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枪炮、炸药、毒气、死亡、饥饿,这些东西看似强大,

但最后的胜利者,

却属于一个父亲的爱。


说起“一生必看的电影”,相信不同的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在我的的名单之列里,意大利经典电影《美丽人生》,是必看的。


豆瓣上近80万人打分,评分高达9.5。


很多网友感慨:


有生之年终于等到这神作上映


作为20世纪最后一次电影狂欢,1999的奥斯卡可谓星光奕奕,《拯救大兵瑞恩》《美丽人生》《中央车站》《楚门的世界》《美国X档案》《莎翁情史》《天堂的孩子》等后世经典悉数在列。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也是在那一年,47岁的意大利导演罗伯托·贝尼尼依靠巅峰之作《美丽人生》,同时斩下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外语片两项大奖,他也成为了史上第一位凭借外语片斩获奥斯卡影帝的男演员。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而当年贝尼尼上台领奖时站在椅子上的画面,也成为了奥斯卡颁奖礼历史上的“名场面”。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美丽人生》在戛纳电影节展映时,曾获得观众长达12分钟起立鼓掌,如今已传为一段佳话,观众们一边笑一边抹眼泪,被影片悲喜交加情感深度震撼得“哭笑不得”。


如今20多年过去,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电影已经成为无数影迷心中的经典,历久弥新,其4K修复版1月3日在国内上映,像是对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轻声问候,又仿佛是对从前那些遥远的日子的深切怀恋。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它也不是一部被“埋没”的经典,当年的票房就十分亮眼,打破了意大利电影在美国的所有票房纪录。


如果不深刻理解《美丽人生》的磨难,也就无法深刻理解它的伟大,更无法理解贝尼尼在颁奖典礼上的疯癫背后,隐藏着何种的苦涩与幸福。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早安,公主!”


脱离战争片的外衣,它也是一部关于父爱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你会真正领会好父亲的含义。


网友称它为“最伟大的父爱电影”、“男人婚前必看影片”。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影片中的父亲以惊人的幽默和超高的情商演绎了一段怦然心动、不堪回首的历史,他的热情和对美丽人生的执着犹如黑夜中的明灯时刻让人心生敬畏。


《美丽人生》的故事极为特殊: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还有一个特别的男人。


圭多(罗伯托·贝尼尼饰),大眼睛、高鼻梁,怎么也应该算个美男。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但他偏偏秃顶秃得厉害,所谓一秃毁所有就是这样了吧。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不过,男人的魅力很多时候和头发不成正比。

电影的最开始圭多和他的朋友驾着一辆破车,从乡下来到了新的小镇。

他说我太喜欢这个小镇了,因为这里风景美丽、鸽子飞。

最重要的是,女人从天而降。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和女主多拉(尼科莱塔·布拉斯基饰)的相遇,正是这般的不可思议。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他对她一见钟情, 称呼她为“公主!”并把自己当作了落难的王子。


之后圭多和多拉开始频繁的偶遇。

他不是帅哥、不是有钱人、更没有意大利官方认可的高贵血统,但是他能把喜欢的人宠成公主。

任何时间、任何场景,他都想为她送上惊喜。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难怪女主每次与他相遇,都是一副惊呆的表情。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自己最落魄的时候,满大街被人追,和多拉撞了一个满怀,那个四处跳脚的男人一秒就能回归绅士。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影片后半段,即使圭多身处集中营,但他心系妻子,一次偶然机会,圭多用小推车推着儿子去干活,路上发现了开着门的广播室,于是妻子又听到了父子俩熟悉的声音,这样的时刻,这广播不仅传递着爱,更传递着生的讯息,告诉妻子,我和孩子都安全。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可想而知,在死人衣服堆中查找儿子痕迹的妻子听到这消息,多么欣喜。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圭多在集中营中一次又一次地给妻子传达自己和儿子的信息,传递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苦不堪言的重活、精疲力尽的折磨没有让他忘记做丈夫的责任——

自始至终,爱你如一,承诺会给的惊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会忘记。

圭多把妻子宠成公主,即使在特殊环境中也是如此,我们数不清楚他究竟说了多少次“早安,公主”

但,非常清楚的是,他对妻子的爱、热情、浪漫没有随着生活的重担而消减,反而一次比一次厚重、一次比一次打动人心。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只有喜剧才能抵达悲剧的巅峰


