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後》——學校裡的凶殺疑雲

仔細想來,東野圭吾的作品也已經看了有一些,《白夜行》、《惡意》、《湖畔》、《解憂雜貨鋪》、《嫌疑人X的獻身》。這本《放學後》算是東野圭吾較早的一部作品了,也是從這一作品開始,東野先生正式邁入了專職作家的行列。

《放學後》——學校裡的兇殺疑雲


這部小說描述的是發生在女子學校的殺人事件。先說幾個主人公:“我”—前島老師,衫田惠子—射箭社部長;宮坂惠美—高一新生,射箭社成員;高原陽子—被老師看做“問題學生”;村橋—訓導主任,第一受害者;竹井老師—第二受害者;裕美子—我的妻子;麻生老師—和村橋老師有曖昧關係;

開篇就說明了“我的危險境地”: 在這所清華女中,有人喜歡我,有人恨我。星期六早晨,車站月臺上,有人突然從旁撞來,我險些跌落鐵軌;星期一放學後,我游完泳進入淋浴間沖洗,差點中機關觸電身亡;星期二放學後,一盆天竺葵從教學樓三層墜落,直直砸向我頭頂。以上的種種,再聯繫到後面村橋被毒死在了我常用的更衣室,竹井喝下了原本應該是“我”喝的毒水;讓人不僅聯想,後面的劇情是否會在找到兇手和保護主人公兩個方面展開。讀到前島妻子的出現,我甚至沒理由的懷疑裕美子就是背後的兇手。中間警察不斷的偵查,對麻生老師的詢問,對“不良學生”的陽子的詢問,一直都沒有改變我的看法。但是後面的發展讓我一度覺得作者是想矇混過關,兇手竟然是女子學校射箭社的學生。但是想到這本書的標題和內容的環境,也儘量把自己代入這個場景,也就有了些釋然。

《放學後》——學校裡的兇殺疑雲


故事其實比較簡單,我想說的其實裡面透出來的一些思考。

一個是惠美殺人的動機,直白點來說其實就是女孩子自慰被老師遇見,其實我認為這只是一種象徵,青春期孩子有很多敏感的地方是不容許別人進入的,譬如書中被教導主任剪掉頭髮的高原陽子,但是陽子報復的方式是通過儘量遠離老師,儘量接觸社會人群來對抗學校,而不是“必須要殺了他”。“敏感地帶”不僅僅是對於女孩子,男孩子也是有的。我一個成績非常好的小學同學,初中時因為一件事被老師誤會,以至於被老師扇了耳光,然後就通過墮落自己來報復老師和學校。實打實的一個令人唏噓的案例。所以,關於青春期孩子的“雷池”,是需要引起我們認真思考的。

第二點是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議論故事的結局。在我看來,故事結局這麼描述是非常精彩的,也呼應了之前書中提到突遇陌生男子開車撞“我”。但是有一點還是需要再斟酌,就是作者既然極力突出妻子想殺了“我”,但是之前“我”和妻子關係的描述又有點不足以撐起這麼大的恨。或許我應該把主人公理解成一個古板傳統,具有大男子主義的丈夫,把妻子理解成怨恨埋在心裡,藉著外遇的機會下狠手殺掉丈夫的妻子,這樣子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引出結局了。但是書中的並沒有這麼描寫,反而我覺得前島對妻子一直懷有歉意,一直想要彌補妻子。而妻子也很難看出是之前假設的那種人。

《放學後》——學校裡的兇殺疑雲


再說一點個人的看法,我一直覺得這本書應該可以更精彩一點。就是警察調查校園兇殺案的時候,調查到裕美子的身上,然後重點描述前島和裕美子的反應。這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後面結局如何收尾也令人更加期待。

這部小說整體來說,相比於之前看的幾部,還是有些差距的,不論是描寫方面,還是故事發展脈絡方面。不過故事聚焦於學校,以學生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或者一切都會變得順理成章。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9696592?dt_dapp=1

#袋鼠背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