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欣赏一篇美文?

索隆大叔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一篇美文,能带给我们语言上的美,心灵上的美,更为重要的是产生精神上的共鸣。那么如何来欣赏一篇美文呢?就像我们该怎么和这位吸引我们的陌生美女交朋友呢?

第一,在我们阅读美文时,我们应该了解写这篇美文的写作时代背景。就像看见一个人时,先看整体,有个大概的轮廓。作者写作时,往往是和自己所生活的坏境,社会挂上钩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创作反映现实生活。

第二,我们再从写作的语言上进行分析。语言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工具,并且一篇美文的语言能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震撼。

第三,我们应该从美文的布局上进行分析,这体现作者的逻辑思维,这对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第四,对于自己喜欢的美文,我们应该朗读出来,用心去感受,去想象,去构画出属于自己的场景。

第五,多和别人交流,这能对美文有多层次的了解。也会在交流的过程中,交换观点,产生新的,独特的观点。也就是借助别人的眼看到同一篇美文的不同世界。


多啦A梦i


欣赏美文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不过倒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欣赏。美文大致上包括了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议论文等等。看不同题材的文章时,关注点是不同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样子的。简单说两种吧,散文和诗歌。

散文,形散神聚

散文最显著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得是散文题材非常自由,可以着重描写人物形象,也可以叙述事情的发展;神不散,指的是虽然写作手法上很自由,但想要表达的感情贯彻始终。

比如沈从文在《生命》中所写的句子,“我好像为什么事情很悲哀,我想起“生命”。有什么人能用绿竹作弓矢,射入云空,永不落下?我之想象,犹如长箭,向云空射去,去即不返。长箭所注,在碧蓝而明静之广大虚空。”通过这句并没有过多粉饰的话,我们可以读出来,先生的思绪去即不返,他在对“生命”进行深深地思索。

诗歌,最为气势磅礴

有古诗和现代诗,现代诗比较通俗易懂,赏析时注意它的修辞和意象一般就八九不差离了。而古诗,蕴藏的智慧可就大了,我们不仅要对它的题材进行分类,还要分析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有些还要炼字、琢磨意象、分析语言风格,比如它是雄浑豪放的还是委婉含蓄的。

比如一首诗写到“兰、蕙、菊”,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这三种意象一般都是用来象征诗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再比如陆游在《鹊桥仙》中的两句“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和“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恩君赐予”。

前面一句表达了自己的壮志未酬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后面一句则是用典,用的贺知章的典故,唐天宝初年,贺知章请求回家当道士,玄宗赐了他镜湖一角。含蓄地表达自己的不屑和愤慨,因为镜湖风月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这份恩赐。


奇妙杂文馆


欣赏美文你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放平和,不要浮躁。其次你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当你开始读了之后,你要体会它的每一个字,这个字用得好不好,换别的词能不能达到这个艺术效果,然后你就会发现很多你平时发现不了的东西。你越写越对美文深有体会。

与大家分享一篇美文

时代是一棵树,过去是汲取营养的根,现在是地表上那一片丰茂与硕果累累。

我们嘲笑父辈,说他们在有鱼吃的年代还捉老鼠;在小康社会的今天还捡饭桌上的一粒米;在粮食充裕的时候还舍不得倒掉一碗馊了的菜。在我们的嘲笑中,他们含泪。

我们嘲笑父辈,说他们在花甲的年纪都不懂得休憩;在烈日的炙烤下不懂得乘荫纳凉;在儿女已长大的年纪还释不开心怀。在我们的嘲笑中,他们傻笑。

我们嘲笑父辈,说他们穿着老土的衣服显朴素;在城里的餐桌上依然吃得一粒不剩;在买菜时拿着皱巴巴的钱讨2毛钱的价。在我们的嘲笑中,他们执着着。

当有一天,我们捉襟见肘了,他一声不吭地拿出那些曾被我们鄙视的节俭替我们解了围。

他们傻笑着,我们哭了。

我们忆起了那些我们忘却的艰辛,那些在田野中抚着枯死的幼苗叹息的时光。我们也终于懂得了父辈们放心不下的原因。他们都曾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只是用自己的辛酸晓谕我们那不能忘却的艰辛。