说起《美丽人生》,就不得不提这部电影名字的由来。


据导演贝尼尼自己说,这部影片的名字来自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利昂·托洛茨基说过的一句话。


当年,逃亡到墨西哥的托洛茨基,在得知将要被斯大林暗杀后,他望着花园里的妻子,说了这么一句话:


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托洛茨基


从影片名的由来我们也可以看出,“美丽人生”四个字的意味,绝不是像圣诞节经典电影《生活多美好》(It's a Wonderful Life)那样积极阳光,而是混杂着“即便如此,生活依然美丽”的复杂、沧桑、勇气与释怀。


这是一种更接近生命的底色的“美丽”。


然而,与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形成对比的是,这部影片在创作阶段,甚至刚刚公映的时候都饱受业内人士抨击。


用喜剧的手法来表现犹太人大屠杀沉重的历史,此前从来没有人做过,甚至都没有人敢往这方面想,因为这种想法是太过于“离经叛道”。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在一般大众的印象中,欢乐和灾难是难以兼容的。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的时候,更常见的光景是:人们低头默哀,警钟长鸣,社会各界会取消所有的娱乐活动和娱乐节目。


如果视角掉转一下,作为中国人,我们可能也很难接受喜剧风格的《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哪怕拍摄这些电影的是国内最会拍喜剧片的冯小刚。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所以当贝尼尼想把自己最擅长的喜剧和大屠杀这段历史结合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贝尼尼曾经说道:


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将我自己,我的喜剧主人公置于一个极端的环境之中,这种最为极端的环境就是集中营,它几乎是那个残酷时代的象征,消极面的象征。我用一种喜剧的方式来描述一个有血有泪的故事,因为我并不想让我的观众在我的影片中寻找现实主义。

说归说,秉承着这种创作理念的贝尼尼也经历了一年多的心里挣扎。当他和另一位编剧文森佐·克拉米完成了剧本后,把剧本寄给了米兰的犹太人社区,想看看大家的反应。


不出意外,剧本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经过一番心理斗争的贝尼尼最后想通了,他意识到自己是个艺术家,而不是历史学者或者纪录片导演,他决定要通过艺术的真实,来超越现实的真实。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不过他自己想通了,不代表别人也能想通。


在影片公映后,拍摄过《辛德勒的名单》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表示自己难以接受影片的基调,甚至在影片没结束的时候就打算离场,他觉得影片关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描写“娱乐性过强”。


同为犹太人的美国喜剧大师梅尔·布鲁克斯也丝毫不掩饰对本片的抗拒,他认为贝尼尼自己既不是犹太人,也没在二战中失去亲人,他并不懂大屠杀的残酷,集中营在《美丽人生》里被他恶意美化了。


然而,经过戛纳的洗礼后,《美丽人生》得到了大众空前的认可。大家尽情地笑,尽情地哭,把掌声和赞美毫不吝惜地送给这部奇特的影片。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美国评论家比尔·卡博斯的一段话或许是这部影片当时境遇的最好诠释:


《美丽人生》在戛纳电影节获得大奖之前,很多人认为影片的内容会引起评论界的争议。但是现在,我可以肯定,影片好评如潮。《美丽人生》没有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着重描写纳粹的残忍,而是突出受害者的勇敢,通过小人物能做到的事来教育观众。

或许,正是经历了如此多指摘与波折,贝尼尼在听到获得戛纳评审团大奖和奥斯卡奖的那一刻才会激动如斯,疯癫至此。


他倾尽所有和世界打了一个赌,他赌赢了。


大众的褒奖和学院派的肯定,不仅仅是对《美丽人生》这部影片的认可,更是对他创作观念与一生求索的喜剧哲学的认可。


贝尼尼始终相信,残酷并不是悲剧的底色,残酷只会唤起恐惧,只有喜剧才能抵达悲剧的巅峰。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如果你只看影片的前半部分,你可能丝毫不会把这部影片和集中营、大屠杀做任何联想,哪怕影片上来就交代了1939年那样一个不安分的时代背景。


