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文字者,六藝之宗”,事實真是這樣麼?

小刺蝟的吉他聲


要理解這句話我們首先要了解這句話的出處,然後要明晰“六藝之宗”的含義。

一、這句話應該是出自江式的《論書表》:“夫文字者,六藝之宗,王教之將,前人所以垂後,今人所以識古。”而江式的說法是來自許慎《說文解字》:“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唯一的差異就是許慎說“經藝”,而江式改為“六藝”。

《說文解字》

二、“六藝”在古代有兩個意思。孔子以前指“禮、樂、射、御、書、數;孔子以後形成一個新含義,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典”。許慎說“經藝”,其中的“藝”明顯指的“禮樂射御書數”,而江式說的“六藝”應該就是延續許慎的說法。

孔子

所以,“文字者,六藝之宗”的含義為文字是禮、樂、射、御、書、數這些技藝所師法的對象。師法的內容就是像文字一樣作為王政教化的工具。同時“六藝”更是一種載體,是前人思想文化的傳播者,代代傳承。

而事實就是這樣。不論“禮、樂、射、御、書、數”,還是儒家六部經典,都是一種思想文化的載體,擔負著傳承使命。


明之書苑


六藝,古代指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識字)、數(計算)等六種科目。

這雖然是古代的六藝與現代不同,但是無論在哪個時代文字都佔有主要地位。

問題中將“書”比做文字,其實書到底指什麼周禮中並沒有明確說明,現代人多認為是書法、作文等,“書”的概念就比較寬泛了。

從古代到現代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字還重要嗎?我是這樣看的。

古代文字的重要性

文字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體現,結束了結繩記事,古人的哲學思想,文學作品,歷史,藝術等等才能流傳至今。

我們能夠讀到孔子的思想,要感謝文字的記錄。從文字裡我們還讀到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的美好意境,從文字裡看到《蘭亭序》的瀟灑。

文字從象形文字演變過來,我們才更便捷的瞭解到了豐富的人類文明

短視頻、直播的時代文字還重要嗎?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無論經營個人IP還是產品營銷,都離不開廣而告之。廣告不僅是圖片和視頻,強大的文案更能發揮奇效。

文字是我們做一切的基礎功夫,好視頻需要好標題,正確的價值觀需要好文章去體現。無論短視頻和直播多麼普及,都離不開文字的指引。

短視頻發展到現在,內容需要有質量,內容優質的短視頻來自創作者的文化素養,這一素養的由來從來不是天賦,而是在學習和閱讀中獲取的。

樊登的成功,正向我們說明了文字能夠賦予我們的遠不止認識幾個字而已。

疫情期間來自國外的捐贈,和我們捐贈外國的物品正在用文字傳遞文化和溫暖。對國人影響已經遠不止“山川異域”幾個字。

有掌控文字的能力有什麼好處?讓你有一篇好文案,好劇本,好思維,這是在什麼樣的時代都不過時的。


明言淺說


只要不是禮、御、書、數、射、樂這六種技藝之內,不是孔子傳下來的學問,都把它們斷絕了,不要叫他們發展,不要讓它們與六藝和儒學共同發展。此乃唯尊儒術,罷黜百家之言。

然文字者,傳承久遠,詩詞歌賦,記事刻碑,哪一樣離得開文字。故而,說文字乃六藝之宗未嘗不可。


風輕雲淡1840


事實就是這樣,這句話沒毛病。原文的後面還有“前人所以垂後今人所以識古”,這已經和現代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即語言文字是思維工具,是文化的載體基本一樣了。具體來說,漢字是中華文化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所有的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或元素都離不開漢字的表意和傳承。漢字的演變發展史就是中華文化史的縮影。看看韓國和越南廢除漢字,結果韓國的年輕人無法讀懂古代典籍,連姓名都容易混淆,現在叫苦不迭;越南人也是因為不懂漢字,古代典籍就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了;反觀日本,漢字的使用從來沒有停止過,中學課本里面還有楓橋夜泊的漢詩,通過漢字從中國文化吸收到了豐富的營養。可見“凡文字者,六藝之宗”是完全正確的!


詩和遠方的ta


我覺得是的,你看看世界上的各藝術種類的作品,除古希臘的雕塑外,沒有幾件是可以獨領風騷一千多年的,但是書法藝術可以,書法往往和文字是分不開的,書法本身是一種高級別的藝術,漢字同時是中國文化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兩者結合。書法藝術的成就就是別具一格的,是獨立天外的,書法藝術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難道配不上天下藝術的頭把交椅。


愛寫字的華少


六藝之宗,文字形存,以為人文交流之一,事實上最早六藝誕生之始,源自圖。先天有圖,衍文字,為之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