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小留學生,和比小留學生多4千倍的留守兒童?哪個更需要關愛

據相關報道,在英國留學的學生有22萬,其中有1.5萬是小學生,他們平均年不到14歲。而據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中國留守兒童有6102萬,

這個數字是留英小學生的4000倍。從本質上看,無論是留守兒童還是小留學生都是中國人,都是是炎黃子孫的後代。他們還有一個相同點,父母不在身邊,從另一個角度看,1.5萬小留學生也是“留守兒童”;在父母的眼中他們都是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掌中寶。他們獨立生活能力,都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由於常年不在父母身邊,缺乏親情的關懷,他們都值得我們用心去關愛。

1.5萬小留學生,和比小留學生多4千倍的留守兒童?哪個更需要關愛

01他們都是被迫的

6000萬的留守兒童,幾乎都是生活在農村,地處山區地帶,經濟相對落後。現在的農村,在家如果靠種莊稼養家餬口,靠種莊稼作為主要經濟來源,是沒法養活一大家子。為了讓一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父母不得不被迫背井離鄉、四處打工賺錢,讓孩子跟著爺爺奶奶或獨自在家生活自理。

1.5萬小留學生,和比小留學生多4千倍的留守兒童?哪個更需要關愛

1.5萬的小留學生也是被迫的,他們被父母所逼迫,那麼小的孩子沒有幾個是心甘情願地離開自己的父母、離開家鄉、離開祖國,而獨自去異國他鄉求學。他們一切都是聽從父母安排,被迫接受。至於出國的留學原因,各不相同。不同父母各自有自己的小算盤。其中大部分是明修棧道——求學;實則暗度陳倉——綠卡。

02文化底蘊不同,教學內容不同

留守兒童每天學習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看著中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唱的是中國國歌、吃的是中國大米、說的中國話、接受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課本的每一個字都滲透著中國上下五千年先輩們的智慧和結晶,時刻侵染中國文化,以我是中國人為驕傲。

1.5萬小留學生,和比小留學生多4千倍的留守兒童?哪個更需要關愛

小留學生們,當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正是形成的時候,卻被迫接受西方文化洗禮,學習他們的文學、歷史、地理等帶有他國特色的課程;接受他們傳統文化的薰陶;吃的是西餐、漢堡、披薩;喝的是可樂;說的是英語、從而形成了他們獨有的價值觀。儼然是沒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人。

03未來可“期”、貢獻不同

6000萬的留守兒童將來無論學歷怎樣,最終文化水平怎樣,都會達到現階段的“教育目”——“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長大後,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一線工人也罷,科學家也好,都是在為國家做貢獻,他們是中國的未來和希望,是社會主義不折不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5萬小留學生,和比小留學生多4千倍的留守兒童?哪個更需要關愛

小留學生們則不一樣,他們當中多少人會學成歸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為中國做貢獻,不得而知。即使回來是否認同中國文化?是否能融入中國這個大家庭?也是未知數。

04現階段家長想法不同

疫情下,留守兒童在家守著“不出門不添亂,就是為國做貢獻”的底線,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多少人幾兄妹用同一個手機上課,多少人沒有因為沒有網絡沒法上課。甚至有人一大早跑去山頂上課,還有人因為沒有手機上課而自殺,他們在艱難的環境下學習,他們並沒有要求國家給牽網線,沒有說要求每人發一部手機。

1.5萬小留學生,和比小留學生多4千倍的留守兒童?哪個更需要關愛

小留學生們,請求“包機回國“。作為父母,我們能夠理解,可是如果全部接回來,那麼小又不能集中隔離,及時集中隔離又需要多少人力財力。如果回家隔離,那麼小,會自覺隔離嗎?會給當地社區造成多大的壓力?萬一有人不幸感染,又不自覺隔離。那就會破壞一方安寧,就像鄭州”毒王“一樣,一人破壞一城,這種風險不是我們現階段能接受和容忍的。

1.5萬小留學生,和比小留學生多4千倍的留守兒童?哪個更需要關愛

對於1.5萬小留學生,儘管網上有不同的聲音。主要還是針對他們父母的言行,而不是小留學生本人,畢竟他們還是一個孩子。

一邊是6000萬的留守兒童,一邊是1.5萬的小留學生,原本是不相干的兩個群體,之所以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本質是相同的,都是炎黃子孫、他們的父母都不在身邊。他們的獨立自主能力都值得我們尊重、他們的心靈都需要我們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