影片故意将基调割裂成了两个对比的时空,影片前45分钟极尽了嬉笑怒骂的喜剧巧合,其浪漫、机智、滑稽的爱情故事看得人们捧腹大笑。


然后,当青蛙王子骑着“犹太马”赢取了公主后,整个影片的画风发生了180度的转折。仿佛是将另一部电影拼接到了这部电影一般。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幸福的一家三口被纳粹送往了集中营,前半段所营造的那些美好与幸福开始一点点地在人们面前毁灭。


可以说,这部电影成功的一大重要原因,是把世界的二元对立诠释得淋漓尽致。


电影前半部分在铺垫圭多的性格, 后半部分就在讲这种性格在面对极致苦难所散发的人性光辉。


在集中营里,圭多为儿子努力营造着安全感,对儿子乔舒亚谎称这一切都是一场“游戏”,为的是让儿子幼小的心灵免受这个世界黑暗的侵袭。


这也是全片的核心。


他告诉儿子,这个地方正在进行一场游戏,游戏的唯一要求是:躲起来,不能被别人发现。


先得一千分就胜出,奖品是:一辆坦克。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如果你违反了三条规定中的任何一条,你的得分就会被扣光:


  • 如果你哭。
  • 如果你想要见妈妈。
  • 如果你饿了,想要吃点心!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在那个暗无天日的集中营里,所有人望不见希望和出口,只有5岁的乔舒亚充满了赢得坦克的信念和发自内心的笑容。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父亲也不知道他们最后能否活下来,他只想活着的时光里,让儿子尽可能的少一些忧伤,多一些快乐。


圭多每天都去做苦工,同屋的人中,有些人受伤了、有些人累死了。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所有的人回到宿舍都是倒头大睡,只有圭多,笑嘻嘻地面对着儿子。


四肢瘫软,也还是要抱起乔舒亚。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在这里:


毒气室被他说成了浴室,尽管有的人去了回不来。


有人被拉去焚化炉活活烧死,他却用来跟儿子开玩笑。


劳作无比残酷,他却兴奋地跟儿子炫耀:我今天得了48分。


于是,冰冷的监狱,凶狠的士兵……在儿子眼中都成了一场积分的游戏。


后来,纳粹德国战败。


就在盟军将要来的前一夜,纳粹决定杀掉集中营里的所有犹太人。


这也是圭多生命的最后一晚。


这天夜里到处是杀人的枪声,父亲将儿子藏在一个垃圾桶里,他想去找妻子。


然而,他迎面碰上了巡逻的纳粹。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就在他被枪毙的最后一个拐角,圭多路过儿子藏身的垃圾同时,在那里站住,想来此处该是眼泪,但父亲却变出了一个温暖的鬼脸,他迈出大大的步子做出夸张的动作,儿子在垃圾桶内笑出了声音。


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也让儿子相信这是一个游戏,不要害怕……砰,拐角处枪响了。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第二天清晨,终于,盟军的坦克开进来,所有纳粹都撤走了,儿子钻出里铁箱,哇,一辆真的坦克,这就是奖品!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他看到真坦克的惊喜的表情,相信令所有观众都哭了。


这正是他的父亲用生命为他交换来的“惊喜”。


在温暖的谎话里,在刺激的游戏里,这个男孩终于活了下来。

这是这位父亲掏空毕生聪慧、心思与力量创造出的童话故事。

忍得住眼泪、咽得下苦恼、关键时刻不会慌乱总能想到最好的办法;不管身处怎样的困境,他的孩子都是快乐的。

儿子与妻子终于在阳光下团聚在一起,他的儿子兴奋地告诉母亲:妈妈,我们赢了!


豆瓣9.5,80万人评价: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


这时候你再看这个又瘦又矮小、像小丑的男人,觉得他高大伟岸了许多。


枪炮、炸药、毒气、死亡、饥饿,这些东西看似强大,但最后的胜利者,却属于一个父亲的爱。


葩叔认为,通过喜剧抵达悲剧的高峰,在极端环境下的伟大父爱,对战争荒诞性的嘲讽……这些都是《美丽人生》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但我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部影片最有启发的意义的或许是圭多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是含着眼泪的微笑。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这种人生哲学,这种在逆境中的生活态度,是圭多牺牲自己,带给儿子乔舒亚的恩赐,也是贝尼尼通过《美丽人生》,带给这个世界的礼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