他们用辛劳铸就了我们勤劳民族的智慧,用智慧浇灌了一方硕果累累的沃土。在崛起的东方大地上,我们是太阳,让这智慧之花常开不败的太阳。//用心筑起巢的父辈在用心教会我们成长。我们需要继承与发扬那一轮光辉。//沧海桑田,无法预知的事情,父辈是用勤劳赢取了幸福。//时光流转,幸福连绵,父辈是用甘甜苦涩延续了幸福。//锦江春色,幸福蔓延,父辈在用俭朴唤起那忘却的艰辛。

朴实的父辈平实的话只告诉我们: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个民族,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忘记了艰辛,就意味着衰落。

在有鱼吃的年代,我们不忘我们曾是一群捕鼠的人。


悠悠绿野


其实我觉得这问题问的有些奇怪。

好比你对面走来一位美女,你会想着我该怎样欣赏她,从哪几个方面欣赏吗?还是恰巧她正好是你喜欢的类型而已,让你眼前一亮,有心动的感觉。

除了上学时应对考试而学习的文章,我平日里看一篇文章,喜欢一篇文章,仅仅是因为它优美的词句打动了我,或是它独特的思想吸引了我,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引起了我的“共情”。

而说到共情,真的是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心境不同,读同一篇文章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一篇文章乃至一本书,只要其中有一小段描写让你记忆深刻,或者哪怕只有一句话让你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对于你来说那就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那么这本书你就没有白读了。

太过于拘泥手法啊,结构啊,反倒有可能丢失了自己的特色。所以我认为啊,欣赏一篇美文,无所谓什么正确不正确的欣赏,跟着自己的心走,就是最正确的方法。你的心会告诉你,你喜欢的是什么。


半城月


第一,先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一个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决定了他写作的方向和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处于盛唐时期,为人豪爽,不拘小节。他的诗歌一般比较大气,想象力丰富。比如他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大胆奇特,不拘一格。

唐代的大诗人王维信仰佛教,他的诗歌意境高远,后入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等自然景物,因此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他的《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就比较优美,参透了佛理,不光是相思之意,亦有佛家劝解众生之意。

第二,看看作者写的什么题材的文章,还有作者用了抒情、议论、记叙、说明等哪种表现手法,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第三,反复诵读,欣赏美文的语言美。看看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哪种修辞手法。比如,作者张晓风的《春之怀古》中写到春天来了,鸟儿又开始丈量天空了。这一句中就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来了之后鸟儿的欢腾。

第四 想要正确的欣赏美文,除了上面的几种方法,最根本的还要多读多看大家的散文。比如余秋雨、季羡林、冰心、老舍等人的散文。读的多了看的多了,欣赏方法也会用了,自然就能正确的欣赏美文了。

综上所述,欣赏美文就要结合作者写作环境背景,品味文中的语言美,还要多读大家的散文,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希望我写的能帮助到你。




梅姨的智慧锦囊


1.纵观全篇 ,把握主旨。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3.检索范围,准确摘取。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



麦斯xu


如何正确欣赏一篇美文?这题目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情不自禁的就想来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我个人认为要正确欣赏一篇美文的先决条件是要提高我们自己的欣赏能力!试想如果我们没有欣赏能力,美文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不泪不笑,但你却没有发现她,还何谈欣赏呢?

其次,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美学是人们在人类生活中不断研究和发现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它是关于美的规律和标准的汇总!比如发现之美、情爱之美,伦理之美,旋律之美,音韵之美,对称之美,布局之美、结构之美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美学修养,是很难真正去欣赏、领略和品鉴一篇美文的!

当学生的时候,上《文艺鉴赏》课,老师说《文艺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深深的认同,因为主体的认知活动过程可以从更深层次对客体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挖掘,进行再创造!

从这个意义而言:美文是一种客观存在,你首先要去发现它,你发现之后还要去深入细致的感受它,品味它,用自己所积累的语言文字学、美学、逻辑学等知识对其进行再创造,相信才会获得更大的收获或者进步!

