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關於春天的詩,充滿聯想、幻想、痴想,卻又不是胡思亂想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寫道“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是說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所以物我都帶有我自己的主觀色彩。同樣是萬物融融,春光冉冉的春日,不同人卻能領略到不一樣的感受,有人驚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有人傷心於“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有人想要“折取一枝入城去,使人知道已春深。”,這些都是緣情造境的詩味,只是不同人處境不同罷了。


這首關於春天的詩,充滿聯想、幻想、痴想,卻又不是胡思亂想


《春思》——唐:賈至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賈至,字幼隣,長樂(今河北冀縣)人,(一說河南洛陽人)。生於官宦之家,才學出眾,為官有清名, 有詩文集三十餘卷傳世,《唐才子傳》有其傳。

這首詩大概作於詩人貶謫嶽州期間,所寫詩雖然從描寫春光開始的,但終免不了一番流人之愁、逐客之恨的宣洩。


這首關於春天的詩,充滿聯想、幻想、痴想,卻又不是胡思亂想


草綠柳抽條,桃李競芳菲,春色絢麗,燦爛繽紛,然而花枝披離、花氣氤氳的濃春景象讓詩人想到的並不是及時行樂,以免辜負款款春光,而是平起一腔春愁:東風能吹得百花盛開,卻吹不散春愁,它竟是這般一點不為愁人著想。於是在別人眼裡豔冶的春光,喧鬧的春意,卻將心中有愁之人的苦恨哀愁襯托出了無法消除之苦,春天的良辰美景,牽惹的愁緒反倒更長了。


這首關於春天的詩,充滿聯想、幻想、痴想,卻又不是胡思亂想


“春思”,思就是思念、相思,一般來講就是借春景寫出詩人一種相思的情致,也許是寫一個幽思之婦的哀愁,“東南有思婦,長嘆充幽闥”,陸機在《為顧彥先贈婦》中就曾寫過這種題材,賈至則把幽闥擴大到自然的視野,於是有景,因景而生情,東風送暖,吹不去春愁,“春思”是縱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與日俱長的愁恨。


這首關於春天的詩,充滿聯想、幻想、痴想,卻又不是胡思亂想


如果單從藝術角度來看這首詩的話,這首詩的詩意是頗有深度的,遣詞造句突破常理,頗具新意。人有愁,而深潛於心,往往不會因外界的美好而消除。馮延已在《鵲踏枝》中就曾寫道“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兩句,然而賈至卻不說自己愁重難遣,轉而抱怨“東風不為吹愁去”太過冷漠,不說自己心情苦悶,百無聊奈愁更愁,卻說那春日漫漫惹恨長。

陳邦炎在評析這首詩中寫道:詩的語言有時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須可以為讀者所理解。也就是說,一首詩可以容納聯想、奇想、幻想、痴想,卻不是荒誕不經的胡思亂想;詩人可以自由地飛翔他的想象之翼,卻在感情的表達上要有可以引起讀者共感之處。


這首關於春天的詩,充滿聯想、幻想、痴想,卻又不是胡思亂想


古人詩文之中,關於春天的詩不可勝數,然大都“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也是因為人們在失意或得意的時候都會將自己的情感寄託於別的人或物,藝術是不需要說理的,這東風責怪也就責怪了,然用之於生活卻不大合宜,春色本來就是令人欣賞的、美好的客觀事物,春景爛漫不以情變,變的只是人的主觀情緒罷了,所以嚮往春天就是對美好的嚮往,意味著美好的開始,而嚮往的春天便是各人眼中各樣春了,不必刻意營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