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子國王與情婦王后,百年戰爭中的“三分天下”

1360年,英法簽訂了《布勒丁尼和約》,儘管此時法國的民眾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但一紙合約為法國的養精蓄銳提供了有利條件,法國人也在等待著一雪前恥的機會。

第二階段

合約簽訂沒兩年,法國國王“好人約翰”去世,鉅額的賠款也就不了了之,他的兒子查理五世繼承了王位。

這個查理五世真的很不簡單,別看他身體虛弱,手無縛雞之力,沒有辦法騎馬衝鋒,卻是個非常精明的人,他對法律法規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把法國打理得井井有條。

當英法介入西班牙內戰的時候,法國在戰場上表現不佳,但查理五世卻通過外交勝利的路線獲得了實際利益。通過游擊戰和焦土政策,原本布勒丁尼和約中被割去的不少領土,都被這個國王一點一點的收了回來。

反觀英國那邊,能打架的黑太子愛德華和他的父親愛德華三世相繼去世,之後英國內政便陷入了混亂,各方勢力爭端王權,對法國的戰爭接連失利,再加上農民起義,自顧不暇的英國無心去應對法國。在1396年,英法雙方簽訂了二十年停戰協定,算是為百年戰爭的第二階段畫上了句號。

瘋子國王與情婦王后,百年戰爭中的“三分天下”

恩愛的夫妻

命運總是出人意料。

體弱多病的查理五世在1380年突然離世,把一個看似強大的國家交給了他的兒子,12歲的“可愛的查理”,但在以後歷史中,更多人會稱他為查理六世或是瘋子查理。

查理六世在政治層面的天賦並不弱,短短几年時間,他就實現親政,罷黜了那些攝政的叔叔伯伯們,法國的經濟開始復甦,國庫日漸充盈,他還與英國簽訂了停戰協定,為國內經濟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

此時對於法國來說,只要再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一雪前恥不是夢。

但就在這時,查理六世瘋了

1392查理六世和他的弟弟奧爾良公爵路易一起出遊時,突然開始瘋癲起來,拿著劍瘋狂砍殺周圍人。不得不說,近親結婚害死人啊。自此以後,國王發瘋的狀態越來越頻繁,在難得的清醒時刻,他授權王后與皇太子為攝政王,管理國家大事。

在這裡就要仔細說說他的這位王后,來自巴伐利亞的伊莎貝拉。

當初查理六世在選擇王后時條件非常苛刻,除了門當戶對的背景以外,必須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女孩才行。然後,查理六世與伊莎貝拉一見鍾情,光速閃婚後就過起了沒羞沒臊的生活。

伊莎貝拉從16歲到38歲這20多年的時間裡,陸續為他的丈夫生了12個孩子,由此可見他們夫妻之間的恩愛程度非同一般。

但是,瘋癲狀態下的查理六世認不清楚人,即使夫妻關係再和諧,很多時候伊莎貝拉也不想看到這樣的丈夫。為了滿足丈夫的需求,伊莎貝拉特意為他選擇了一個情婦,當時的人們暗中稱那個女人為“小王后”。

接下來的日子裡,伊莎貝拉的生活輕鬆而且愜意。她不懂得政治,不知道如何管理這個國家,

而皇太子年齡還小,也沒有管理能力,但伊莎貝拉卻總想在政治圈內發揮一下,她排除異己,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將以前被丈夫罷黜的貴族們請了回來,由他們協助管理這個龐大的國家。

瘋子國王與情婦王后,百年戰爭中的“三分天下”

混亂的內戰

在眾多掌管實權的大臣之中,權力最大的有兩位:一位是國王的弟弟、當初險些被砍的奧爾良公爵路易;另一位是國王的堂兄勃艮第公爵約翰,人稱“無畏的約翰”。

這兩個人權力慾望都很濃,彼此虎視眈眈,他們都希望通過控制國王王后來掌管整個法國,無論是明裡暗裡,兩個人經常爭論得不可開交。

1407年,勃艮第公爵忍無可忍,派人暗殺了奧爾良公爵路易

通常情況下,暗殺行為就應該悄悄咪咪的進行,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反正別人也沒有證據。但奇怪的是,沒過多久勃艮第公爵就向其他貴族坦白了自己的暗殺罪行,然後逃離巴黎,躲進了自己的封地。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新任的奧爾良公爵查理立誓要為父親報仇,儘管此時的巴黎城以勃艮第公爵的勢力為主,但在岳父阿馬尼亞克伯爵的支持下,奧爾良公爵帶兵衝入巴黎城,取得了巴黎的控制權。

由此,控制著法國東部和北部的勃艮第公爵與控制著中部和南部的奧爾良公爵、阿馬尼亞克伯爵進行了長期的內戰,雙方為了爭奪地盤、爭奪對巴黎和法國王室的控制權,出手非常狠毒,戰爭非常慘烈。在雙方的攻伐下,巴黎多次易手,雙方都曾經控制並失去過對巴黎的掌控。