一篇好的美文就仿佛一个美人,也需要懂她的人,一篇优秀的美文就仿佛一段悠扬的仙乐,但她也需要知音,一篇旷世的美文就是仿佛心灵的天堂,但也需要你的光临,她才不会孤独!

亲爱的,优秀如你,请不要错过美文,更不要面对美文置之不理,那将是多么的“煞风景”啊![大笑][玫瑰][笑哭]




冷眼看创业


要找准赏析美点

  “美点赏析”题最重要的是找准文章的“美点”。不同风格的文章,其“美点”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文章的“美点”可从以下方面来找。

  1、形象美。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上,如小说、诗歌、散文等。叙事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类散文中的事物形象,无不是作者精心描述的对象。如杰克·伦敦小说《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淘金者,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朱自清散文《背影》中的父亲,透露着对儿子的深情;茅盾散文《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郑愁予诗歌《雨说》中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这些作者精心描述的形象,或高大,或亲切,或感人……他们都可以是我们赏析的“美点”。

  2、结构美。一篇好的作品,无不注重结构的紧凑与清晰。记叙类文章往往有线索贯穿,结构按事件要素变化,或按表达方式转换。说明类文章常见的是“总——分——总”结构,或在此基础上变化的“总——分”或“分——总”结构,或者按逻辑关系布局。议论类文章一般是“引论——本论——结论”式结构。在赏析文章结构时,要注意抓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主旨句、抒情句等重点句子。如刘成章《安塞腰鼓》中,抒情句“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以自然段的形式反复出现,将每一次对安塞腰鼓的不同描写自然隔开,使得行文流畅,结构清晰。

  3、语言美。几乎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赏析其语言美。可以是词语品析,如说明文和议论文中修饰、限制类词语的准确严密性,描述类文章中动词和形容的生动形象性。可以是句式品析,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可以是修辞颀赏,如比喻、拟人的生动形象,排比的气势,反复的强调作用等。可以是感情色彩的分析,如吴敬梓《范进中举》中的辛辣讽刺,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热情赞美。可以是文章主旨句、哲理句的理解与阐释。甚至还可以是叠音词、拟声词或成语的大量运用,长短句的交叉,骈散句的结合等。

  4、手法美。文学作品往往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因此,文章的表现手法也是可以赏析的“美点”。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如设置悬念、对比、侧面烘托、伏笔、前后照应、欲扬先抑、以动写静、虚实结合、讽刺等,并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

  5、文体美。不同的文章体裁,有其不同的文体美。如记叙文的叙事线索,记叙要素,精彩描写;说明文的抓住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语言的准确周密;议论文的观点鲜明,论证严密,反驳有力;小说的人物形象丰富,情节引人入胜等。

  6、音画美。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使文章具有音乐美,如林嗣环《口技》;或描绘生动的景象,使文章具有绘画美,如古人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有的文章充分利用汉语音韵铿锵而和谐的特点,使文章朗朗上口,易于诵读;或充分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词语,给人视觉冲击,这在散文和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



佛性小莫


比喻,都下班了,也交接完了,要求七点下班,才可以刷脸下班,六点五十接班,他们不敢提前刷脸,就排成长对等,哎,何必呢?工作时倒没这样认真了,所以每次我最后一个来了,最先一个走,不等到七点,刷脸走人,因为我问心无愧啊!这就是真理的美文。


凉梓瀟


欣赏一篇美文,需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美文的眼睛在哪里。每一篇散文都有它的神,形散神聚才是美文的特点。因此,这个眼睛其实就是美文的神。它的立意高远,才是我们欣赏的重点。

二是美文的结构怎么样。但凡一篇优秀的美文,都会用不同一般的巧妙结构,把所要表达的文意配合的更加清晰,更加精彩,更加生动。突出了美文的行文风格,进而凸显了美文的主题。

三是美文的语言美不美。素材再好,风景再美,主题再明确,假如作者的文笔不行,词不达意,词汇羞涩,那么,你的美文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文笔是美文的最基本要素,所以一定要在文笔上下一番苦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