友用露絲拒絕的姿勢“強姦”了她。他們發生衝突,露絲和他分別受傷。

  露絲在去荷蘭前,在路上,告知父親一切。她沒有原諒父親。當他經歷過謀殺案及荷蘭的豔遇種種後,回國。她真的決心改變人生,原諒一切。可這是,她的父親已經在自家倉庫自殺了。

  父親無法原諒自己。

  4

  之後,露絲與文學編輯結婚,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編輯幾年後去世。剩露絲獨居。依然陪伴她的,只有埃迪和漢娜。故事已經進入第三部分,1995年秋。

  露絲41歲,埃迪53歲。埃迪還愛著她母親,但他也愛露絲。露絲在第一任丈夫去世後的獨居的一年中,去過阿姆斯特丹,並帶回來第二任丈夫,一名退休的警官。

  哈利警官曾經是紅燈區受人尊敬的警察。他與露絲目睹的死去的妓女之間還有一段故事。是他,破獲了那個謀殺案,抓到了連環殺手。是他,苦苦追尋著唯一的目擊者和留下證詞卻不留名的露絲。是他,熱愛著露絲的作品,在看到露絲最新的作品有涉及到觀察妓女謀殺案後立即斷定露絲就是他要找的目擊者。是他,愛著露絲,也被露絲愛著,他們幸福地在一起。

  與此同時,苦等一生,始終愛著瑪麗恩的埃迪,終於等到了那位八十多歲卻在他眼裡依舊最美的加拿大女作家。瑪麗恩一輩子都在寫一位女偵探追尋失蹤的兩位男孩的故事。她一輩子無法掙脫出來。

  在最後這一刻,母親來找埃迪,他們去見露絲。而故事的最後一句,讓我想哭:

  “別哭啦,親愛的,”瑪麗恩對她唯一的女兒說,“不就是埃迪和我嘛。”

  這一刻,一切都可原諒,一切都已和解,一切都是愛。

  5

  村上春樹曾這樣評價他的文學偶像約翰·歐文:

  歐文本質上是位非常單純的作家。但由於太過單純,以致和這個不單純的世界產生了衝突,反倒令人覺得他的現代性更加明顯。這種獨特感,真是了不起。如此獨特與激進,希望有更多人能夠理解。

  歐文的作品從不炫技。他本分地敘事,忠於人物和故事。每個人都囿於自我的心結和魔障,努力掙脫。每個人都在尋求救贖之路。包括那名死去的妓女,她曾想和自己喜歡的男人一起去瑞士滑雪。最令人心疼的是瑪麗恩,無法承受喪子之痛和丈夫的背叛,這已經讓人唏噓;更為悲傷的是,他無法承受自己對女兒的絲毫的愛。一個不敢愛女兒的母親,最終帶著所有兒子的照片逃了一生,寫了一輩子作品也還是糾結於兩個故去的兒子。

  當露絲找到哈利警官,當瑪麗恩重新和埃迪擁抱,在他們找到愛的時候,也就找到了最終的自我救贖之道。

  誠懇講故事,誠懇地去展示一切愛與救贖。歐文的小說讓人上癮。從第一句話開始,他會拽著你讀到最後一刻。這種刺痛過後渾身治癒溫暖的感覺,我只在《麥田裡的守望者》遇到過。

  忽然想起木心一句話:

  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皆可原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