曠日持久的內戰,對國家和法國王室來說都不是好事。看到這種情況,王后伊莎貝拉決定將巴黎的管理權交給了阿馬尼亞克伯爵。

但實際上,麻雀認為,王后想要保持奢靡的幸福生活,而阿馬尼亞克伯爵非常擅長剝削、搜刮民脂民膏,因此王后與阿馬尼亞克這邊的勢力站到一起,雙方一拍即合,不但消弭了內戰,還樹立了皇帝與皇太子的權威。

瘋子國王與情婦王后,百年戰爭中的“三分天下”

(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

進擊的亨利五世

其實,法國常年內戰,英國那邊也沒閒著。

雖然英國王室經歷短暫陣痛,但亨利五世的登場讓整個國家看到了新的曙光,亨利五世在歷史上威名遠揚,在各種影視作品的出現頻率就能看出他的強大實力。看到法國陷入內戰,他就暗中支持勃艮第公爵,不定期的送點錢啊、送點兵啊之類的。

瘋子國王與情婦王后,百年戰爭中的“三分天下”

如今法國王后公然支持阿馬尼亞克伯爵,對於勃艮第公爵而言,最理智的選擇就是緊緊抱住英國這個大粗腿。

很快,亨利五世就見到了勃艮第公爵派遣的使節,對方稱願意用更多的土地和金幣來換取英國的軍隊,就是讓英軍充當僱傭兵,幫自己奪權。不過亨利五世卻要求更多,他提出了法國的王權。勃艮第公爵雖然在忙著打內戰,但這點思想覺悟還是有的,他深知自己是法國人,果斷拒絕了亨利五世的提議。

在這邊吃了閉門羹,亨利五世就把手伸到了另一邊。他找來阿馬尼亞克伯爵的使節,如果對方願意交出法國的王權,並按照此前《布勒丁尼和約》,交付條約中規定的土地,他就不再支持勃艮第公爵。這次法國人學乖了,阿馬尼亞克伯爵這邊沒有明確表示同意,也沒有表示拒絕,時間越拖越久。

眼看對方這麼磨嘰,亨利五世不耐煩了:既然你們不願給我,老子自己來拿!

瘋子國王與情婦王后,百年戰爭中的“三分天下”

阿金庫爾戰役

1415年,亨利五世率領軍隊在法國北部登陸,然後一路上燒殺搶掠,向東北方的加萊港前進。看到老對頭又回來了,法國王室(實際上是阿馬尼亞克伯爵)將這作為頭等大事,立即集結了2萬多人的軍隊,追擊這股不斷流竄的英國軍隊。勃艮第公爵則在旁邊看熱鬧。

法國北部人們的積極抵抗,為英國軍隊帶來了不少麻煩,英國人得不到充分的補給,逐漸偏離了原定的行軍計劃,等到10月24日時,英國軍隊被法國的主力部隊追上,一場大戰就此展開,史稱阿金庫爾戰役。

儘管英國軍隊很疲憊,儘管法國軍隊的兵力佔了絕對優勢,但面對數千名英國長弓手陣容,法國軍隊延續了以前戰爭的結果。此次戰爭屬於單方面的虐殺,過程不做贅述。最終法國軍隊陣亡7000多人,數千人被俘虜,而英國軍隊僅有100多人死亡。

但是在這場戰鬥中,英國人並沒有獲得實質上的好處,糧食補給依舊沒有著落,俘虜質量也有點差強人意,畢竟法國這邊的將領不是國王或王子啥的。

之後英法雙方匆匆簽了停戰協議,亨利五世就帶隊回英國了。

瘋子國王與情婦王后,百年戰爭中的“三分天下”

禍起蕭牆

就在法國這邊忙於阿金庫爾戰役之時,王室內部又出現了新問題:年幼的皇太子身體每況愈下,戰役結束不到2個月,就匆匆離世。

在這裡補充一句,國王查理六世和王后伊莎貝拉生了12個孩子,但這些孩子中大多壽命很短,後來等到查理六世去世以後,只有4個孩子還活著。

皇太子的死亡打破了法國王室的平靜,眼看著兒子的不幸去世,伊莎貝拉王后傷心欲絕,無奈的讓皇太子路易的弟弟約翰成為新的皇太子。但是沒過兩年,新的皇太子突然也意外死亡,皇太子的位置就落到了伊莎貝拉僅存的小兒子身上。

這個最小的兒子叫也叫查理,只有14歲。別看他年齡不大,但他的主意很多,剛當上皇太子就聯合其他貴族排擠自己的母親。他並不喜歡自己的親生母親,他覺得是母親拋棄了自己的父親,不但幫父親找情婦,而且母親和一些貴族的關係也是不清不楚。

為了維護法國王室和查理六世的形象,皇太子查理果斷地將王后伊莎貝拉趕出了巴黎。

親生的兒子怎麼能這麼無情呢?

