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博与你“宅”一起|北魏平城明堂


明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礼制性建筑,是古代帝王祭天祀祖,举行朝会、庆赏等大典的场所。日月同辉为“明”,祭祀之台为“堂”,明堂从建立之日起,就有了昌明教化,祭天祭祖的职能。

最早明堂实际上是一座“有盖而无四方”的建筑,西周时期,明堂的功能及形制基本成型,西汉时,逐渐完备。目前全国已发现的明堂遗址只有四座,分别是西汉长安城明堂、东汉洛阳城明堂、北魏平城明堂、唐东都洛阳明堂,这四座明堂中北魏平城明堂是唯一一座由少数民族政权建造而成。

北魏平城明堂于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孝文帝下诏建设,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完工,这一浩大的皇家工程历时五年之久。明堂的出现是“太和改制”日益深化地具体体现,这一时期除了对三长制、班禄制、均田制实行改革外,还涉及到了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转变,所以吸收汉文化,以礼治国,成为孝文帝统治期间的重要举措。

北魏平城明堂的形制较为独特,《水经注》记载了平城明堂是集灵台、明堂、辟雍三位一体的新形制。灵台中间置铁浑仪,这是当时帝王观测天象的重要仪器。中心建筑外围有环形水渠,内有流水,即辟雍,象征皇家教化圆满、流传不绝。

同博与你“宅”一起|北魏平城明堂

明堂上圆下方,为“九室十二堂”的布局形式。“九室”象征九州,各自独立,每室四面各开一门,代表四序,门的两侧各有两扇窗子,每室共有八扇,代表八节,它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十二堂”代表着12个月。古代帝王有“听朔布政”的制度。每月农历初一为“朔”,这一天,帝王必须在按月排列的十二堂中的某一堂坐朝,处理国家政务。平城明堂除了应有的祭天配祖、施政布政功能之外,还是观天象、定音律、测度量衡的重要场所。这也是中国礼制文化史上最早将科学与祭祀相结合的尝试。

同博与你“宅”一起|北魏平城明堂

北魏末年,这座明堂不幸毁于战火,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这里或建“孝文帝祠堂”、或“建子房庙”,甚至在日本侵华期间被夷为平地建成飞机场。1995年大同市文物工作人员在柳航里发现了一处北魏建筑遗迹,经过科学钻探和发掘,最终确定它为北魏平城明堂遗址,这一惊世发现为研究整个北魏平城遗址提供了明确的纪年坐标,解开了人们多年的疑惑,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找到了突破口。

同博与你“宅”一起|北魏平城明堂

同博与你“宅”一起|北魏平城明堂

2008年,北魏明堂遗址修复被列入“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工程。”2010年5月在向阳街原址旁(北魏明堂遗址南门)开工建设,历时6年完工。修复后的园区占地总面积8484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702平方米,其中明堂主体建筑面积4628平方米,高27米,整个建筑布局严格依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进行设计和施工,将遗址保护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创新等一系列手段,对历史人文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再生和完善,既充分挖掘了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展现了城市文明的延续性,又加深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满足了广大市民现代文化生活的休闲娱乐需求。

同博与你“宅”一起|北魏平城明堂


文字、配音:张伟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