無處可去的王后伊莎貝拉,一怒之下,跑到了勃艮第公爵的地盤,與無畏的約翰達成戰略同盟,並且立刻以法國王室的名義,組織了一整套全新的法國政府班子,與身在巴黎以皇太子為首的政府系統公開對立。

麻雀覺得,這就有點像是1927年的兩個國民政府:南京也好,武漢也罷,都算是正統,且勢均力敵。而作為法國王后,她還控制著法國國王查理六世的國庫,這就為後續的戰爭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

瘋子國王與情婦王后,百年戰爭中的“三分天下”

(皇太子查理)

三分天下

勃艮第公爵與王后聯合以後,立即就組織軍隊奪回巴黎。

此時的巴黎城在阿馬尼亞克伯爵和皇太子查理的手中,但阿馬尼亞克伯爵常年在巴黎的橫徵暴斂惹得人心惶惶,在巴黎人民的幫助下,勃艮第公爵重新佔據了巴黎城市,同時還控制著法國的王后和那個瘋癲的國王。

去年剛剛成為王儲的皇太子,現在就不得不在傭人們的簇擁下,匆忙逃到南方的布爾日。

至此,法國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式形成:無畏的約翰控制下的法國王室、皇太子在布爾日,還有想要武力奪權的亨利五世。

此時此刻,最為糾結的人應該是勃艮第公爵約翰。十多年前,他暗殺了死對頭路易致使法國陷入殘酷的內戰,如今雖然控制了整個巴黎和法國王室,但國內的情形卻並不樂觀:自己控制著法國的東部和北部地區,法國南部和中部效忠皇太子查理,法國西南部和西北部則不斷被英國亨利五世慢慢侵蝕,一個分裂的法國正在形成。

該如何避免法國的繼續分裂呢?

戰爭肯定不是最佳手段。

瘋子國王與情婦王后,百年戰爭中的“三分天下”

(勃艮第公爵約翰臨死前的各方勢力,紅色為英國控制區)

統一才是王道

勃艮第公爵約翰主動派人聯繫皇太子,希望能保持法國的領土統一的前提下進行和談,畢竟大敵當前,只有國家主權統一,才能應對英國人的進攻。如此重大的議題,就需要要找個合適的地方、面對面正式協商才行。

1419年,勃艮第公爵約翰與皇太子在蒙特羅橋正式進行和談,然後在和談現場,這位心懷國家的公爵被對方暗殺了。

勃艮第公爵約翰的兒子腓力三世在得知此事後非常震怒,殺父之仇豈能不報,但考慮到皇太子的身份,不僅要從軍事層面入手,更要在法統上抹除皇太子的王位繼承權,最好是選擇一個比皇太子查理更有公信力更有權威的新王儲。不過,此時的王后已經沒有其他的兒子了。

於是,繼承了勃艮第公爵的腓力三世立刻倒向了海洋對岸的英國。

1420年,對英國國王亨利五世來說是值得銘記的一年。

這一年夏天,亨利五世與凱瑟琳喜結連理,凱瑟琳是查理六世和伊莎貝拉的小女兒,是皇太子查理的姐姐。結婚以後的亨利五世在血統上,具備了繼承法國王位的權利。

這一年,英國與法國簽訂了《特魯瓦條約》,條約中明確規定了英國國王亨利五世可以在瘋子國王查理六世過世以後,繼承法國國王,是法國的新任王儲,而皇太子查理由於一系列惡劣行徑,甚至暗殺國家棟梁,被排除在王權之外。

不過實話實說,南邊的皇太子也確實沒得看。年齡小,鬼主意多,到了關鍵時刻還總是昏招迭出,文不能治國服眾人,武不能騎馬定乾坤,怎麼看也不是個理想的繼承者。

瘋子國王與情婦王后,百年戰爭中的“三分天下”

(合約簽訂後的法國)


結語:

英法最接近統一的時刻。

縱觀歐洲歷史,特魯瓦條約簽訂的這段時間,可以說是英國和法國兩大強國最接近統一的時刻。雖然從領土上來看,法國一分為三,有英國控制區、勃艮第公爵控制區、皇太子查理控制區,但在法統上,英國國王亨利五世不僅僅控制了巴黎,也將多年以來英國國王夢寐以求的法國王位控制在手裡。

後來,亨利五世和凱瑟琳的兒子一出生便同時擁有了英國和法國的王位,英法兩國在形式上實現統一,此是後話。

兩個強國統一為更加強大的聯盟國家,本就是可喜可賀的一件事。你看看後來西班牙雄才大略的腓力二世,不就同時掌控著西班牙和葡萄牙嗎?兩大強敵的握手言和,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對人民來說,都是有利無害的最佳選擇。

至於南方的皇太子勢力,相信不久以後也自會消亡。一切看上去都在向著更好的方向轉變。

然後,那個不識字的鄉下女孩出現了……


精簡版:法國瘋子國王查理六世在位的40多年時間裡,勃艮第派與奧爾良派為奪權展開內戰,英國國王趁虛而入打贏了阿金庫爾戰役,勃艮第派趕走皇太子,迎接亨利五世來繼承王位,亨利五世的兒子同時擁有了英國和法國的王位,形式上英法實現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